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住了黄曲霉素和亚硝胺类,饮食风险起码减少6成以上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2

根据我的研究,在我们的饮食风险中,黄曲霉素排第一,因为它既特别毒,存在又特别广泛;亚硝胺类排第二,因为它致癌力特别强,又能通过日常饮食在我们体内生成,几乎无法避免。相比之下,农药残留的危害小的多、可控得多。


控制住了黄曲霉素和亚硝胺类的风险,我们的饮食风险起码减少6成以上。

我在前两篇笔记里讨论了黄曲霉素的避险,办法很简单,就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凡是目前生产、储运输条件,不足以克服系统性风险的,一律不吃。反正有的是替代品,不吃风险食物,不过少了口福,并不会有不可弥补的营养损失。

亚硝胺类的避险,比黄曲霉素要麻烦很多,因为亚硝胺能在我们体内生成。蔬菜富含硝酸盐,硝酸盐通过口腔细菌会生成亚硝酸盐,如果亚硝酸盐在胃里如果遇到蛋白质分解物——胺,就会在强酸环境下产生亚硝胺;另外,在肠胃中一些细菌,哪怕没有强酸环境,也能产生亚硝胺。要在我们体内控制亚硝胺的生成,需要一些特别的策略。

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总结出亚硝胺避险的三个基本策略。

一.    王不见王:不让亚硝遇见胺

这个方法的核心是,不让亚硝酸盐在胃里遇到蛋白质和蛋白质的的降解物——胺。这个方法是泥巴的独家思路,未在别处见到。

1。将蔬菜分成两类:高硝菜和低硝菜。

1)不同种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根菜类、绿叶菜类>白菜类>甘蓝类>豆类>茄果类>瓜类。

我们将根菜类、绿叶类、白菜类归为高硝菜,其他归为低硝菜。

2)新鲜蔬菜在摘下3天后亚硝酸盐含量达到顶峰。不够新鲜的蔬菜也归入高硝菜。

2)高硝菜不和肉类同时吃

外界硝酸盐(80%来自蔬菜)进入体内后,在胃和肠道被吸收,经血循环在唾液腺富集,分泌到唾液里,不断经口腔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人体总亚硝酸盐的80%是通过这个途径产生的。

蔬菜在胃的排空时间为45分钟-2小时,摄入高硝菜后2小时内,体内亚硝酸盐浓度比平时高4-5倍,最好不要大量吃高蛋白质食物

3)低硝菜可以和肉类一起吃。

按这个策略,我们可以在中午吃肉类和甘蓝类、豆类、茄果类、瓜类,在晚上吃根菜类、绿叶类、白菜类,或者反过来。

总之,午餐和晚餐,是一顿荤+素,一顿素。


二.  增加阻力:抑制亚硝与胺合

总有一些亚硝酸盐难免与胺相遇,怎么办?尽量抑制他们结合。

1.维生素C可以抑制亚硝酸盐和胺的结合

维持体内维生素C的浓度高,可以大幅减少亚硝胺风险(据说可以降低8成的胃癌风险)。

吃肉时,可以淋点柠檬汁,或者同时吃点高维生素C的水蔬。如果不可避免遇到吃肉大餐,就干脆吃一点维生素C泡腾片。

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菜花、苦瓜、芦笋、青椒、西蓝花、茼蒿、鲜枣、猕猴桃、橙子、柚子、西红柿。

2.大蒜和绿茶是天使般的抵抗单品

1)大蒜是著名的可以阻断亚硝酸盐和胺的结合的食物

国内一个22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摄入大蒜补充剂,虽然不能显著降低患者胃癌发病风险,但可以显著降低胃癌死亡风险。

在体外模拟胃液的条件下,大蒜对生成亚硝胺的阻断率64.15%,还能抑制幽门螺杆菌。

无论吃肉时,还是摄入高硝菜时,都可以跟蒜泥一起吃。大蒜的最佳吃饭是生吃,拍成蒜泥放置15分钟,大蒜素最高。胃炎患者要小心肠胃刺激。

乌龙茶汁:蒜汁:姜汁=4:0.5:1的复合汁液,可以将生成亚硝胺的阻断率提高到82.1%,请客吃饭时提供这个可真是非常体贴。

2)绿茶可以清除亚硝酸盐

在体外模拟胃液的条件下,绿茶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91.80%,摄入较多高硝菜后,可喝绿茶对冲一下。

3.维生素E、胡萝卜素、黄酮类、多酚类、硒、锌也有抑制作用

黄酮类:浆果、红甘蓝、花椰菜、洋葱、羽衣甘蓝、欧芹、柑橘类水果、苹果、香瓜、葱、大豆、茶、黑巧克力和可可、大蒜、山药

三。减少添乱:外源风险少摄入

1.重视蔬菜新鲜度

蔬菜在室温下面储存1-3天时,亚硝酸盐达到高峰;冷藏条件下,3-5天达到高峰。购买蔬菜时要适量,最好一次吃完,拼多多那种一次买很多的方式不可取。

不新鲜的蔬菜有多毒呢?可以参照一下国家标准。国家规定,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30mg/kg,酱菜、腌菜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20mg/kg。青菜在常温中放置12小时后,其亚硝酸盐可达30mg/kg,放置36小时达100mg/kg,均超过了国家相关标准。

要特别小心通过冷链储运的蔬菜,我们不知道已经摘下来多久。快速送达的生鲜到家服务风险尤其大,我们不像在菜场或超市一样可通过肉眼挑选,容易默认接受不够新鲜的蔬菜。一旦发现叶菜发生萎蔫、掉叶,就表明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大幅度上升了,要谨慎评估风险。

2。蔬菜不要泡水,要焯水

泡蔬菜会增加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可能是因为浸泡是一种无氧状态,有利于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亚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含量。

蔬菜在沸水中焯半分钟,亚硝酸盐含量最低。焯过的蔬菜在冰箱里保存,第二天亚硝酸盐的增加微乎其微。

3.    尽量不吃加工肉

这是老生常态了。加工肉富含胺,又富含亚硝酸盐,生成亚硝胺的前体齐备了。无论是加热还是进入胃内,都可以大量形成亚硝胺。

4.少吃酱油、蚝油

台湾流行病学调查曾经发现酱油消耗量与肝癌高相关。一些实验发现,发酵酱油对细菌有致突变性,预示着其致癌风险,可能是含有蛋白质分解物仲胺比较多,跟盐里的亚硝酸盐反应。亚硝酸盐和胺生成亚硝胺的过程,虽然在酸性环境最佳,但其他环境也不是不能生成,只是慢一些。

曾有一些报告提出,在酱油中可以检测到亚硝胺。亚硝胺类是强致癌物,目前还没有任何生物能避开其诱癌性,多少都不是少。

推论是并不仅仅是酱油要少吃。而是所有富含蛋白质(含胺)同时富含盐(内含硝酸盐)的非新鲜食品,都要少吃,例如蚝油。

5.合理冷藏剩饭剩菜


炒熟的蔬菜久存之后,会有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这是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导致的。这是一个常见的风险源。

如果已经预见到会剩饭剩菜,一做好就放入冰箱是最好的(趁热)。放冰箱时,能密封最好(冰箱中有细菌)。有研究显示,如果把一盘新做好的菜不经过翻动就放冰箱里,亚硝酸盐的含量在第二天只是从 3 mg/kg 升高到 7 mg/kg 而已,远低于国家标准。

如果是吃过或者露天较久的剩饭剩菜,最好加热后再放冰箱。避免带着口水或大量细菌放入冰箱。

6。避免久煮水

尽量不吃反复煮沸的水,保温时间过长的水(养生壶的保温功能,其实没有那么养生)、蒸食物的蒸锅水。

7.避免在香烟烟雾中暴露

亚硝胺很牛,能通过皮肤和呼吸道吸收,香烟烟雾中含有亚硝胺,因此要避免在香烟烟雾中暴露。

最后总结一下。亚硝胺类的避险,虽然比黄曲霉素要麻烦很多,但还是有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可以显著降低风险。这些麻烦是值得的,因为亚硝胺在我们体内随时生成,类似于人体的自毁程序,尽量摧毁这个自毁程序,我们可以极大降低来自饮食的风险。

降低亚硝胺类的风险,再通过饮食约束避免黄曲霉素的风险,我们的饮食风险起码能减少6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