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27回复:299喜欢:142
炒股,有脑子,有资金,有资源,一样很难成功。私募基金经理侯安扬就是最佳例子。北大才子,麻省理工硕士,旗下私募基金最高规模时高达30亿。现在已经低于5亿了,具体规模不知道了。2014年就微博关注他了,那时的他,特别能写文章,还上央视,上北大演讲,总之很牛的样子。。。今天再看他的私募业绩。。。。2016年发的代表产品,8年时间,现在亏40%。。。要是像普通私募0.7的清盘线,他已经出局了。你说他没脑子,我是不信的,北大麻省没脑子能上?能毕业?能把私募玩到30亿?但是,8年,亏40%。。。你说他不勤奋,研究,我也是不信的,看他之前的文章就知道,我不信他没看过巴菲特格雷厄姆费雪的书的价值投资理论,我也不信他不懂那些道理,此人是认真研究的。可是,依旧不赚钱。
雪球上还有个私募基金经理,@思想钢印9999 ,也是一样的,文字很能写。。。可惜私募业绩很拉夸。。。。
所以,炒股赚钱的核心能力到底是啥?
还有,他的私募也曾2021时赚了150%,那时如果看他,你会觉得此人真牛。。。。所以,投资到底多久能看清一个人。炒股,有脑子,有资金,有资源,炒股,有脑子,有资金,有资源,

精彩讨论

tigerblock04-10 22:42

成功不是因为能力,而是那段时间的市场正好对上自己的风格。
市场变了,人还想着以前,辉煌就不在了

锥子脸接飞刀04-10 23:21

管理费已收好几亿了,还质疑人家不成功

有用的股市小冰块04-10 23:20

真搞不懂为啥总会有人觉得有高学历、基金经理这些头衔的人一定很牛?这些人根本就不是靠着为客户挣钱来挣钱的,而是靠扩大基金规模收管理费。那些所谓专业头衔就是用一些客户听不懂的知识骗取信任以此说明买他的基金很明智。也没有任何一个专业、任何一个学校能教人怎么投资的,如果那样还有穷人吗?

大衰神BC04-10 23:29

10年前在微博上和他斗过一嘴,我说我十年年化20%,他说资金量太小不算。这十年我总收益才5%,看他跌40%挺欣慰,盲猜他上杠杆了。

扶苏198904-11 11:09

看长做短,YY 为主,长篇大论,都是这类人的特点,还不如我们老总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全部讨论

04-11 11:54

基金经理要学历有学历,好多光鲜的国外名校学历;要资金有资金,动不动募集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几十亿是门槛;要资源有资源,跟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私下沟通,公开调研交流……但就是缺了“脑子”,一个真正懂得价值投资之道的脑子。
奉劝广大股神,不要被基金经理前几年中美蜜月期的基金市值所迷惑,那时的基金市值,体现的不是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体现的只是涌进来的国外资本的体量;说白了2016年左右基金的净值都是国际资本疯狂涌入炒起来的,那时的基金经理表面风光拿各种奖项, 本质上就是坐在风口上的猪而已。
现在,只不过是“潮退了“,“风停了”。
$美的集团(SZ000333)$ $华润三九(SZ000999)$ $中文传媒(SH600373)$

04-11 08:52

核心是自制力,也就是心态纪律,在心态自律面前,资金能力关系都不值一提。用道学名言解释,不当时命隐忍待,当时命之时大行天下。西方解释是顺势而为,择时择机而动。国学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难的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其实就是自律。

04-11 07:32

你注意看这个思想钢印9999,他每隔几天就更新,结合热点,股市,金融,等等,这一看多数就是抄的。和在股市赚钱没个毛关系,雪球多数人喜欢看这种乐子就关注他了,这种狗屁文章我是一分钟都不看,因为这和在股市赚钱一点关系没有啊。

04-11 05:57

登山小能手遇上天天泥石流的大山,任你再大本事都得被埋

04-10 23:20

要想看清一个人就要观察他在逆境中的表现,而不是顺境~

04-10 23:24

看央视的投资者说节目关注了他的自媒体,之前好像每天都要发点评文章,今天看到你发的这个才想起来很久没看到他更新了,市场太可怕了,再怎么强调风险也不为过

根据我多年的研究和学习,原因只有一条,不够保守!!不够保守!!不够保守!!就是巴菲特说的避免永久性损失。

04-10 22:00

买的啥能跌这么多啊。。。

04-11 11:07

其实,这个企业家思维做投资就是一个大坑。因为你不是一个企业家,也不是在经营一个企业,你做的是业务。巴菲特之所以是企业家思维,是因为巴菲特本身就是企业家,他经营的是伯克希尔这个企业。所以巴菲特计算业绩的时候是用伯克希尔的净资产,而不是他买的那些股票的股价涨跌。这个企业除了股票投资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子公司产生大量的现金流,所以他也根本不在乎持股股票价格的波动。一个私募基金经理能做到这一点吗?对普通人和私募基金来说,投资股票本身就是你的业务,结果你不做业务要做企业,这能做好吗。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公司的业务是买进原材料,加工成产品,销售出去,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获取利润。这个时候公司经理说我要以企业家思维做业务,然后买进他觉得好的原材料就囤货,不再生产和销售了。那么这个公司是会越来越赚钱呢还是会不断亏钱最后倒闭呢?(怕有人误会,做个澄清,这里的你是指代包括我在内的绝大部分人,并没有特指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