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套利系列第一篇之利农国际(GAGA)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回复:15喜欢:14
鉴于$陌陌(MOMO)$    $空中网(KZ)$    个别私有化还有点汤喝。给私有化套利的新人再写个扫盲贴吧。
有句话说,魔鬼藏在细节里。笔者希望回顾以前私有化成功的案例,结合具体交易细节,试图来解释私有化套利赚的是谁的钱,怎么赚钱。
本文写于2014年5月。对应标的$利农国际(GAGA)$    持有期从2013年10月3号到10月15日。以下为正文:

2014年是甲午年,一个甲午年是六十年,距离甲午战争爆发正好过去一百二十年。一百二十年,见证了美国证券交易所从无到有,从路边的自由市场到电子化交易市场的成长历程。作为世界上证券法最完善,上市制度最成熟的证券市场,美国证券市场无疑是专业投资者的不二选择。两年总结出来的投资经验无疑还有很多漏洞。但是我想总结这两年的投资案例,以后看着自己今天写下的文字,心里会是什么感觉。

有一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我们叫它们中国概念股,中国概念股在08,09年受到美国投资者的强烈追捧,后来因为一系列造假丑闻,被美国本土投资者打入冷宫,并且产生中国公司大多无信用的偏见。所以,大部分中国公司的股票在美国市场价格低迷。13年十一过节前夕,利农国际在福建的大棚种植园受到台风天兔的袭击,损失了五分之一的大棚,股价应声下跌,一夜之间从3.9美元一股跌至3.1美元一股。

利农国际在13年6月收到了第一大股东红杉资本的收购要约,收购价是4.2美元一股,换句话说,如果你持有利农国际的股票,只要收购要约生效执行,红杉资本就会以4.2美元一股的价格从你手中买走股票,而以现在的股价来算,一股的套利就可以达到一美元,收益率达到30%,现在国内上市公司的平均实业收益率还不到20%。

有人会问,难道美国投资者不知道大股东收购的事情?

实际上,之所以可以产生这么高的差价,是因为私有化本身存在一定风险:

首先,这类收购协议不具有强制性。若一旦失败,股价会立即暴跌。之前就有过这样的案例,美国的投资者由于对中国公司缺乏了解和信任,担心利农国际的收购会失败,恰逢台风袭击公司大棚,所以在收购价以下就开始抛售股票。

美国投资者不了解中国公司,不信任红杉资本。我们来研究一下,看看收购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首先,提出收购的是公司大股东红杉资本,考虑两个问题:1.红杉有没有能力收购。2.红杉有没有决心收购。

第一个问题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红杉对利农国际的控制能力有多大。第二,红杉有没有充足的资本来支付收购对价。控制力取决于红杉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中的投票权,红杉的股份占总股份有多大的比例呢,当时是35%,了解公司法的同学应该明白,这意味着红杉可以否决公司的任何决策。再来看看红杉的收购能力,不说红杉资本强大的融资能力,单是账面上的现金就超过收购需要支付的对价。所以,从这两点来看,红杉有充足的能力完成收购。

第二个问题,有没有决心收购。这个是私有化确定性分析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最难的一环。这一步最关键的是要站在收购者的角度上,看这家公司到底有没有收购的价值。考虑两件事:第一,被收购公司会不会带来未来现金流,即它的生意到底有没有价值。第二,如果它的生意是有价值的,对我来说,收购它有没有协同效应。第一条是最关键的,第二条对于红杉这样的多元化投资公司来说,倒不是很关键的问题。查阅利农国际财务报表,公司不仅在持续产生经营现金净流入,而且管理层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并不是一家没有实际经营业务的企业。所以,站在红杉的角度看,利农国际具备一定收购价值。

最后,了解红杉资本过去的收购案例的同学都知道,全部的收购要约都以成功告终。而且收购利农国际也符合红杉掌门人沈南鹏的投资风格。

在考虑了上述几点问题以后,可以得知利农国际的私有化套利是可以做的。

全部讨论

2015-12-23 09:19

利益披露:本人持有$陌陌(MOMO)$ 多头仓位,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你认为中概私有化之后的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沿用$利农国际(GAGA)$ 的方法从两方面对$陌陌(MOMO)$ 的私有化进行分析(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一、    买方集团是否有实力完成收购

1、  资金:买方集团包括CEO唐岩和红杉资本、经纬国际、招商证券。合计持股47.8%。私有化资金需要量18.6亿美元,其中包括收购阿里巴巴所持有的20%股份。

2、  投票权:唐岩拥有对公司的特别投票权,买方集团合计有84.1%的投票权。

二、    买方集团是否有决心完成收购

1、门口的野蛮人:2亿的注册用户,7300万人的月活跃用户数量使“陌陌”成为移动社交领域唯一可以与微信抗衡的公司。所以,“陌陌”对阿里来说战略意义重大,阿里巴巴不会为了赚取一点投资收益就卖出手中那20%的股份。势必会加入买方集团,甚至可能会在二级市场默默吸筹,与现有买方集团进行私有化竞价。所以,现有买方集团迫于阿里巴巴的压力也会完成收购。

2、战略意义:配合公司的战略转型,因为部分业务比如支付,必须要内资背景才能申请,不回国内上市,很多业务无法展开,严重阻碍公司业务转型。同样的情况,在奇虎的案例上也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