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珠生态:在手订单充足 碳排放交易布局或成业绩增长新助力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作者:张余

4月28日晚间,东珠生态(603359.SH)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1亿元,同比增长15.95%;归母净利润4.81亿元,同比增长26.40%。报告期间,公司充分发挥生态湿地修复领域的先发优势,大力开拓市场,业绩实现全面增长。预计未来,在“双碳”目标推动下,东珠生态作为园林生态行业龙头之一,将在生态环保行业的高速发展中持续受益。


订单增加推动主营增长

生态环境保护迎来进一步扩张

东珠生态的业务主要涵盖生态湿地保护、水环境治理、市政景观、国储林、森林公园、矿山修复、乡村振兴建设等板块。据年报披露,2021年公司生态修复业务与市政景观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3.86亿元和13.03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3.04%和21.05%,营收占比分别为51.12%和48.06%。

从经营情况来看,公司业绩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其订单量的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度,公司及子公司累计新中标项目16项,合计金额约为人民币28.83亿元;累计新签订项目合同16项,合计金额为人民币23.54亿元。其中,新签订单主要位于华东、华中、西南地区等生态建设重点地区,随着业务覆盖面的增长,公司现阶段已基本形成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据年报披露,2021年公司先后承接执行了罗山县乡村振兴生态修复项目、盘溪镇滨江休闲经济带等项目。公司在水环境治理、沙漠公园、国储林以及森林公园项目的深入布局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生态修复领域的业务规模,推动公司业务完成了行业的全面覆盖。据统计,目前公司合计在手未完工订单约60-70 亿元。另据同时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的公告》,今年一季度,公司及子公司新签订项目合同3项,合计项目金额为人民币17.3亿元。由此也可以看出,进入2022年后公司业务规模增长势头不减。充足的在手订单也是公司业绩增长的“底气”所在。

从内因来看,东珠生态凭借在生态湿地领域多年的深耕细作,凝聚了一批可以承接大中型生态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的优秀人才,形成了一定的细分领域先发优势,并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了公司经营状况持续向好。而从外部推动力来看,东珠生态主业的成长及订单的增加,则主要与“双碳”目标下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提升密切有关。

近年来,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生态环保投资屡创新高,投资增速位居基建细分领域之首。数据统计显示,在2013年至2021年期间,我国生态环保投资完成额从1416亿元增长至8210亿元,市场快速扩容为行业内优质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根据国家在十四五期间生态修复领域的规划部署来看。“十四五”我国国土绿化目标为:力争到2025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湿地保护率达到55%,60%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市场人士分析表示,预计在政策的推动下,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将迎来进一步扩张,而东珠生态凭借在规模、布局以及全产业链上的优势,将有望在行业扩容中得到持续受益。

研发投入稳步增长

碳排放交易布局推动产业延伸

除了经营业务的快速扩张,公司的研发投入亦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据年报披露,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8500.03万元,同比增长12.80%。同期取得26项专利,其中新增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3项,发明专利3项。据统计,截止目前,在生态修复领域,公司已共取得专利50项;在园林绿化领域,取得28项;在市政工程领域,取得5项,取得专利总数共计达到83项。通过在自主研发上的持续深耕,目前公司已掌握了多项生态修复领域的核心技术。

而在学术合作方面,目前东珠生态已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三峡大学、江南大学、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机构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公司业务拓展、规划设计、项目实施提供了强大的多维度支持。同时,2021年公司成功获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市场竞争力及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提升。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开市,全国CCER市场有望在2022年重启。据西南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东珠生态已较早在林业碳汇开发方面进行布局,公司于2021年新设立全资子公司东珠碳汇,并同四川省长江造林局、宁化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预计随着我国统一碳市场的不断建设完善,公司在该领域的布局有望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新助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