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喜欢:2
$川宁生物(SZ301301)$ $安琪酵母(SH600298)$ $梅花生物(SH600873)$
这三个储备ai类技术
川宁侧重医药基础科研
安琪和梅花在发酵菌种和大宗商品科研储备强大
还有新和成化学合成真的无敌的存在
华熙布局医美合成生物,单价巨贵市场大如果科研选品对基地也有产能是容易走出低谷的但老板比较激进[裂开]
中粮系潜在大宗糖类和蛋白添加剂买单生物合成的金主央企爸爸,食品大亨yyds未来潜在大宗合成最大靠山
至于塑料和麦秆类的生物合成因为原材料和价格因素能走出来的只能说巨头,但是行业内斗也有可能是价值毁灭性,投入科研和产出性价比不够高,对手是化学合成万华和化纤公司实在是红海难有壁垒
医药和医美合成生物未来可期,但是需要三五年建设基础科研时间<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

全部讨论

05-24 05:16

科研就是一步领先步步高升,特别医药和新能源产业链越完善密集成本优势越大。参考比亚迪科研磷酸铁锂是18年国家扶持得到科技部大奖,19年特斯拉就进入中国三年打造完整低价电池产业链。
合成生物医药也是类似途径可惜科研上我们并没有找到磷酸铁锂这类基础品爆款医药,只能熬过比亚迪那无奈的五年。医美赚钱持续和单价高是有形成产业优势的。医药还需要继续投喂大量资金科研特别ai类早期花钱才能建立起科研优势时间也就三五年巨大机遇但是ai只能在早期有帮助实际利润还在创新药公司手里,ai等于工具铲子短期价值脉冲型助力形成高端药壁垒

05-24 05:07

API只占欧美创新药的成本1%很无奈,科研才是最大成本。所以国内医药想赚钱必须和ai团队联手,互联网公司当生物医药爸爸才是最大报团可惜没看到他们踏实进入制药科研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