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亲子沟通【心得分享】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之前陆续写过几篇关于沟通的文章,如下:

亲子沟通中孩子要的是什么?引导还是理解?

如何建立亲子沟通的基础?无信任不沟通!【切记】

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家长必看】

这些更多的是理论层面。今天是周末,刚好是与孩子的通话时间,就拿我自己的亲子沟通作为案例来谈谈这个话题。

一、我和孩子的沟通原则

做人要有原则,沟通也是一样。

无论是教学中与学生沟通,还是生活中与孩子沟通,我都会遵循以下原则:

1、带着目标去沟通

与学生沟通多数是我主动,那是因为我想要了解一些信息或者是想要解决一些问题,总之一定是有目标的去沟通;

与孩子沟通多数情况是周末例行通话,因为是一周一次,这时我的目标第一是了解孩子的状态,第二是了解孩子的需要,第三是提供一定的价值。

孩子的状态起伏很正常,关键是起伏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是重点需要了解的。清楚后,对于我能做的我会提供一些帮助,对于我做不到的,我选择相信孩子自己可以处理好。

比如:上周孩子有点感冒,整周状态都不是很好,妈妈建议他去找老师或叔叔阿姨帮忙看看,拿点药。孩子觉得没必要,就没有去。这种情况下,我也做不了什么,就建议他多喝水。然后聊了聊别的事,就结束通话了。

了解孩子的需要,这一点非常必要。因为孩子不是什么事情都会找老师,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是他自己能处理的,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出手。

比如:这周孩子跑步时把mp3放在路边,转身回来就不见了。通话时,他第一时间就告诉了我这件事。说明孩子对此有需要,我没多说什么,就问了他的需求”什么型号“,然后就聊其他的了。

除了了解孩子的状态和需要,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为孩子提供什么价值?也就是我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2、内心平静去沟通

作为家长除了要养育孩子的身体,能够提供为孩子的教育提供一些金钱以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一定的情绪价值。

这个情绪价值就需要家长在沟通中能够内心平静。

情绪是会传导的,尤其是亲子沟通过程中,双方都会受到对方的影响。

比如:孩子妈妈和孩子沟通时,当孩子情绪不好,孩子妈妈也会变的情绪不好;当孩子妈妈起情绪时,孩子那边也会跟着起情绪。

甚至有些家长在和孩子通话过程中,聊着聊着就会吵起来。

这都是因为情绪的传导。

如何才能不影响孩子,或者不被孩子影响呢?

那就是自己内心保持平静。

这就需要我们家长提升觉察力,当我们觉察到自己有情绪时,马上中断沟通。等平静后再恢复沟通。

每次我和孩子沟通,我都会遵循这个原则。当我们保持平静时,即使孩子有情绪,他也会很快平静下来。这就是我们能够为孩子提供的情绪价值。

3、带着觉知去沟通

不仅要觉察自己的情绪,还要觉知到整个沟通过程。

孩子沟通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心理变化就是对沟通最直接的反馈。

通过觉知到这个反馈,我们随时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向。

比如:当孩子聊到某课程时,声音提高了,开始滔滔不绝了,这说明这堂课孩子听进去了。这时我会就课程的内容多提一些问题,与孩子互动。

当孩子聊到某话题,声音变低,情绪有些低落,这说明孩子在这方面表现不好,不太想说。这时我会问他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是否需要我的帮助?如果孩子说他自己会调整,能解决时,我就不多说;如果孩子想听听我的看法,我会给他一些建议供他参考,同时我会鼓励他去找老师沟通解决。

整个过程中我会保持觉知:有没有偏离我的目标,内心是否平静,对方情绪的变化,沟通是否流畅和谐……

目标、平静、觉知,这三个就是我个人与孩子沟通中的主要原则。

二、我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原则是大的方向指导,具体的还有一些方式。

1、多事实,少判断

与孩子沟通中,我会更多的依据事实,很少去说自己的判断,除非是孩子问我一个选择题或判断题。

我会经常问孩子:这个课/点老师是怎么讲的?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从哪可以证明?这周发生了什么事?……这些问题都是在讲事实。

也会问到一些其他方面,比如: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你的感受如何?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这些虽然是个人感受类的问题,但也是依据具体的事件或事实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孩子的价值观、心理等内在情况。

2、多提问,少道理

以前和孩子沟通经常会根据孩子的某件事,就讲一通大道理,沟通效果很不好。后来逐渐调整,转变,现在很少讲道理了。除非孩子想听听我的看法。

一般情况,都是以提问来展开的。

关于提问,要么是依据事实,要么是开放性的,尽量少或不要提封闭式问题。

比如:你今天吃的什么?孩子回答完就不再好深入或继续了。这就是封闭式问题,也就是聊着聊着就聊死了的问题。

你今天过的怎么样?孩子可能会说挺好,也可能说不好。那就继续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这样深入下去,能够引发孩子说下去的问题,就是开放式。

这一点是把孩子放在沟通的主角,尽量让孩子表达,我们就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信息。而如果把自己作为主角,巴拉巴拉讲半天,孩子以后就越来越不爱和你说话了。

3、多正向,少负面

家长和孩子的链接是天然的,家长的一句话甚至比老师的十句话都要对孩子的影响大。尤其是负面的话,对孩子的负面影响特别大。

之前文章中提到过踢猫效应,说的就是负面情绪的传递。

家长的语言中就带着情绪,负面语言就带着负面情绪。可能家长只是想要激励孩子,但是孩子接收到的只是负面情绪,对其中隐藏的表达无动于衷。

但也不是说一点负面都不能说。比如孩子一段时间内因为表现很好,有点飘了,这时适当的提醒、打压是可取的。

原则就是骄傲多了,就给点负面打压,低落多了就给正向鼓励和肯定。

总之,根据孩子的状态随时做出调整,尽可能的保持一个不卑不亢,平稳发展的成长状态。

三、沟通中的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原则和方式外,另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虽不会经常出现,但我会时常提醒自己,比如:

双方有一方在做其他事情,会告诉对方先做完这件事再沟通;

不会为了沟通而沟通,孩子没有想说的,就马上结束通话;

如果孩子在情绪中,超过3分钟还没有好转,我会告诉他平复心情后再通话;

觉察到沟通的发展趋势不对,马上终止谈话;

……

以上就是我个人亲子沟通中的原则、方式和一些注意事项,希望能够给到大家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