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ESG基金的投资标的却跟ESG不相关?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这一体系在全球范围获得机构重视,但也存在部分ESG基金以该主题设立,但选的标的与ESG并无关联,近期《红周刊》就ESG内容专访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亚太区主管王晓书,对于上述现象,她也给出了自己看法。

 《红周刊》:从全球来看,监管和资本市场也对ESG基金产生了一些担忧,比如有些基金“挂羊头卖狗肉”,是ESG基金但投资标的跟ESG却不相关。对此您怎么看?

王晓书:是有这种“洗绿”的现象,我们看到全球正在形成一些衡量ESG基金的通用标准,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也需要基金经理提升产品的透明度。

比如,欧盟的SFDR(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条例)要求,市场上只要是以ESG或者气候相关的概念进行营销的基金,就要对投资组合的相关指标进行非常详细的披露。如一只声称是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金,可能就需要披露投资组合在绿色领域、化石燃料领域的投资占比等,以帮助市场参与者更全面地去衡量该基金。

目前,在亚太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内地市场,我们还未看到监管要求基金层面披露这么详细的信息,但新加坡和香港的金融监管机构已经开始推动基金气候风险的披露,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因此,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中国的基金管理人,可能都要逐渐地为这样的方向做好准备。

《红周刊》:对比国外,中国A股上市企业,进行ESG信息披露还存在哪些痛点?

王晓书:首先,在信披方面,A股上市企业在定量数据的披露上需要更全面、细致;其次,我们很期待监管在定量的数据上制定相对统一且具体的披露口径,帮助市场更方便地把信息整合成投资意见,并获得企业与其同业的一个比较;另外,与气候相关的信息披露也很重要,尤其市场希望引导资金进行绿色投资。市场需要非常细致能够涵盖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的碳排放数据,以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发展与低碳转型趋势的一致,或不一致的程度。

此外,在专访中王晓书也谈到了70%以上的受访机构希望增加ESG投资;从ESG角度,新兴的颠覆性的绿色技术公司,或能成为未来30年的市值龙头和核心投资机遇。

6755字详细全文已发表于第44期《证券市场红周刊》,原文《对话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亚太区主管王晓书:具有国际ESG评级的中国企业更容易进入全球投资者视野,未来30年绿色科技股龙头公司或拔得头筹》,作者何艳,更多精彩内容可在“证券市场红周刊”雪球号予以关注。对话MSCI王晓书:国内外ESG评估体系无本质差别,“中国故事”需转换成世界语言

(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

#ESG基金火了!平均收益超主动权益基金# #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