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丨智联招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摘要

2023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 1158 万人,毕业生就业情况广受社会关注。

智联招聘发布《2023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调研时间为 3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围绕就业去向、就业期待、求职心态与行为、求职进展等维度,反映出不同学历、专业、毕业院校学子的就业现状,为毕业生寻找理想工作、企业寻求合适人才提供参考。

就业去向

• 单位就业比例上升,自由职业比例下降

• 高学历、双一流毕业生对经济形势更敏感,单位就业比例提升更明显

• 深造毕业生“文转码”意愿强,但“缺乏基础”是最大障碍

就业期待

• 求稳心态持续上升,国企仍是“香饽饽”

• 毕业生对大企业的偏好回升

• 对 IT 互联网热度依旧,制造业成为新选择

• 一线、新一线城市是毕业生首选,高学历毕业生对新一线更加青睐

求职心态与行为

• 疫情放开后,春季毕业生求职行为活跃

• 薪资福利仍是求职首要关注点,毕业生对稳定性的偏好持续提升

• 高学历毕业生对求职紧迫性的认知更强、行为更积极

• 工学专业对技术/研发类岗位的偏好持续提升

• 招聘网站为主流求职方式,疫情放开后视频面试普及率仍在上升

求职进展

• 截至 4 月中旬,50.4%求职毕业生获得 offer,比去年小幅上升

• 本科毕业生求职进展不佳

• 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在面试机会、offer 进程均处劣势

• 工学毕业生获得 offer 比例最高,人文社科进展较慢

• 男生求职进展好于女生,且差距随学历升高而加大

• “逆向考研”教育回报率低,普本硕士就业进展不及双一流本科

• 工学、经管类专业深造回报率高,人文学科较低

01

就业去向

单位就业比例上升,自由职业比例下降

今年 3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面向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研显示,2023 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从去年的 50.4%上升到 57.6%,慢就业比例也从去年的 15.9%上升到 18.9%。与此同时,选择自由职业的比例从去年的 18.6%下降到 13.2%,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从去年的 9.3%下降到 4.9%。

分析发现,一方面,2023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 1158 万,比去年增加 82 万人。但据报道,2023 年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为 120 万,比去年的 124 万并没有增加。因此,能在国内继续学习的毕业生比例下降。加之,疫情放开后,学生求职更加顺畅,所以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较去年升高。

另一方面,在影响应届生选择就业去向的因素中,就业压力、经济形势、所学专业为TOP3,分别为 74.6%、57.9%、54.7%,较去年分别上升 27 个、22.3 个、18.6 个百分点,而院校背景、家庭经济状况、长辈意见等内部因素影响程度较低。可见,相较个人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去向的主要原因,且影响程度仍在加大。当前国内经济进入恢复期,在新的环境下,多数毕业生对就业市场及经济形势有更清晰的认知,更倾向于抓住现有工作机会,因此找工作的比例上升。同时,对传统单位就业的偏好加强,而对稳定性相对较低的自由职业偏好减弱。

高学历、双一流毕业生对经济形势更敏感,单位就业比例提升更明显

分学历、院校类型看,在影响就业去向的因素方面,硕博、双一流院校毕业生选择影响其就业去向的因素中,经济形势分别占比 62.2%、64.1%,较总体分别高出 4.3 个、6.2 个百分点。

在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方面,硕博、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分别为 76.5%、67.8%,较总体分别高出 18.9 个、10.2 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高学历及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对经济形势更敏感,在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加、国内外经济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更能体会就业竞争的激烈,对继续深造、自由职业的偏好下降,反而更珍惜当下的就业机会,单位就业比例上升明显。

深造毕业生“文转码”意愿强,但“缺乏基础”是最大障碍

当前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掌握数字技能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优势,因此“文转码”成为热议的现象。我们面向继续深造的非数字专业毕业生,访问其在深造时是否会转向数字类专业。结果显示,14.9%选择转向数字类专业,18.1%不感兴趣,而 67%的受访者表示感兴趣但缺乏基础无法胜任。可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毕业生“文转码”的意愿已非常强烈,但“缺乏基础”成为最大障碍。

02

就业期待

求稳心态持续上升,国企仍是“香饽饽”

针对找工作的毕业生,调研其就业偏好。从偏好的企业类型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 46.7%,较去年上升 2.3 个百分点,且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选择民营企业的占比为12.6%,较去年下降 4.8 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呈下降态势。经济恢复期,高校毕业生对经济形势的感知越来越明显,求稳心态有增无减,择业意向的集中度有明显趋同,国企仍为首选。

毕业生对大企业的偏好回升

对于企业规模的选择,今年中型企业仍为毕业生首选,占比 48.6%,较去年上升 3.5 个百分点。选择大型企业的毕业生占比 25%,较去年高 8.1 个百分点,与 2021 年持平。而选择小微企业的比例为 26.4%,较去年下降 11.6 个百分点。

2022 年上半年疫情严重,多数高校毕业生主动降低心理预期,选择小微企业就业的比例上升。今年疫情放开,经济进入恢复期,大家的信心有所恢复,因而毕业生对大企业的偏好有所回升。

对 IT 互联网热度依旧,制造业成为新选择

从期望就业行业来看,2023 届毕业生期望去 IT/通信/电子/互联网的比例为 25%,较去年小幅回升 0.9 个百分点,与 2021 年基本持平;汽车/生产/加工/制造的占比为 8.1%,较去年上升 2 个百分点。与此相反,房地产/建筑、教培行业占比进一步收缩,分别为 5.2%、5.5%,连续三年呈下降态势。

2022 年起互联网行业持续盘整,行业发展放缓,进入降本增效阶段,但其在行业规模、薪资待遇、工作模式等方面仍有明显优势,因此应届生对互联网偏好依旧。此外,国家倡导制造业要向高端迈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在政策扶持下,毕业生对汽车/生产/加工/制造的偏好也有明显提升。

一线、新一线城市是毕业生首选,高学历毕业生对新一线更青睐

对于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城市等级来看,一线及新一线占比均为 30%,二、三线分别占比 26.7%、10.2%,四线、五线占比则均不足 2%。分学历来看,硕博毕业生对新一线的偏好更明显,占比 40.5%,较偏好一线的占比高出 9.2 个百分点,且高于总体 10.5 个百分点。

新一线城市成为高学历毕业生的首要偏好,一方面与一线城市产业疏解及其他扶持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毕业生“一线城市情结”减弱有关。而高学历人才对新一线的明显青睐,有助于弥补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人才差距,为新一线城市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03

求职心态与行为

疫情放开后,春季毕业生求职行为活跃

从开始求职的时间看,由于疫情影响,2023 届毕业生在去年上半年和接近年底时求职比例较低,但在秋招季和春招季,求职比例明显高于 2022 届。尤其是疫情放开后,2023届毕业生快速行动,1 月、2 月开始求职的比例分别较去年高 2.5 个、4.5 个百分点。截至调研,仅 2.8%毕业生还未开始求职,较去年低 1 个百分点。平台数据显示,今年 3 月,应届生人均投递 21 次,比去年同期多 3 次。可见,疫情放开后,毕业生的求职行为非常积极。

薪资福利仍是求职首要关注点,毕业生对稳定性的偏好持续提升

从毕业生求职关注的因素看,薪酬福利仍是首要关注点,占比 69.3%。稳定性的占比为40.7%,排名第二,较去年上升 4.5 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与毕业生期望的企业类型及企业规模数据相吻合,毕业生求稳心态明显,稳定性越来越成为找工作时关注的重要因素。

高学历毕业生对求职紧迫性的认知更强、行为更积极

从求职心态来看,今年高校毕业生紧迫感明显高于去年,求职“特别急切”及“比较急切”占比分别为 29.6%、37.1%。其中硕博毕业生中,求职“特别急切”及“比较急切”的占比分别为 38.3%、40.7%,较总体分别高 8.7 个、3.6 个百分点。

从求职积极性来看,硕博毕业生投递的简历份数中,“50 份以上”及“20-50 份”分别占比 47.3%、27.7%,较总体分别高 12.4 个、2.4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高学历毕业生对求职紧迫性的认知更强,求职行为也更积极。

工学专业对技术/研发类岗位的偏好持续提升

从期望求职岗位来看,工学专业毕业生对于技术、研发类岗位的偏好近三年呈持续上升态势。2021-2023 年,工学毕业生中,偏好技术类岗位的占比分别为 39.5%、42.6%、45.7%,年均增长 3.1 个百分点,偏好研发岗位的占比分别为 16.6%、17%、20.7%,年均增长 2.1个百分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制造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企业渴求高端技术与研发人才。在新环境下,技术研发岗位的招聘需求增加、薪酬待遇提升,工学毕业生对该类岗位的偏好也在逐步提升。

招聘网站为主流求职方式,疫情放开后视频面试普及率仍在上升

2023 届毕业生求职渠道中,选择招聘网站求职的占比 87.4%,较去年小幅提升,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求职的最主要渠道。

从可视化求职方式来看,使用视频面试的应届生占比 72.6%,较去年上涨 8.9 个百分点。疫情后视频面试成为企业面试的主要方式,疫情解封以来,视频面试因效率更高、省时省力、跨越地域限制等优势,普及率仍在提升,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求职体验。

04

求职进展

截至 4 月中旬,50.4%求职毕业生获得 offer,比去年小幅上升

2023 年春招季过半,据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截至 4 月中旬,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50.4%已收获 offer,较去年提升 3.7 个百分点,去年春招季疫情相对严重,许多企事业单位春招工作出现暂停或延后,毕业生求职进展受阻。而今年疫情放开企业招聘进程恢复,毕业生求职行为非常积极,因此 offer 获得率有提升。

本科毕业生求职进展不佳

从求职毕业生的学历来看,大专、硕博求职毕业生中,获得 offer 的比例分别为 54.4%、56.7%,较总体分别高出 4 个、6.3 个百分点;而本科求职毕业生中拿到 offer 的比例为47.5%,较总体低 2.9 个百分点。

本科毕业生求职进展不佳,一方面,白领岗位在招聘时更青睐高学历人才,而蓝领岗位则偏好技术型毕业生;另一方面,大多本科毕业生不具有且不愿意接受实用技术型岗位,只能与更高学历毕业生竞争,导致 offer 获得率较低。

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在面试机会、offer 进程均处劣势

从院校类型来看,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 offer 进程较慢。具体来看,双一流、专科院校求职毕业生中已取得 offer 的比例分别为 58.9%、54.3%,较总体分别高出 8.5 个、3.9 个百分点;而普通一本、普通二本院校求职毕业生获得 offer 的比例分别为 48.5%、46.1%,较总体分别低 1.9 个、4.3 个百分点,普通二本院校求职毕业生获得 offer 的比例最低。

此外,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在面试机会上也处于劣势。研究数据显示,在认真投递的简历中,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收到面试通知的比例仅为 23.3%,而专科、普通一本、双一流院校分别为 27.4%、25.4%、28.3%。可见普通二本毕业生求职时,一方面面临与优质高校毕业生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面临实用技能弱于专科生的劣势,加之本科生对于就业岗位期待较高,造成了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工学毕业生获得 offer 比例最高,人文学科进展较慢

从专业来看,工科毕业生获得 offer 的比例最大,而人文学科专业获得 offer 的比例较低。具体来看,相较于其他学科,工学专业的市场需求更大,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高端制造相关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多,今年工学类毕业生获得 offer 的比例为 56.9%,较总体高 6.5 个百分点,而人文学科类毕业生获得 offer 的比例仅为 41.3%,较总体低 9.1 个百分点。文科类毕业生因缺乏与市场需要相契合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可从事的岗位有限,就业渠道狭窄、竞争激烈导致获得 offer 的比例较低。

男生求职进展好于女生,且差距随学历升高而加大

从性别来看,男女生获得 offer 的比例分别为 57.6%、44.5%,相差 13.1 个百分点,男生整体高于女生。交叉学历来看,男女获得 offer 比例的差异随着学历的提升而更明显。

今年求职的毕业生中,大专、本科、硕博学历获得 offer 的比例,男女性别差异分别为 1.8个、14.9 个、21.2 个百分点。可见男性的教育回报率明显大于女性,且随着学历的升高回报率差距越明显。

“逆向考研”教育回报率低,普本硕士就业进展不及双一流本科

从院校及学历交叉来看,普通本科院校的硕士求职毕业生中,获得offer的比例为50.5%,较双一流硕士(65.9%)低 15.4 个百分点,甚至较双一流本科毕业生(54.3%)低 3.8 个百分点。

近年来,考研人数逐年增加,为追逐更高的学历,出现很多“逆向考研”人群。然而就调研数据来看,普通本科院校的硕士毕业生较双一流的本科毕业生,在找工作中并无明显优势,甚至会降低成功率。所谓“逆向考研”教育回报率低,追求硕士学历需有更周全的考虑。

工学、经管类专业深造回报率高,人文学科较低

分专业看不同学历的毕业生 offer 进展,工学、经管类专业的深造回报率较高。工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获得 offer 的比例为 53.0%,而硕士毕业生则为 70.9%,深造后 offer比例提升 17.9 个百分点。同时经管类专业硕士毕业生较本科获得 offer 的比例提升了 12.6个百分点,而人文学科专业这一数据仅为 5.2 个百分点,深造回报率相对较低。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2023 届求职毕业生对经济及就业形势有更清晰的认知。疫情放开后,毕业生求职积极性显著增加,高学历毕业生对求职紧迫性的认知更强,单位就业比例上升。就考研问题来看,发现“逆向考研”回报率不增反减,工学、经管类专业考研回报率较高,而人文社科专业回报率较低。随着毕业季的临近,仍未有明确就业去向的应届毕业生,应在求职规划的指引下,通过可视化求职等方式,积极的寻求更多就业机会,认真准备简历与面试技巧,突出自身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

完整版报告,可后台私信关键词获取

“大学生就业研报”

End

多一些观察

多一些思考

合作联系:QQ2741164797

往期推荐

来都来了 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