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A2023年股东大会|100股走进上市公司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3喜欢:3

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日拱一卒的格价费司。

万科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杰出企业代表,又是中国经济举足轻重的房地产领域的佼佼者,同时还是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公司,其管理层经常被作为中国职业经理人团队的代表,这家公司在急转直下的房地产行情之下,究竟处于什么状态,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和分析。

时间:2024年4月30日

地点: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环梅路33号万科中心会议室

人物:郁亮、祝九胜、辛杰、张海、朱旭等。

会议前一天,万科发布2024年一季报,营收615.94亿,同比下降10.05%;归母净利润3.61亿,同比-125.04%;扣非归母净利润-16.7亿,同比-359.38%。一季报上,仍有股东572070户。但是现场到来的股东大概只有2022年股东大会的一半左右。

日常的流程一如既往,提问分为针对议案的提问和自由沟通两个环节。

在议案提问环节,问答如下:

Q1:连续分红31年,今年却取消了,对于股东未来的收益是否有其他的保障?

朱旭答:公司多年来共计分红1030亿,是募资金额的2.81亿,平均年分红率是33%,目前比较困难,未来更安全的度过周期,这次不分红,也为未来分红打下基础(并未正面回复明年是否会分红)。

Q2:港股增发议案的审议,目前港股仅0.2PB,是否会不合适?

朱旭答:这是港交所的常规议案,管理层和董事会会根据情况相机抉择,不会损害股东利益。如果情况不合适,不会增发稀释权益(这个问题去年也问过)。

Q3:担保议案从350亿增长到1500亿的授权,是否是因为融资模式的改变?彭博社提到公司准备了1300亿的资产包,不知道是否属实?

祝九胜答:是的。原本的融资模式是:总对总、信用、统借统还。全市场只有万科和另一家央企背景的地产公司有此优待。目前是:项目制、落实抵押、封闭监管。以前融资有多轻松、多享受,现在就有多痛苦、多麻烦。按照过去几个月和银行的深入沟通和探讨,目前成立了专门的小组,梳理资源,盘点资产,提供押品。按照银行给资产折扣的计算来说,总体上应该是够的。折打得凶,就不够。打得合适,就够。打得宽松,就绰绰有余。

Q4:独立董事是毕马威事务所出来的,目前又选择的是该事务所作为我们的审计机构,这里面是否会出道德风险,就如同当初的恒大一样?

朱旭答:公司的独董议案里面有详细说明,可以去看。里面要求服务公司不能和关联机构一年以内有往来,我们的独董在毕马威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还有毕马威每五年就会更换提供服务的审计团队,以确保自身的独立性,因此不用担心会有联合做假账的风险(正面文这个问题可能永远也无法得到想要的答案)。

Q5:万科财务报表里面集体的减值损失是不是比较少?我是来自上海的投资者,我看到中海在上海的核心区的楼盘卖的很好,甚至一天卖了一百多亿,但是万科的楼盘所在的区位都比较偏僻,是不是应该更多的计提减值损失?

张海答:万科是郊区项目起家的,但是随着万科的持续发展,万科的核心地区的项目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同时公司在上海的项目采用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不仅不认为应该更多的计提减值损失,而且认为这样的项目和楼盘会是未来的趋势,会具有代表性。

到此,进行投票。从现场的宣布来看,说有80名合资格股东参与投票,为此,我特意查询了2022年股东大会后的通报,当时显示的是87名合资格股东,从数据上来看,仅少了7名。但现场给人的感觉,少了一半。

茶歇仍然是采购的香蕉、油桃等水果,三只松鼠的坚果,山姆会员店的饼干等。与去年不同的是,给股东没有提供华润怡宝的瓶装水,而是一次性纸杯自己接温水喝红茶。管理层在台上是有矿泉水的(笑)。

茶歇过后,交流环节。

Q6:股价创2014年以来的新低,近一年更是跌了50%,管理层针对股价是否有提振行动?之前制定的工作方案是否有进展?

郁亮答:股价下跌,一损俱损。我从最初持有1000股到现在有700多万股,只有增持,从未卖出过。股价表现是无法令人满意的,也严重达不到管理层自身的要求。我们正在制定管理层增持计划,未来会推出。我们当下的工作进展很清晰,三点:避风险、降负债、聚主业。在现在的环境下,万科两年内要降低有息负债1000亿,未来五年要将有息负债降低50%。同时进行融资模式的转型,这个刚才总裁已经详细介绍过了。以前万科探索很多,但现在我们发现万科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得不进行取舍,所以只能聚焦主业。我们选择开发、租赁(泊寓)和物业(万物云。我们选择的依据是:社会有需求,市场有前景,万科有优势。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我们注意到房地产开始像电动车一样开始卷产品了,这两年新品的推出速度快于以前。例如说女孩子的化妆镜背后往往放了很多的化妆品,在背后放一个冰箱,就可以很好地保存女孩子的化妆品;又比如厨房是空调最薄弱也最热的地方,所以在厨房安装一个空调的出风口,能够极大地解决这个痛点。这些都是基于对行业的观察和对客户的关注所带来的产品的进步,万科在这一块是有优势的。回头看万科最早的楼盘,现在也在更新,住的人很多,有机会推荐大家去看看,我之前去看的时候也很感慨。所以,万科会坚定瘦身,退出其他业务。清理非主业的财务投资。计划未来每年卖出200亿的资产,希望未来两年,转型初见成效,做好做强做精主业

Q7:深铁如何看待万科这笔投资的回报,对万科当下的看法和态度?

辛杰答:万科今年40岁,进入不惑之年。对未来要有信心,对万科要有信心,深铁作为大股东践行长期主义,刚认购了万科最新的REITs,真金白银支持。但也期盼、也要求万科做好市值管理。

Q8:再融资的进展如何,是否有什么困境?

祝九胜答:需要迈过三座大山。第一座:回款不好。第二座:经营业务收益无法覆盖成本。第三座:融资模式转换过度期间的现金流问题。解决这三个问题,也就解决了再融资的问题。当下白名单项目从23年底的45个增长到了一季度末的59个,公司积极争取,白名单就是最好的过度方案。同时除了项目上的抵押贷款之外,还通过总部的经营贷和银团贷款共同解决流动性压力。一季度经营贷新增106亿,就是在逐步推进。只是一开始,进展往往不明显。

再之后,就结束了。管理层退场,留了部分IR人员在现场和大家做了一个简短的交流。

郁亮在回答大家关于股价的疑问的时候,那种淡淡心酸、英雄迟暮的感觉,确实让人感叹。我们这一代人,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历了中国经济超高速发展的三四十年。这时间太长,就好像中国的经济从来不会停止增长,就好像中国股市永远在3000点挣扎一样。经济增速的转换,人口结构的变化,出生率的下滑,老龄化的到来,大国博弈的冲突,地缘政治的变动,一切似乎都不一样了。原来这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如万科的管理层,也难以扭转颓势。虽然在17年就预见到了行业的拐点,但是仍旧稍有不慎,举措不够坚决,就导致了当下的被动局面。这个状态实在是太难,就好像股价翻了3倍,我们需要在涨了2倍的时候就毫不留情的转身离去,对于后面的利润不动心、不贪图。

房地产行业发展到头了,拐点到了。优秀如万科,也是风雨飘摇。市场经济下,没有谁能够轻而易举的说自己把握到了经济的脉动,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投资者和企业家一样不容易,因为大家都需要在经济的迷雾当中航行,判断未来,判断当下。既需要斩钉截铁的决断力,又需要耐心等待的忍耐力,还需要在判断尚未得到验证时的自信与笃定。这一切,都需要功夫。

郁亮将自己的工资降到了1块,王石也放弃了自己千万的退休金。但这并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万科的问题也不在于这一千零一块。这是一种表态,正如郁亮在股东大会上说的:“万科管理层很在意自己的职业声誉”。究竟是悲情逆风的诸葛孔明,还是最终能够让万科重获新生,这个必答题当下已经放在了所有关心万科未来的人的面前。而这道题是否能够回答的好,也许也会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个侧面。

以上,是为万科23年股东大会。

祝小伙伴们投资暴赚!

#万科A# #万科# #2024股东大会调研见闻#

全部讨论

05-01 21:57

写这么多居然没人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