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当升科技0-1的赛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当升科技(SZ300073)$

固态电池为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具国家战略高度。根据2024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之一,既要巩固优势产业的领先优势,又要加快对前沿新兴产业、新增长引擎的发展。固态电池相较传统液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明显,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电池产业创新技术,也将进入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培育产业化应用阶段,十分契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固态电池作为锂电池技术路线,能够巩固我国现有的优势产业锂电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中、美、日、韩等国的车企、研发机构、电池企业均积极布局,已经形成竞争角逐之势,固态电池作为前沿新兴技术,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全产业链发力布局,固态电池产业化趋势确定。整车厂积极拥抱新技术,包括丰田、日产、宝马、福特在内的国际车企均计划在2025~2030年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车型,并与电池企业深度合作,加速推进固态电池落地。国内:卫蓝新能源股东包含蔚来汽车吉利、华为、小米等;清陶能源获上汽、北汽、广汽投资;长安汽车赣锋锂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海外:Solid Power获宝马、福特、现代投资;Quantum Scape则获大众注资。电池端,国内宁德时代比亚迪,海外LG、三星、SKOn等一众头部企业在技术研发、专利储备上均有相关布局。材料端也已经看到配套供货,如当升科技在年报中披露,超高镍产品在辉能、清陶、卫蓝新能源、赣锋锂电等固态电池客户中的供应份额大幅提升,已成功配套用于上汽集团、越南VinFast等全球一线车企固态车型上。在车企、电池企业、材料企业的通力合作下,固态电池发展趋势确定,产业化进程也有望提速。

消息面催化不断,带来新技术窗口期机会。自去年底以来,半固态电池在技术进步和商业化应用方面的催化事件不断。在车用领域,23年12月蔚来李斌实测ET7搭载卫蓝半固态电池实现1000公里续航;24年2月辉能宣布建成固态电池量产线;广汽埃安昊铂公布固态电池最新研发进展,能量密度已经超过350Wh/kg,2026年将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搭载;3月初孚能科技一汽解放签约将半固态电池导入商用车产品;3月底QuantumScape宣布开始交付Alpha-2固态电池原型样品,最终目标实现商业化车用;上汽宣布即将上市的智己L6将搭载行业首个量产上车的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除此之外,消费电子和eVTOL对安全性与能量密度要求较高,而对成本不敏感,也可能成为固态电池的应用突破点,Vivo3月推出新一代折叠旗舰vivo XFold 3即采用半固态电池技术配合硅负极材料。

固态电池材料体系全面优化,产业链存在较多潜在机会。电解质为固态电池关键创新点;正负极材料向高性能方向迭代,打开高镍三元、硅基负极乃至锂金属负极的应用空间;封装多采用软包路线,铝塑膜需求有望提升。近期固态电池催化连连,我们持续看好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阶段性机会,建议关注:当升科技(300073,买入)(高镍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