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调市股东有所惜售 机构增配中小创公司——7月份大宗交易市场解析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红刊财经 刘增禄

编辑/承承

7月份,A股市场整体出现小幅回调,与之形成正相关的,大宗交易平台的整体成交热情也随之出现降温,日均成交额较6月份减少了约2.42亿元。随着市场的调整,上市公司大股东惜售情绪也渐显,7月份4.24%的平均折价率创出今年以来大宗交易月平均折价率的最低值。

7月份成交热情有小幅回落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7月份,沪深两市共有533家A股公司在大宗交易平台发生过交易,累计成交30.84亿股,成交总金额299.26亿元。如果仅看月内的交易频次和成交规模,7月份在市场整体小幅回调1.56%的背景下,大宗交易市场整体成交较6月份的355笔交易、30.22亿股、293.1亿元的成交额有所放大,不过,若仔细分析不难发现,6月份仅有19个交易日,期间大宗交易的日均成交额为15.43亿元,而7月份有23个交易日,虽然总成交额有所放大,但月内的日均成交额却下降为13.0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份的市场回调中,股东们的惜售情绪开始高涨,月内大宗交易的平均折价率为4.24%,较6月份的5.62%有明显降低,这是今年以来大宗交易月平均折价率首次降到5%以下。在个股折溢价方面,6月份有153笔交易实现了溢价成交,占月内全部交易比重的14.8%,而到了7月份,实现溢价成交的笔数提升至280笔,占月内交易比重的18.51%。融捷健康中国银行大洋电机新安股份中国平安等9家公司涉及的21笔交易,是较前一日收盘涨停价成交。

尽管月内日均交易额出现减少,但期间仍有77家公司的月成交额超过了亿元,其中,牧原股份以10.31亿元的月成交额成为了7月份大宗交易规模最大的公司,而在此期,牧原股份的股价也是持续攀升,月涨幅高达30.38%。

牧原股份继续被机构买入

进一步观察牧原股份的市场走势,将其归类为近两年的大牛股绝对无可厚非,自去年8月20日股价收出20.4元的低价以来,今年7月31日的股价已报收76.6元,区间涨幅高达241.81%。虽然股价表现惊人,但若统计该公司基本面情况,可发现其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出现了5.41亿元的亏损,在7月15日提前公布的中报业绩预告中,因受非洲猪瘟的持续影响,上半年盈利仍预期出现1.45亿元~1.65亿元的亏损。一边是股价创新高,另一边是业绩持续表现不佳,其已成为养猪板块中最贵的公司。机构投资者判断,股价和业绩形成如此鲜明的背离,显然是市场对猪周期到来后的高业绩回报具有很高的预期。在中报业绩预告中,公司确实明确表示,二季度生猪价格已开始上涨,公司将逐渐步入盈利期。

或是研究机构十分看好养猪产业的未来预期,这导致在股价表现已经惊人的情况下,仍有机构通过大宗交易平台积极买入牧原股份。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牧原股份共发生了9笔大宗交易,卖方只有1笔来自机构专用席位,而买方则有3笔交易是来自机构专用席位。值得警惕的是,对于牧原股份来说,即使未来公司的业绩得到有效释放,估值在短期内也很难降到合理水平,一旦业绩增长不及预期,未来能免会引发估值杀,届时,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可能因卖出不及时而受到牵连。

机构投资者或重新增配中小创公司

统计7月份大宗交易平台机构买卖情况,可以发现机构投资者们买入的资金明显偏多,期间合计卖出了4.4亿股股份,涉及金额44.84亿元,买入4.08亿股股份,涉及金额68.65亿元。观察还发现,虽然二季度公募基金对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的配置比例均较一季度出现下降,但三季度的首个交易月,机构却加大了对中小创公司的配置。在大宗交易平台,被机构买进的134家A股公司中,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合计就达79家,占比58.96%,这是此前较少见的情况。

月内,机构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买入金额最高的公司是中小板的科伦药业,7月份在其身上共发生了19笔大宗交易,其中17笔被机构席位接盘,买入额达到了5.28亿元。同样身为中小板公司,广联达月内虽然仅完成了两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3.12亿元,但涉及机构接盘的1笔交易,成交金额却达到了2.64亿元。与此同时,芒果超市、世纪华联、圣邦股份三七互娱分众传媒等10家中小创公司,7月份机构的买入额均超过了亿元。在目前机构抱团大盘蓝筹出现分化,且整体估值并不算低的背景下,预期三季度期间,机构投资者很可能会重新加大对中小创中优质公司的配置比例。

更多投资机会请点击链接: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