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平台入局,打造全新流量赛道,行业变革迎来关键一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国移动(00941)$

$中国移动(SH600941)$

2024年以来,互联网平台正在跑步入场短剧。

随着众多玩家涌入短剧赛道,短剧整体质量有所提升,但行业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互联网平台企业布局短剧,聚焦哪些点?作为微短剧行业变革、提质的关键一年,该如何解读将带来的行业变化?从业者又怎么看?

一、千亿风口!国企平台入局短剧

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预计2024年达500亿元,2027年超1000亿元。

近千亿的市场空间,互联网大厂们必然不会缺席。

本月初,咪咕数媒出品的竖屏短剧《再世为王》跻身DataEye短剧热力榜第3名。

咪咕数媒制定了“网文+短剧”的双轨发展策略,更是推出了“咪咕短剧”厂牌,以期推动其在短剧产业的纵深发展。看来,咪咕阅读将在网文和短剧双赛道发力,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咪咕短剧的业务布局。

自2023年布局开始,咪咕便以坚定的步伐进军短剧领域,接连推出多部佳作,其中《陆总死活不离婚》《医武天王》《至尊保安》等作品均成绩不俗。

2024年春节档,咪咕数媒推出咪咕短剧厂牌,并一口气推出了5部自制短剧《宠冠京华》《为你如此着迷》《傲娇与偏爱》《真龙无双》《我有五个师姐风华绝代》。其中《宠冠京华》《傲娇与偏爱》均跻身DataEye短剧热力榜。

近期,由咪咕短剧厂牌出品的《再世为王》连续三日登上DataEye短剧热力榜、充值破千万。

根据DataEye短剧热力榜,《再世为王》位列4月6日短剧热力榜第3名,当天热力值超800万。

除了独立自制短剧,咪咕也与外部资深合作方深入合作,携手打造精品短剧。目前咪咕已经拓展100+爆款团队,积累爆款导演、演员资源250+。

DataEye短剧观察了解到,咪咕短剧厂牌近期推出的《她来了,请心动》便是与资深演员兼制片人高亚麟合作拍摄,以及即将推出的《厨神》是与中国香港名导李力持合作拍摄,该短剧积极弘扬中华美食文化的同时,也是咪咕短剧创新探索“短剧+文旅”新模式的实践和成果。

二、“大手笔”加码短剧业务,年内拟上线100部精品短剧

(一)启动双百精品计划

今日,在首届网络文学与短剧产业发展论坛中,咪咕数媒发布了咪咕短剧“繁星·沐光”双百精品计划,以打造百部精品化剧本、百部高质量短剧为目标,并把“构建有竞争性、健康且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作为主要目标。咪咕数媒期待通过该计划,提升行业标准,让优秀作品引领市场,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随着短剧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加剧,好剧本的稀缺性日益凸显。为了助力精品剧本的生产,咪咕“繁星”计划将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为精品剧本的生产保驾护航,目标在今年内精心雕琢并推出100部精品剧本。

“繁星”扶持计划有四大亮点:

· 开放自有IP。

开放咪咕阅读全库2万册网文的短剧改编权,为创作者提供丰富的故事背景和创作素材,激发灵感、拓展思路。

· 提供1vs1服务。

为报名参与计划的创作者,提供“一对一”贴身保姆式服务。咪咕的专业编剧将与创作者一起,共同探讨剧本创意和故事走向,帮助完善剧本结构和人物设定,提升剧本的整体质量和观赏性。

· 优先拍摄制作权。

参与“繁星计划”的剧本都享有优先拍摄制作特权,进入咪咕短剧制片池,获得业内一流顶尖短剧团队拍摄制作的机会。

· 高回报激励。

从“繁星计划”中脱颖而出的剧本,将获得高收益高回报激励,创作者不仅可获得剧本签约的丰厚稿酬,还可以拿到投流及包月推广的后向分润。

为了承接好“剧本·繁星” 计划,咪咕还推出了“短剧·沐光”计划,目标是全年推出至少 100 部高质量、精品化的短剧。

“沐光”扶持计划有三大亮点:

· 优秀剧本可直通制片池。

“繁星”计划出品的优秀剧本可走“绿色通道”直达“沐光”计划,直接进入短剧优先制片池,咪咕会甄选行业顶尖团队进行短剧拍摄。

· 开放联投。

所有精品短剧项目都开放联投,与咪咕一起联投的合作伙伴可以共享投放收益和包月推广收益。

· 覆盖近10亿用户。

“沐光”出品的所有精品短剧,将纳入咪咕短剧包月产品联合运营,享受独有推流渠道,触达近10亿用户。

总的来看,咪咕短剧发起的“繁星·沐光”双百精品计划对行业从业者尤其是新人来说是重大利好,也将推动市场朝着优质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二)为什么大手笔入局短剧?

咪咕为什么大手笔入局短剧?做短剧又有哪些优势?

DataEye短剧观察认为,有以下三点优势:

第一,央企背景,资金实力雄厚。

咪咕数字传媒是中国移动集团下属公司,注册资本超10亿,资金实力雄厚。

第二,丰富的IP资源。

咪咕数字传媒旗下拥有网文平台咪咕阅读,咪咕阅读拥有2万+全版权小说,热门IP版权包括《惜花芷》《长命百岁》《我亲爱的白月光》《风华鉴》《我见探花多娇媚》《大司农》等。

此外,短剧受众与网文小说的目标受众高度重叠,咪咕阅读用户数超1.1亿,上述小说用户极有可能被转化为短剧用户。

第三,独有推流渠道。

咪咕短剧具备成熟互联网投流,覆盖抖音、腾讯快手等全网头部流量池,并拓展行业头部渠道30余家。此外,作为中国移动下属公司,拥有创新运营商推广,依托中国移动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渠道分发能力,覆盖全网近10亿用户。

目前咪咕短剧已经涵盖剧本创作、制片及发行全流程。近期热播短剧《再世为王》从剧本创作、制片到发行,各环节均由咪咕短剧团队全权负责。可以说,目前咪咕短剧业务已经实现了自闭环模式。

三、 行业研判

研判一:编剧的地位有望大幅提升,编剧中心制有望崛起。

今年来,短剧行业内卷加剧,但大部分都在“卷”制作、服化道、场地等硬成本,极少在卷内容,实际上剧本才是一部短剧能否爆火的决定性因素。

一位短剧行业资深人士透露,一部短剧能否爆火,剧本占50%,导演占20%,制作、演员、投流等其他因素占30%。

比如,在春节假期引爆网络的《八零后妈》制作成本仅80万,该剧爆火主要得益于紧凑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表现。

再比如,4 月初由咪咕签约作者兼编剧陨落星辰打造的《再世为王》,取得了连续三日上榜、充值破千万的好成绩。

DataEye短剧观察认为,随着短剧市场回归理性,短剧编剧的地位有望大幅提升,未来编剧中心制有望崛起,只有让编剧引领内容,才能真正创造出有高质量的作品。

研判二:非网文题材短剧热度飙升,短剧内容趋于多元化。

DataEye短剧观察注意到,今年来,短剧题材趋于多元化。除了龙王、霸总、甜宠等常见类型,也出现了悬疑、喜剧、奇幻、警匪等新题材。

与此同时,有两类短剧出现井喷:

第一是文旅剧。年初,广电总局提出一年打造100部“微短剧+文旅”计划,截至目前,各地文旅剧拍摄风风火火,已有多部文旅剧出炉。

第二是影视IP衍生微短剧。今年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由热门“影视 IP”衍生出来的微短剧。比如春节档期间《超越吧!阿娟》是动画电影《雄狮少年》的衍生真人微短剧,电视剧《庆余年》也计划改编成短剧,短剧《厨神》也已经杀青。

研判三:互联网平台开始布局竖屏小程序短剧。代表公司咪咕等。

DataEye短剧观察注意到,去年下半年以来,咪咕等多家做横屏短剧的互联网平台开始涉足竖屏短剧。

比如,咪咕曾出品《凶案现场》《别惹前女友》《时限三天爱上我》《浮世三千》等横屏短剧,去年下半年起涉足竖屏短剧,目前已推出十余部竖屏短剧。今日,咪咕推出“繁星·沐光”双百精品计划,年内拟上线100部竖屏短剧。

横屏短剧和竖屏小程序短剧模式大相径庭,前者极少投流,盈利模式为平台分账,后者高度依赖投流,收入主要来自用户付费。

从横屏到竖屏,意味着互联网平台做短剧变得更加“接地气”。DataEye短剧观察预计,今年将有更多的互联网平台由“横”转“竖”。

#短剧#

#短剧分销#

#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