孩子数学学不好,怎么办?【价值万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笔者从小似乎就对数字有种特别的亲近感,与数字相关的好像一学就会。记得小学入学面试,老师问的都是数学问题,我对答如流,不一会就出来了。以至于外面等的父母还有点担心,不停地问我怎么样,老师问了什么,你怎么答的……

后来一路学习,在数学上好像从没有下过什么功夫,高考、研究生考试都是140+。可能正是由于在数学上还学的不错,给了我很大的自信心,间接的影响到了其他功课。

记得以前数学老师说:数学是数理化等学科的基础,数学学好了,其他科才能学好。

我不知道他的这个理论是怎么来的,但从我个人一路走来,对此深以为然。

今天就从我个人数学的学习经历,以及对所带学生的观察,总结出了一个简单易学的方法论,掌握这三点的学生,数学学的都不差。

一、概念

从小到大,每个年级,每个学籍,甚至每节课都会遇到新的数学概念,每个概念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形成了一张网、一个系统。

如果对其中某些概念不清,就有可能影响到对其他概念的理解,继而就会导致这张编织紧密的网上出现了一些漏洞。这些漏洞就是导致孩子数学学不好的罪魁祸首。

所以,学好数学的第一要素就是搞清楚每个概念,它的定义是什么?与之类似的是什么?与之区别的是什么?由一个概念搞清楚和其相关的一系列概念。

举例:以初中的某个知识点为例

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这个是绝对值的定义。

由这个定义而来,就需要搞清楚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这个是数轴的定义。

继而又要清楚什么是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等。

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画图。有图有真相。学数学要善于画图,这是帮助孩子理解概念、搞清题意的有利工具。

你看,一个绝对值就引出了这么些知识点。

然后再看,与绝对值相类似的一个概念叫相对值。

与之区别的一个概念叫相反数。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还有相关的概念,正数、负数、正有理数、负有理数……

由这一个概念就引出了一串概念,而这些概念之间又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

而大多相关的概念是之前就学过的,如果之前某概念没搞清,那么在学绝对值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疑惑/卡点。

二、用法

学以致用。光搞清楚概念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这个概念怎么用?常见用法有哪些?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易错点?……

依然用绝对值为例:

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 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

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

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

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

即|a|={a(a>0)0(a=0)﹣a(a<0)。

这就是教材中关于绝对值的使用方法。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②,也就是易错点。

三、练习

知道怎么用和会用是两码事,这中间的距离就是通过练习来拉近的。

光说不练假把式,很多眼高手低的学生就是因为缺乏练习。

学数学也一样,也是需要练习的。

这也是为什么学校要大量刷题的原因。

但大量刷题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果,那就是厌学。很多学生高考结束撕书,狂欢的,就是在释放内心的压抑和厌恶情绪。进一步就会导致进入社会后不学习,不进取,做吃老本,躺平等心理。

那么究竟练习多少算合适呢?

个人以为,以学生掌握为标准。

什么是学生掌握呢?

就是出现同一类型的题,对该题涉及的概念、方法非常清楚,解题思路也很顺溜。

一个要靠老师或家长对孩子的观察,一个就要靠孩子自己。

在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某个概念理解不清,对使用方法掌握不全的,再回头去补上概念和用法。

概念和用法是练习的一个基础,练习是对概念和用法的一个反馈,如此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法论。

现在很多小学生就开始了课外补习,其中补数学的算是最多的了。甚至有些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了补课。先不论补课效果如何,单就这过程中消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积累下来对家长来说也是很大的一笔负担。本文对于这些家长来说价值万金一点都不过。

掌握了本文的方法论,仅仅把教材搞懂了,我相信孩子的数学就不会差。

最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孩子有没有掌握该方法论,看考试成绩就知道了。

祝福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