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研发“三级跳”!雅诗兰黛要在中国培养新一代美妆科学家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导读:外资巨头再次在中国掀起研发中心基建热潮,这在带动中国化妆品创新潮流的同时,也拉开了人才培养的新大幕。

作者|《未来迹》Nancy

历经“萎靡”的2022年,雅诗兰黛终于在岁末迎来了一场“提气”的亮相。

12月15日,“雅诗兰黛中国创新研发中心”在上海揭幕,雅诗兰黛集团国际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创新研发中心宣告正式投入使用。这个研发中心是由原“雅诗兰黛亚太研发中心”升级而来,将主导亚太地区诸多知名品牌和多个品类的研发,成为雅诗兰黛集团创新、专利及领先技术的全球“发动机”之一。

至此,完成研发“三级跳”的雅诗兰黛在中国市场的生态步入新发展阶段。

这也意味着,在华发展即将迎来第30个年头之际,雅诗兰黛集团希望变得更灵活,加速本土化创新,增强在“牌桌”上的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研发中心揭幕仪式上,雅诗兰黛集团执行董事长威廉·兰黛表示,“我们将继续建设本土人才队伍,为中国和全球培养新一代美妆科学家。”

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这种投资本质是生意驱动,但为中国化妆品产业带来的创新思潮和人才培养“全行业提升”的价值意义深远。

 

“世界级研发中心”揭幕

雅诗兰黛在中国打造全球“发动机”

雅诗兰黛中国创新研发中心位于上海闵行漕河泾开发区,占地12,000平方米,是该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首家集研究、构思、洞察、临床、感官以及性能评估、配方、包装和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发中心。

从外观设计看,雅诗兰黛中国创新研发中心融汇了现代及传统中国设计元素与建筑美学。据介绍,这种融合之美体现在每个楼层的设计细节上——顶楼露台形韵独特,颇有“天圆地方”之感;水幕玻璃和旋转楼梯等则寓指上善若水的“水”元素,以具形的器物之状呈现出来,让“水”流动在整个研发中心的大厅与内部,也饱含着雅诗兰黛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的美意与对中国市场的承诺。

在内部功能的设置上,据介绍,研发中心拥有先进的配方与临床实验室、共享空间、互动测试装置、包装模型工作室和中试车间等,加速实现从消费者洞察到商业化。还设有专门的直播间和体验中心,让中国消费者有机会现场参与新品共创。

与此同时,作为承载本土化职能的机构,研发中心也将赋能集团旗下各大品牌的发展,为中国及亚洲消费者带来定制化产品组合。雅诗兰黛集团计划率先在多个子品类和与亚洲相关的产品线中,进行针对中国和亚洲皮肤特点的创新研究。

其中,今年以来,联合利华、资生堂和花王都在发力的男士赛道也被重点关注。据悉,研发中心将成立男士卓效护肤研究中心,专注于男性护肤品的科学研究、产品与包装创新,开展针对中国男性消费者的临床测试等。

另据了解,研发中心还即将成为雅诗兰黛集团首个获得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是一个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WELL(WELL Building Standard,健康建筑标准)铂金级双认证的研发中心,雅诗兰黛集团在这里将重点关注绿色化学、负责任采购和可持续包装等方面的创新。

雅诗兰黛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abrizio Freda傅懿德表示,“我们将通过这个一流的研发中心,强化与中国消费者的联系。”

这是一项跨度长达三年的大项目。

早在2020年2月全球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雅诗兰黛集团就官宣了这一长期战略投资计划。当年的11月8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雅诗兰黛集团与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临港集团三方举行研发中心的签约仪式,并从2021年5月13日正式开工建设,历时一年半终于落成。

值得关注的是,雅诗兰黛集团还为研发中心开设了新的公司进行运营。

公开信息显示,由雅诗兰黛集团全资控股的雅诗兰黛创新研发(中国)有限公司于2021年1月29日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为TRAVIS,注册资本725万美元,经营范围包括化妆品、护肤品、香水、洗护染发品、化妆用具及容器的研究和开发,转让自有研发成果,检验检测服务,货物进出口,会议及展览服务等。

 

加速研发人才本土化

培养新一代的中国美妆科学家

“从雅诗兰黛这个研发中心的职能介绍看,和国内一般侧重做配方的研发机构相比,综合性已非常强,是推动产品创新和品牌发展的战略性打法。”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在接受《未来迹FutureBeauty》采访时认为,这种“归零”心态的战略布局,有望针对性做好研发,高效适应市场变化。

珀莱雅首席科学家、杭州睿研前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蒋丽刚则告诉《未来迹FutureBeauty》,中国新原料的开发和应用速度已经非常超前,一些新原料出来本土企业率先就使用了,跨国公司要跟上这种产品开发的节奏和适应多元化的消费市场,推进产品的本土开发和决策势在必行。

但他同时强调,“研发的核心还是人才”。

升级科研设施,培养科研人才,也是雅诗兰黛对于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承诺。雅诗兰黛集团执行董事长威廉·兰黛表示,“我们将继续建设本土人才队伍,为中国和全球培养新一代美妆科学家。”

在人才结构上,雅诗兰黛方面介绍,新研发中心拥有一支经验丰富、背景多元的科研团队,由中国科学家、工程师和产品开发人员组成,70%以上是女性。研发人员中,博士学历占20%,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84%。

尽管未披露现有研发人员的数量,但按照规划,未来该研发中心将容纳包括一流科学家等研发人员在内的近200位员工。在人才团队的搭建上,雅诗兰黛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对外招兵买马,吸纳优秀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内部培养的方式,通过实习生项目与两年制管理培训生轮岗项目,着重培养、储备未来人才,自建“军团”。

“一般超10亿规模以上的企业都会采取这种人才建设模式,比如环亚、伽蓝等也都有研发管培生体系。”张太军指出,中国工程类大学毕业生众多,人才丰富,大公司如果选拔精英进行悉心培养,对于我国产业人才建设将大有益处。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当前化妆品行业对人才的跨专业能力要求提高,而约85%的研发工程师都是化学专业背景,能跨学科做有关皮肤学、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的交叉研究者少之又少,大公司的系统培训有望从毕业生起步阶段就打好专业实践基础。

 

17年研发“三级跳”

已有多款“中国开发”明星产品

事实上,早在2005年,雅诗兰黛就将创新研发中心落地在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碧波路,吸引了一批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了研发“梦之队”,聚焦于高端品牌的新配方研究。2008年,该中心成功开发了首款行销至今的经典产品——M·A·C魅可唇部磨砂膏。

2011年,雅诗兰黛创新研发中心升级为“雅诗兰黛亚太研发中心”,迁址浦东达尔文路,旨在进一步深入探索消费者需求,为亚洲特别是中国消费者开发适合其肌肤的产品。一个代表性的举措是,2012年,中国研发团队接手了雅诗兰黛品牌旗下的cyber white璀璨美白系列,并通过该项目着重回应了亚太消费者尤为关注的美白需求。

随着发展扩容,研发中心规模从最初的400-500平方米逐步扩容至4,000平方米,并陆续拥有了基础研究、消费者调研、配方开发、安全性测试、活性成分研究、功效评估、影像研究、包装开发、中试放大等功能性部门,在进一步完善自身组织架构的同时,也推动着专利与产品研发进入了下一个发展阶段。

《未来迹FutureBeauty》获悉,雅诗兰黛不少明星产品都是源自中国研发团队的开发,包括: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雅诗兰黛樱花微精华原生液和美白系列、倩碧的透明小黄油和水磁场爆珠凝露系列,以及集团近几年推出的气垫粉底、倩碧iD活芯乳等爆品,并走出中国,推向全球市场。

其中,热销的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堪称代表作。据悉,2010年中国研发团队接手该项目后,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实现了产品的上市。

据介绍,历经十多年的沉淀,雅诗兰黛在中国的研发已经覆盖中草药方剂、提取、个性化诊断、粉体加工、新材料开发、环保包装设计等多个方面,已申请十余项国际专利。

如今,再次升级后的中国创新研发中心正式启用,成为雅诗兰黛集团覆盖亚洲、北美和欧洲研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舵研发中心的雅诗兰黛集团亚太区研发高级副总裁Jane Anders表示:“过去十几年,研发团队在中国锐意创新,我们深感自豪;如今,覆盖研发全生命周期的世界一流创新中心揭幕,我们倍感振奋,并期待在未来释放更大的潜能。”

 

更贴合市场

为中国业务注入活力

在业界看来,此时雅诗兰黛集团亮相新研发中心,对内对外都是一次“提气”的大事件。

雅诗兰黛2023财年开年不利,第一季度财报(2022年7月至9月)集团总净销售额为3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9.35亿元),同比下滑11%;净利润也比去年同期下滑了29.33%至4.89亿(约合人民币34.76亿元)。

而其中,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市场,今年却成为了集团财报“拖后腿”的存在。

在不久前的天猫双11,雅诗兰黛品牌卫冕失败,被欧莱雅和兰蔻超越,排名回归2019年的第三名,海蓝之谜则直接跌出了前十。

在过去的2022财年受中国市场连累,第二大市场的亚太区业绩表现最差,除第二季度之外,一、三、四季度均有所下滑,全年销售额下跌1%至54.37亿美元。

不仅如此,旗下两个收购品牌高端面膜格莱魅GLAMGLOW和美式彩妆Too Faced也因水土不服,在2022财年黯然退出中国市场。

不过,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始终是雅诗兰黛最为看重的市场之一,且雅诗兰黛集团具有的长线竞争能力仍为人所看好。

雅诗兰黛集团首席执行官Fabrizio Freda傅懿德曾表示,中国已经成为雅诗兰黛集团的“第二主场”。此次研发中心的升级加码,可见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尤其是对于一些尚“水土不服”的品牌提供了一个本土化的路径。比如,一直在日本市场热卖的倩碧,能否在中国研发中心的带动下,以更贴近市场的产品形态在中国实现品牌复苏,值得期待。

“不断加大的创新研发能力,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贴合他们需求、期待和审美的新品,为中国业务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雅诗兰黛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樊嘉煜表示,“依托这个研发中心,雅诗兰黛集团将继续引领和重塑高端美妆业行业的发展,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消费者带来更佳体验。”

执掌中国业务整十年,作为该集团第一位完全本土化的中国区操盘手,樊嘉煜在近两年里出席多个活动时几乎每次都表达了对于这个研发中心的期待。

值得一提的细节是,据企查查信息显示,在今年9月,雅诗兰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实现了变更,新增了生活美容服务、化妆品生产等经营项目。

未来,雅诗兰黛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边界是否会打破,还会有哪些新举动,令人期待。

 

本土化升级

外资巨头集体加码“中国研发”

在市场调查中,有一西南百货店总经理向《未来迹FutureBeauty》直言,如今中国的消费已不是碎片化,可以说是粉末化了。无论是国际巨头,还是本土新锐,都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市场优势,找到与消费者对话的适当方式。

无独有偶,一个月前资生堂在其集团150周年中国发布会上宣布,未来几年内将持续投资,在中国打造其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推动更多为中国量身定制的创新。据悉,作为在中国拥有最多研发中心的美妆集团,资生堂已将三大研发中心组织架构合并,以统一管理实现资源最大化。

另一巨头欧莱雅也打造了一个多元化的创新生态。在持续投入下,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中国创新和研发中心”也已在上海落成,总投资金额超20亿元。与此同时,欧莱雅在11月召开的峰会上指出,正通过上海、东京和首尔设置的研发中心,发挥中日韩“美妆黄金三角洲”的协同效应,加速区域性美妆科技创新。

据《未来迹Future Beauty》此前报道,从1990年代开始,国际美妆巨头就开始在中国研发中心的投入,其中第一波投资高峰出现在2000年前后,以1998年宝洁公司将研发中心从广州迁至北京为标志。第二波高潮可以说是从2020年开始,在早期进入中国的外资集团的研发中心升级和新企业加大投资两股力量构成。(详情阅读:《从宝洁到雅诗兰黛,美妆巨头再掀“中国研发”投资热潮》

而今,加码研发中心,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中国化妆品产业历经40年的激荡发展,已经培养了各种技术型人才,尤其在上海这所国际大都市,外企在扩充研发人才梯队方面有了人力资源的客观基础。与此同时,已相当完善且高效的美妆产业链也成为外企加快“产学研”转化的优渥土壤。

另一方面,在倡导创新的营商环境下,高科技领域的研发本身也可享有政策红利。有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未来迹FutureBeauty》,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申请相关专利都有很好的福利政策和政策补贴,在各行业都存在,美妆行业亦如此,这自然让外企更有动力。

在这股“中国研发”投资基建热潮中,跨国公司变得日益灵活,在急速本土化中拥有更强的战斗力,有望进一步加剧市场的集中度。

而这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说,会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