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揭秘百亿私募大佬为何惨遭入狱,给我们小散有何启示?

发布于: 雪球转发:24回复:22喜欢:30

    昨天资本圈的朋友圈炸开了锅,风传知名私募大佬汪潮涌失联两周,疑似因职务侵占罪被公安带走,如果坐实难逃牢狱之灾。说起汪潮涌,我曾经因为投资的项目跟他有过几面之缘,感觉人还是不错的,落到如此地步也是令人唏嘘,不过细分析,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汪潮涌是谁,现在年轻人可能不知道,汪潮涌在90年代和00年代可是明星级人物,看看身上的光华就知道了,

1980年,15岁时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

1984年19岁时成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最年轻的研究生学员,

1985年,20岁时赴美国留学并获美国罗格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1990年,进入标准普尔评级公司,担任纽约结构融资债券部副主任。

1993年,受聘于摩根斯坦利,在亚洲有限公司任高级经理。

1995年,任摩根斯坦利亚洲公司副总裁并调任北京代表处,成为华尔街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代表。

1998年5月,从摩根斯坦利辞职,全职担任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顾问(局级)。

1999年5月,创办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

   再看他的投资战绩,在信中利开张一年不到的时间,已经直接投资数十家美国硅谷和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包括阿斯顿马丁、百度、搜狐华谊兄弟居然之家等国内外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总额逾2亿美元,已然成为投资界的风向标。

    对于项目的投资,汪潮涌也没有太多犹豫, “我的投资风格特立独行,自有资金比例高,敢于拍板。”汪潮涌的这句话也在之后得以应验,

2001年,汪潮涌押中当时股价降到1美元以下了的搜狐,并在之后获得了几十倍的收益。随后,汪潮涌又搭上百度的第二轮车,获得120倍的收益。

2004年,汪潮涌押注当时只有十几个亿的中国电影市场,华谊兄弟拉不到融资,汪潮涌投资华谊兄弟10亿,在华谊兄弟成功上市后,汪潮涌狂赚300亿。正是这次投资,成就了汪潮涌的地位。

汪潮涌本人非常崇拜巴菲特,汪潮涌曾说,“信中利”三个字取自于1996年他与巴菲特的一次见面。巴菲特曾经告诉汪潮涌,相信中国,投资才能获利。江湖人称“华尔街中国神童”“中国风投教父”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牛逼的大佬怎么折戟了呢?这不得不从002168惠程科技说起。
    一切源于2016年,如果时光能倒流,汪老板一定十分后悔这笔买壳上市的交易。2015年的市场行情火热,尤其是私募基金后起之秀九鼎投资借壳上市,抛出百亿融资,之后再二级市场上频频举牌,这些可能让私募的老大哥汪老板有些眼红,

     2016年4月 汪潮涌耗资16.5亿收购了深圳惠程,拿到的控股权。从收购资金来看,16.5亿的收购资金中,有12亿为信中利通过“招商财富”的资管计划融资而来的,3.15亿元由信中利向北京恒宇天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12%的利率借过来的。相当于自己仅出了1.4个亿就取得的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其实也是一笔蛮合算的买卖。汪潮涌的这一动作,被市场解读为信中利效仿九鼎集团曲线上市,如果成功的话,身家分分钟上几十亿。只是生不逢时权投资机构变相借壳上市遭遇监管严查,为了堵塞私募公司上市路径,2016年9月,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的细则,增加“借壳上市”的触发条件,其中财务条件在资产总额的基础上,补充规定了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净额、发行股份、主营业务等多项条件,触发上述任一条件,即视为触发“借壳上市”的财务条件。于是,信中利借壳上市计划落空。


     而此时为了维护市值,信中利开始四处寻找资产准备注入上市公司,在这之前为了增加控股权(也为了更好享受未来股价上涨的收益)过度自信的汪老板开始在二级市场上增持深圳惠程的股票,16年4月耗资16.5亿买壳,平均成本19.2元,16年11-12月,耗资3亿增持 平均成本14.8 ,17年6月增持了2.8亿,平均成本15.55  18年8-12月 耗资12亿,增持平均成本11元。总共花费34.5亿增持,平均成本14.5左右,如果算上这几年融资的利息,总成本达到44亿,平均每股成本18.63元。 (这操作令人有点费解,感觉就跟我们散户一样,买的股票下跌后一路不断补仓,补到后来没钱了,股票还是继续跌)


     在资产收购的操作上,汪老板的操作也凸显外行的特点,经过多次重组失败后,选择了17.8亿收购哆可梦游戏公司,并且是现金付全款。感觉有点饥不择食,收购游戏公司的市盈率虽然不高只有不到十倍,但是游戏公司有两个天然的bug,一个就是周期性 一个就是造假。周期性是指一款游戏一般只有几年的生命周期,然后就需要有新的游戏来顶上,像腾讯王者荣耀这种火了十几年的游戏真是让腾讯赚的盆满钵满。当时哆可梦正推出一款新的游戏处于成长期,利润丰厚,正好支撑对赌三年的业绩。第二就是游戏公司的造假,为了做业绩游戏公司可以找人开几万个账号充值来冲业绩,进而大幅提高估值,比如本来一个游戏公司一年收入只有3000万,估值最多只有2、3个亿,游戏公司老板找来3个亿充值进去,收入变成3个亿,估值估2、30个亿,还掉借来的3个亿,老板还能净赚20个亿。对于风险如此高的游戏行业,采用全现金收购,不是汪老板水平不行就是其中另有猫腻了。

     距知情的内幕人士透露,深圳惠程虽然取得了哆可梦的100%股权,但并未实际取得哆可梦的控制权,控制权仍然被原公司老板寇某把持住,母公司派去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也不能正常履职,游戏公司的现金流水也不能回流到母公司来,据说游戏公司的原来开发骨干纷纷离职到老板另外一个公司去工作。3年业绩承诺一到,哆可梦业绩就开始变脸,深圳惠程相当于花了17.8亿买了一个寂寞。 

    转型失败股价就失去了相应的支撑,深圳惠程股价从16年最高17块跌到了2021年初最低不到3块钱,硬生生的把汪老板跌到了爆仓,爆仓并不是散户的专利,大佬也难逃爆仓厄运。最后汪老板以4个多亿的价格卖壳给了重庆绿发。加上之前爆仓平仓出来资金总共才收回十几个的资金,相对投入的40多亿来讲,整整亏了30个亿。汪老板这亏钱速度也是没谁了。

     这次汪潮涌身陷牢笼也跟这次收购有很大的关系,之前汪潮涌虽然顺风顺水赚了不少钱,但是因为草根出身底子薄,充其量也就十几个亿的身家吧,有些还是账面财富。这次30个亿的亏空据知情人士透漏,在自救的过程中,汪潮涌铤而走险,挪用了部分私募基金投资人的钱,还有就是用私募基金投资的资产做抵押,为自己的公司贷款出来,后来钱还不上了,私募基金也无法还钱给投资人,到最后亏空太大实在堵不上了,投资人只好报案。

    纵观整个事件,真是眼看着起高楼 宴宾客,又眼看着楼塌了。其实跟汪老板接触过,他为人挺好,唯有两个缺点,一个是过于自负,好面子,一个是不善于用人,周边的团队一般 甚至来讲有些落后。能留给我们很多启示

     1、投资跨出了自己的能力圈,都说投资是认知的变现,那就尽量不要跨出自己的能力圈,连巴菲特都表示对于自己看不懂不擅长的就不投。汪潮涌在一级PE市场上混的风生水起,偏偏眼红,想到二级市场上来割韭菜,结果反被市场收割了成了那个最大的韭菜。从高价买壳到高价收割游戏公司,都是外行之败笔。我们自己投资也是一样,不要看别的股票连续上涨就贸然往里冲,看懂了才能进,否则即使你有再多钱,也难逃被收割之命。

    2、过于自负上杠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最终汪潮涌成功了,这就是一个用一个亿资金赚了几十亿的成功案例。失败了就难逃爆仓崩盘之命。所以普通人还是要远离杠杆,虽然我目前也差不多有一倍的杠杆融资,但也是十分谨慎的分散选择投资标的,如履薄冰。连浓眉大眼的中国平安万科A格力电器都能腰斩呢 还有什么是靠谱的呢

    3、没有及时止损,汪老板深圳惠程股票从19.02元 ,17元 15元 12元一路买到10元钱,弹尽粮绝了,最后股票继续腰斩到3、4块钱。 连大股东都补仓补到爆仓,我们小散更是分分钟被割。所以大跌之下 要不就长痛不如短痛,及时割肉止损,要不就躺平装死熬着,千万不能盲目补仓,最后补到了爆仓。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 也没有重来 希望今后能慎重的对待每一次交易,也希望汪总能早日脱离桎梏,重返江湖。

全部讨论

2021-12-18 01:53

无论怎样,至少人家曾经拥有过,看徐翔,进去再出来又怎样?人家打下来的江山至今谁超越了?出来了还不是一条汉子,比某些人光明不知道多少倍。

2021-12-18 22:58

挪用资金当然不对,感觉最大的问题是那个游戏公司的原老板不讲武德。所以,做生意最大的问题是遇到无德之人。当然汪自己没考虑这种风险,想法太幼稚了

2021-12-18 22:01

“1998年5月,从摩根斯坦利辞职,全职担任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顾问(局级)。”起点那么高,老老实实待体制内,可能更适合他。

2021-12-18 13:38

看看华谊成什么鸟样了,伟大的投资人投资的公司应该是蒸蒸日上,比较长期看永不套股民。这货罪有应得。

2021-12-18 08:55

要怎么才不算草根出身底子薄呢[好困惑]

2021-12-17 23:49

这就是个赌徒啊,难以置信他是巴菲特的信徒。。。。。

2021-12-19 20:53

没看明白,他不是几百亿都赚到了吗?为什么十几亿也要借高利贷?

2021-12-19 11:19

转发。 1、投资跨出了自己的能力圈,都说投资是认知的变现,那就尽量不要跨出自己的能力圈,连巴菲特都表示对于自己看不懂不擅长的就不投。汪潮涌在一级PE市场上混的风生水起,偏偏眼红,想到二级市场上来割韭菜,结果反被市场收割了成了那个最大的韭菜。从高价买壳到高价收割游戏公司,都是外行之败笔。我们自己投资也是一样,不要看别的股票连续上涨就贸然往里冲,看懂了才能进,否则即使你有再多钱,也难逃被收割之命。
2、过于自负上杠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最终汪潮涌成功了,这就是一个用一个亿资金赚了几十亿的成功案例。失败了就难逃爆仓崩盘之命。所以普通人还是要远离杠杆,虽然我目前也差不多有一倍的杠杆融资,但也是十分谨慎的分散选择投资标的,如履薄冰。连浓眉大眼的中国平安万科A格力电器都能腰斩呢 还有什么是靠谱的呢
3、没有及时止损,汪老板深圳惠程股票从19.02元 ,17元 15元 12元一路买到10元钱,弹尽粮绝了,最后股票继续腰斩到3、4块钱。 连大股东都补仓补到爆仓,我们小散更是分分钟被割。所以大跌之下 要不就长痛不如短痛,及时割肉止损,要不就躺平装死熬着,千万不能盲目补仓,最后补到了爆仓。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 也没有重来 希望今后能慎重的对待每一次交易,也希望汪潮涌,汪总能早日脱离桎梏,重返江湖。

2021-12-18 23:24

覃辉收购圣莱达跟汪潮涌亏的钱估计也差不多,但底子估计厚些,没进去。

2021-12-17 23:47

惨啊,当心黑心私募!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