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的经济账(下:货币与汇率)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0喜欢:2

说好了的下篇按时到来,接着上篇(中美贸易战的经济账 上:国际贸易与分工)我们来说说汇率。

首先呢,需要补充一个叫做货币数量论的经济理论,这个理论可以概括为一个公式:PQ=MV;其中P=物价、Q=商品与劳务量、M=货币供应量、V=货币周转率;这里不是毕业论文,我也不掉书袋,简单的来说,这个公式阐述了一个简单的原理,就是流通中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货币总量成反比的关系。举个简单例子,如果我们全年一共生产了一百斤大米,同时发行了100元钞票,那么每斤大米就是1元钱;而如果生产效率没有改变,却多发行了钞票,比如变成1000元,那么每斤大米就变成10元钱,看似钱多了,但是单位的购买力却下降了,也就是通常说的通货膨胀;至于货币周转率,由于不影响结论,就简单假设是个常量。现实的情况是,中国的广义货币总量占GDP的比重高达202%,在大型经济体中仅次于日本,高居全球第四位;相比之下美国则只有大约90%,比中国的一半还不到。

这么多的钱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动超发”的。如前文所述,中国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带来了出口井喷式的增长,同时由于我们的出口远远大于进口,就形成了所谓“贸易顺差”,由此产生了巨量的外汇留存:道理很简单,东西卖给了外国人,收到了外币,比如美元,这部分美元一部分用于进口美国的商品又付给了美国,最后还剩下大把美元。这部分美元留在老百姓和企业手中在境内无法使用,通通都要经过中国的外汇交易市场(详见公众号历史文章“《中国到底是不是“汇率操纵国”?》”)卖给央行,换成人民币;而央行为了购买外汇而发行人民币,就是所谓“被动发行”的过程。这部分钱有多少呢?199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到了2005年末增至8188.72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达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大持有国;目前应该稳定在3万亿左右,稳居全球第一。

这部分超级规模的货币留在了国内,进入市场流通,但是对应的商品和劳务却已经输出到了国外,多余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可不是个小问题。于是呢,央行煞费苦心的想要控制货币洪水的泛滥,主要通过两个手段:第一,存款准备金,简单的来说,央行把钱发给商业银行,但是告诉他们,你们不能全部贷款出去,需要留一部分存在央行,以备不时之需,这也就是我们常听到新闻说的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第二,提高利率;效果有两个,其一,商业银行存放于央行的存款利息高了,他们就愿意把更多的钞票留在央行;其二,贷款利息上升了,企业和居民贷款的意愿就会下降。无论哪种手段,滞留央行的货币就相当于被锁在了口袋里,不能出来兴风作浪。

然而,这些手段并不能够完全抵消货币超发的影响,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物价(尤其是房价)上升了多少,大家都有体会,我在之前公众号文章“你真的变得更有钱了吗?”也有讨论,不再细说。同时呢,大家也不需要暗自懊悔生错了地方,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特不靠谱(特别喜欢这个名字,多提几遍)管辖的美国,以黄金为参照,1971年每35美元可以兑换1盎司黄金,现在呢?大约是1300美元一盎司黄金,大家自己算算就知道美元贬值了多少。于是,我们可以从货币角度我们得出第二个结论,美国以中国操纵汇率为由攻击中国在贸易中不正当获利,也不大成立;至少,他们自己也不甚清白。

总而言之,巨额外储对于中国来说,不但是个潜在的通胀威胁,而且还有可能渐渐贬值,在手里放个若干年的购买力几何也是未知数。那么有什么好办法呢?回到货币数量论,天平的两端是货币数量和商品/服务数量,要么减少货币(这个央行已经在做,但效果有限),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增加商品/服务的供给。这个当然有不同的方式,但是回到我们贸易战的命题,把这部分的外汇用来进口,是不是一个出路?引外来的水(境外的商品和服务)来灭货币之火,我认为不失为一个不错的主意。同时,对于美国也有好处,更多的商品销往中国,既可以增加GDP,也可以增加就业和税收。双方就此握手言和,继续和平共处(等有了别的理由再打架)。

结合前文,我做个大胆推测: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从贸易和货币原理来看都是不能成立的,而没有经济基础的政治决策是很难持续执行的;所以贸易战不会持续太久,而这起争端很有可能以中国大手笔增加向美国进口的方式落幕,因为这样做不但合理(符合经济规律),而且双赢。白纸黑字写在这里,坐等打脸

补充说明一下,关于货币和汇率的部分,受到北大周其仁教授《货币的教训》一书很多的启发,推荐有兴趣的朋友找来读一读。

$腾讯控股(00700)$ $中国平安(SH601318)$ $格力电器(SZ000651)$ 

@小秘书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