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扫地僧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8喜欢:0
好公司,就是价格真的贵,车规级元器件大家基本都是从零开始,国内做的不错且未上市的企业还有好几家,三环未必能稳坐老大位置

热门回复

国产AEC-Q200和IATF16949的量太小了,还有很多营业额小几个亿的厂商在攻主机厂,三环这块投入还不够,还是要看比亚迪为首的主机厂脸色,微容和宇阳的历史关联估计大佬未必感兴趣

怎么会,一辆新能源可能要用到10000多个元器件,电容就算有2000个(具体多少我也不清楚,大致是这样的),便宜的几分钱,贵的几十块,也就是一千块钱左右的货,一年100万辆车也就十个亿销售额,比亚迪全部采用也就三十亿的量,这玩意是规模生产的,机器开动起来跟压盖机一样,快得很

请教一下,车轨要求这么高,大厂如果都通过不了,小厂通过的机会大吗?

小几个亿营业额的练稳定供货都做不到吧

是的,好公司只能等市场泥沙俱下的时候。国内还有一家宇阳在港股上市(天利控股),跟三环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另外一家微容没上市,估计跟宇阳差不多,跟它们比三环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说起来比亚迪好像什么都喜欢自己做,薄膜电容就是,所以mlcc还在用日系的应该是真的物美价廉,未来说不定培养一个自己体系内的,如果门槛不高的话,反正规模够大了。

单个认证不算困难,费用也不高,就是型号太多了,总的算起来还是很麻烦的,主机厂不定型,大家也没动力去做。最主要就是世界上公认最好的元器件也不贵,但是又极为关键,很多主机厂即使白送也不敢用,包括国防军工也是一样,几块钱或者最多几百块钱的东西出点故障会导致上万倍的损失,可能还是需要老美助助力,禁售一下才有机会,要不然估计没有主机厂敢广泛替代,最多就是混用,节奏很慢,虽然国产替代是趋势,但是这个时间可能会拉长到十来年,不过军工方向现在国产替代力度大大加强了,很多型号定型的时候就有明确指引,比如大连一个刚上市的,军工就做的不错,同时也代理国外产品国内偷偷卖

这两个标准貌似不少厂商几年前都通过了,但没有人放量供货。国内mlcc500亿的市场规模,国内厂家总共才占不到8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