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发帖了,聊聊这周的消息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6喜欢:5

#雪球星计划#

大家好,我是量子熊猫。

没了新股以后感觉好久没在雪球发帖了…也不是懒,就是这地方经常莫名其妙的O阅读,每次改得就很难受,所以如果关注熊猫的读者还是推荐关注下$腾讯控股(00700)$ 号“量子熊猫”。(green pao 泡)

本周A股上证指数收涨1.60%,周线实现4连阳,并且从低点到现在累计上涨超过20%已经进入所谓的技术性牛市,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周线也涨了2.64%,实现了周线三连阳,但是从涨幅看明显要弱于前两周的4.67%和8.80%。

资金方面,两市日均成交量9543亿,环比缩水了15.3%,北向资金因为周五单日跑了63亿导致本周累计净流入只剩48.42亿元。

从数据看心里总觉得有些隐隐不安,如果是想右侧继续追入的要谨慎了,特别后面的内容一定要看完,对于已经在场内的要检查下持仓看看拿的是不是有业绩的高股息也很重要。

对比美股方面,纳指周线同样三连阳,道指日线八连阳,从周五单日表现看,美股继续上涨,但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了0.58%,周一A股和港股的压力已经被提前跌出来了。

还有就是央行昨天也就是周六公布了4月的金融数据,看完数据后有刷到部分特殊媒体的专家解读,直接就把熊猫给看懵逼了,解读原话如下: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4月新增信贷仍实现同比小幅多增,说明央行引导贷款合理增长、均衡投放的成效显著,信贷“大小月”现象缓解。当月社融存量增速同比增长8.3%,依然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说明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固。

...此处无言10分钟,反正狗屎放到专家嘴里也能吃出红烧肉味,退一万步即使抛开数据不谈,单从挑在周六公布这个操作来看,懂的人实际都已经懂了(让子弹飞一会消化利空),要是再看图的就是更惨不忍睹了。

具体数据上,4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确实为8.3%,但这是从3月的8.7%还有9月的9.0%一路降下来的,从量级上看,4月新增社融-1987亿元,同比少增1.42万亿,超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10149亿元,同时前4个月社融累计新增12.73万亿,同比少增了3.04万亿元。

上一次社融出现负增长是在2015年10月,对应当时大盘的位置参考下图红色箭头。

当时也就是2015年10月24日央行还宣布了降准0.5个百分点,降息0.25个百分点,并且从2015年全年累计看,共降准2.25个百分点(不包括定向降准,否则更多),降息1.25个百分点,

对比今年截止目前只在1月降准过一次0.5个百分点,所以理论上...这可能也许大概算是一个潜在的政策宽松利好?

具体结构数据就不过多解读了,并且感觉也不方便说得太多,就说几个结论性的总结吧:

1,4月份政府债券融资负增长984亿元,同比少增5532亿元是社融走弱的拖累项,很多解读都把锅甩给了发债,但这个并不是唯一主要问题;

2,居民端短贷和中长贷分别同比-2263亿和-510亿,双双负增长,并且是连续三个月负增长,虽然4月中长贷有所收窄,但是短贷又变多了...总体花钱意愿还是很弱;

3,企业端短贷、中长贷、票据分别同比-3001亿、-2569亿、+7101 亿,除了票据冲量走强外全部走弱,总体投资意愿还是很弱;

社融就说到这吧,从数据来说是严重利空,但是也可能会被解读成降息概率提升,咱也学一波美股的预期管理行不行?

统计局公布4月CPI同比0.3%,高于前值0.1%,也高于市场预期0.2%,PPI同比-2.5%,高于前值-2.8%,低于万得一致预期的-2.3%。

CPI反应的是消费热度,超预期主要靠清明假期消费提升拉动,而PPI反应的事生产热度,低于预期不过环比有所收窄,CPI和PPI就当互相对冲了吧。

另外5月17日统计局还会公布4月的经济运行数据,大家也可以关注下。

5月10晚间,沪深交易所发布上市委审议会议公告,拟于5月16日审议企业的发行上市申请,公告算是正式官宣了冻结3个月的IPO开始重启。

这里再多说一句,前面不是有提到上次社融负增长还是在2015年10月,随后2015年11月当时的证监会也官宣重启IPO...历史就是这么惊人的巧合,毕竟IPO也是可以冲社融数据的…

另外除了准备开会审议外,证监会5月9日还同意了1家深主板和1家创业板企业IPO注册,批准注册基本就属于已经过关就差后面定价发行了。

关于IPO流程大家估计也没什么概念,简单点说,把前面股改、券商辅导等环节剔除掉,从正式向交易所提出申请开始,可以简单概述为"交易所受理-1到n轮问询-上市委员会审议-过会-到证监会注册-注册成功-发行上市"。

时间的话,根据不同板块或者直接点说的话因为公司资质会有比较大的差异,以新股最多的双创板块为例,从受理到上市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一年多时间,如果是从注册成功到上市的话一般也得2-3个月时间,如果是主板新股的话,因为平均资质会更好一些,所以时间一般可以压缩一半时间甚至更短。

比如大家最近骂声很高的马可波罗目前就是在"上市委员会审议”阶段,这货的材料熊猫也看了,确实是有点过分…

单从业绩看,IPO财报年是2021-2023年,三年应收分别是93.65亿元、86.61亿元和89.25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6亿元、13.6亿元和12.4亿元,营收和利润都属于双双走弱,然后2024年一季度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同比又继续下滑了16.03%和15.36%...

另外还有更nx的是,在2022年和2023年IPO之前分别分红了5亿元和3.23亿元,而之前只在2020年分红过一次并且只有0.8亿元,并且从IPO前股本结构看,实控人黄建平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马可波罗近70%股权,也就是说有分红的70%都进了老板口袋,所以现在是钱分完了,业绩不行了,咱再伸手找市场要钱的意思?

这种前期问询都能过关也是挺厉害的,要是审议还能过会估计又得一波砸盘泄愤,希望早点掐死熊猫也不想写这种企业的新股解读。

下周一开始将不再披露北向资金实时买入交易金额、卖出交易金额和交易总额等信息,当日额度余额大于或等于30%时,显示“额度充足”,小于30%时,实时公布额度余额。

有利有弊吧,利是可以关起门自己玩不被外资起码不会在当天被外资带节奏了。

每次市场稍微有点样子就开始各种幺蛾子,周一就看能不能因为降息预期托一下市场了。

风险提示:所有文章均为作者个人投资研究观点分享,皆为交流探讨所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数据均取自公开渠道,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上证指数(SH000001)$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雪球创作者中心

全部讨论

05-13 10:27

关键是要解决询价阶段,基金用基民的钱哄抬发行价格,某些机构也参与其中,与承销投行分享抬价带来的收益,上市后又通过搞转融通,转手在高位把股票出手,一鱼多吃,最后都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买单。禁止这种模式的运转,像港股一样多来几次发行失败,没人再买垃圾新股了,那才算真正进入正常的状态。

能过关,说明公关挺厉害的。

05-13 10:19

哈哈,掐不死的小强

05-13 09:30

写的不错,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