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如何改变世界?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0喜欢:0


本文来源自:waitbutwhy.com

原作者为:Tim Urban

因为原文较长,且晦涩难懂,

领潮儿爷做了些增删改,

力图能够更简洁生动的表达,

并理解文中的内容和思想。


一、能量的故事


能量非常重要。

虽然看不见,

甚至摸不着,

像是一个空空的圆环。

但是没有能量的话,

我们都得扑街。

字典对“能量”的定义是:“体现为做功能力的物质和辐射的属性”。

而字典对“功”的定义是:“力克服阻碍或导致分子变化的作用”。

两个定义结合起来,“能量”就是:“物质和辐射的属性,体现为施加力来克服阻碍或导致分子变化的能力”。

能量的诡谲之处就在于“能量守恒定律”的存在,该定律表明,能量无法创造或者消灭,只能传递,或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由于每种生物都需要能量才能做事,但又不能自己制造能量,因此我们都别无选择,只能从别处“盗取”能量。

几乎所有地球生物使用的能量最初都是来自太阳。

太阳的能量是形成刮风下雨的来源,并为地球生物的总和——生物圈提供动力。

一言以蔽之:

1、能量是驱动物质运动的来源。

2、能量遵循守恒定律。

3、地球上的一切能量来源于太阳。

4、植物吸收太阳能量变成食物。

5、生物通过互相残杀盗取彼此的能量。

6、人类渴望获取能量而不愿消耗能量。

7、人类通过发明,可以利用水、风、火的能量。

8、火难以驯服,人类发明了蒸汽机。


利用蒸汽机,人类将帆船升级成了汽船,将畜力车升级成了机动车。在工厂中,人们也利用蒸汽来工作,将水车换成了效率高得多的汽轮机。

由于人类具备了一种新的能力,能以快得多的速度运输远多于以往的货物和材料,而且运输的距离也远远超过从前,接收这些货物和材料的工厂也拥有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因此工业革命全面爆发。

人们常说工业革命是由蒸汽所推动,但蒸汽其实只是媒介——从燃烧中被动受益了数十万年之后,我们终于驯服了火这头猛兽,因此工业革命是由火推动的。

工业革命之后,

人类对能量的需求开始指数级别增长。

于是就发现了很多的化石燃料。

简而言之:

1、蒸汽机需要燃料。

2、人类开始时使用木头。

3、木头不够用时开始使用煤炭。

4、人类又发现了石油作为燃料。

5、人类又发现了天然气作为燃料。


化石燃料之所以叫化石燃料,是因为它们是古生物的遗体。

化石燃料中占最大比例的是生活在石炭纪(时间跨度为5000万年,大约结束于3亿年前)的植物、动物和藻类,在这段时期,地球上有很多面积巨大、深度较浅的沼泽。这些沼泽非常重要,因为它更有可能让死亡的生物得到保存。如果生物死在一般的地方,就会腐烂,而不会成为化石燃料。一旦在沼泽中死亡并沉到底部,石炭纪生物往往就会迅速被沙土覆盖,带着原封未动的能量埋在地下。

几亿年后,这些有机体都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受到挤压,转化成富含能量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即煤、石油和天然气。

但是长期使用化石燃料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第一条:会导致气候变化。

相关的事实是:

1、燃烧化石燃料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

2、随着大气二氧化碳的上升,温度也随之上升。

3、全球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变得一团糟。

世界温度上升趋势图


温度变化导致地球变化

简而言之,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温度上升 ,

从而造成全球环境一片糟糕。

第二条:化石燃料会消耗殆尽。

不管化石燃料究竟几时会耗尽,如果那时全世界对这类燃料依赖程度不减,到时必然会出现大规模的经济崩溃。随着化石燃料越来越稀缺,其价格会扶摇直上。这将导致人们一窝蜂急着去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但到那时才想要防止世界经济崩溃,可能已经为时太晚。

简而言之:

在或早或晚的未来某个时间,我们将不得不停止完全依靠化石燃料,

因为它即使不会耗尽,也会太昂贵。

基于此,埃隆·马斯克才总是喜欢说,

无限期延长化石燃料时代是“历史上最愚蠢的实验”。

两个事实:

1) 全世界的电力生产约占总能流量的40%,约三分之二的电力生产是通过燃烧排放碳的化石燃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煤炭。

简言之:电力生产占比巨大,主要采用污染性燃料。

2) 交通在世界能流量中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占将近三分之一,全世界几乎所有交通都依赖石油。


简言之:交通占比巨大,几乎全部采用污染性燃料。


二、汽车的故事


1886年,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汽车才真正诞生。

它是由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Karl Benz)和他的妻子贝尔塔·本茨(Bertha Benz)一起发明的。


图:全世界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奔驰一号

(Benz Patent-Motorwagen)


1896年,32岁的福特制作出了一辆由一台简单的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他把这辆车命名为“福特四轮车”(Ford Quadricycle)。


图:福特和他的四轮车


1908年,亨利·福特及其成立五年的公司推出了使汽车业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的经典车型:T型车(Model T)。

图:福特的T型车(Model T)


在1900年,无论是电力或汽油车都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因为两者都还有几个关键技术难题有待破解。

汽油车所需的关键技术突破首先实现了——但是为什么就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就愿意永久地满足于这种较为原始的技术、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让我们的城市雾霾笼罩、还会改变大气组成的技术?

既然二十世纪的发明能让我们在66年中实现从莱特兄弟的12秒飞行到登上月球这样的飞跃,那么发展一下电池技术,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降低成本并缩短充电时间是绝对有可能的吧。

对全世界如此重要的一种汽车动力技术为什么就这样停止了创新和发展呢?

为什么汽车技术森林在过去一百年中没有向上生长?


1)进入门槛高得不可理喻。


首先,巨大的投入。在你卖出一件产品之前,你必须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来购买工厂、确定如何设计一辆车及其所有零部件,然后还要造出一辆原型车,用它来筹集更多资金、大幅扩大工厂规模、招来数千员工,再花上几百万美元做市场营销,让所有人知道有你们这么一家公司。你大概得非常非常有钱又非常非常有风险承受能力才行,因为基本没人会傻到去投资一家刚起步的汽车公司。


第二,为了实现盈利,你必须达到很高的销量。汽车的制造成本太高,销售利润太薄,所以一年只卖出区区几辆的话是没法维持生存的。因此,要想办车企,你不仅得设计出一款非常棒的车,而且还得是很多人都想买的那种。


第三,汽油车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优化,你必须造出一辆比现在市面上所有产品都要好得多的汽车。对汽车而言,这大概意味着在汽车的核心——引擎以及“突突突”地一直困扰所有人的尾气排放上提出解决方案。但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做过这件事,这就意味着你不仅要创造历史上第一家成功的初创汽车公司,而且你的公司还必须是有史以来第一家成功制造你所设计的那类车的初创公司。此外,因为你是第一家这方面的公司,你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用于创新研发,并承担整个行业的创新成本。你还得扛上客户培养的营销成本,告诉全世界人民为什么他们需要这种新型汽车——这是一种一次性支出,一旦成功了,其它公司就会搭上你的顺风车,利用你砸了无数钞票所建立起来的客户需求来获利。

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最近一次取得成功的初创汽车公司是1925年——距今90年前成立的克莱斯勒公司。

这基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2)汽车市场的失灵使汽车公司的优化与大众的利益相脱节。


如果你能以很低的成本轻松造出会污染大气的汽车,但并没有人追究你的责任,那你还何必做什么改变呢?

这与香烟是一个道理。只不过烟草行业和香烟公司换成了石油行业和汽车公司,短期肺气肿换成了短期的城市雾霾。香烟是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伤害——如导致肺癌,而汽油车则是对人类的生活方式造成长久损害——比如沿海城市被淹没


所以,关于我们为什么在福特汽车公司成立112年后仍在使用有害、过时的发动机,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压力推动汽车业去作出改变。

汽车业在某些方面依然要下一番功夫去改进——这也是为什么汽车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变得更加安全、更平稳、更舒适、更高效。但是现代汽车最严重的缺点——也就是无时无刻向大气排放垃圾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因为排放没有成本,因为石油巨头的影响使得政府允许它们这么继续下去,也因为没有底层人士冲破树冠层,让消费者看到有更好的方式。


一个深深定型、停滞不前的行业就像被一个根基深厚的王朝所主宰的国家,很难有人能打破现状。

但是即使是在最强大的种姓制度下,有时也会在正确的时间出现正确的人——他们会掀起一场符合时代需求的运动,变革之火就此点燃。


三、特斯拉的故事


在人们的眼中,时下有几种常见的车辆比传统燃油汽车更环保,

例如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统称为EV,即电动汽车)

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汽车,例如氢燃料电池汽车,我们就叫它氢能汽车。


混合动力车(也被称为“HEV”)的电气元件代替了燃油汽车的某些部件,提高了每加仑汽油的行驶英里数,降低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还节省了油钱。与普通燃油汽车相比,混合动力车在技术上前进了一大步。

只是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并未完全解决排放问题,

仍然需要燃油才能行驶。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也叫PHEV)是个更好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不使用燃油,光靠电池便能行驶10至40英里。这已足够人们日常代步了,也就是说几乎不需要使用燃油。


那么,既然我们就差这么一点点了,为什么不干脆走到位呢?


从理论上来说,电动车意义非凡。

它的优势有:

1、不需要去加油站。电动车车主每天可在晚上给汽车充电,就像给手机充电一样,根本不需要特意去加油站加油。

2、发动机结构简单。汽油发动机远比电动机更为复杂,有200多个部件,而电动机的部件不到10个。

3、节省车身空间。汽油发动机需要有传动装置、排气管、齿轮,以及其他一大堆糊满油脂的恶心玩意;而电动车根本不存在这些东西,你打开引擎盖时,你会发现更大的贮存空间,就像后备箱一样。

4、不需要保养。汽油发动机离不开机油,也就是说它们需要更换机油;而电动车则不需要。由于燃油汽车更为复杂,因此它们比电动车需要更多保养。

5、使用费用更便宜。电动机的动力远比燃油发动机便宜。撇开更换机油和汽车修理的高昂费用不说,燃油发动机的燃料(汽油)也远比电动机的燃料(电)更贵。

然而电动车却有着三大缺陷。

它的问题有:

1:里程。这其实包括三大问题:

1)对远距离驾驶来说,电池寿命会不会太短,从而导致电动车只适合在当地行驶?

2)汽车行驶在途中没电,需要充电时,可以在哪充电?或者,是不是会困在途中?

3)在途中充电时,是不是需要坐上五个小时等它充电?

这些都是电动车潜在车主普遍关注的问题,即里程焦虑。

2:性能。高尔夫球车是如今最常见的电动汽车。车主并不会为之欢呼雀跃。谁也不想自己的车开起来像堆破铜烂铁,人们想到快速加速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强大的汽油发动机,而不会想起电动机。

3:价格。自推出以来,电动车的价格一直比燃油汽车更高,这主要是由于电池成本较高造成的。

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来了:

以往电动汽车从未辉煌过,到底是不是因为存在着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还是说,那仅仅是因为救世主——那个电动车行业的亨利·福特,尚未出现?


AC Propulsion首席技术官保罗·卡罗萨(Paul Carosa)刚生产出他们迄今为止最炫的一部汽车,即tzero。

AC Propulsion解决了两大问题:

首先,tzero速度很快,从静止加速到60英里每小时只需4.9秒的时间,对于电动车来说,这已经相当快了,与速度较快的燃油汽车相比,也能平分秋色。

其次,通过对电池技术进行改良,续航达到250英里(402公里)。AC Propulsion了解到笔记本计算机和手机行业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开发更高效的小型18650锂离子电池,并发现这些电池的确已变得很先进。18650锂离子电池看起来只有5号电池那么大,对汽车来说确实有些小,但是把几千个这么大的电池装到一个大号电池盒里,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汽车电池。在此之前,电动车的行程距离一直受到限制,仅有60或80英里左右,或许能达到120英里。tzero充一次电,便能行驶250英里。


2003年,一位名叫施特劳贝尔(JB Straubel)的加利福尼亚州工程师自己对电动车进行修修补补,他遇到马斯克,并请求马斯克资助他手头进行的一个汽车项目。不久以后,施特劳贝尔就以AC Propulsion的名义邀请马斯克来看看tzero。

马斯克大吃一惊。

有段时间,马斯克曾怀疑电动车是不是汽车的未来之路;现在他亲眼看到这种可能性,彻底相信了。


马斯克已经在运行SpaceX项目,并准备殖民火星,因此创办汽车公司根本不在他的日程表上。

但他真的很想让世界看到tzero,因为他知道人们一定会为之兴奋,一定会掀起新的一波电动车浪潮。

AC Propulsion向马斯克介绍了三名企业家,包括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马克·塔潘宁(Marc Tarpenning),他们提出一个想法,就是获得AC Propulsion的技术许可,然后成立一家新公司——特斯拉汽车公司,自己向市场推出tzero。

他们四人是个完美的组合,所以决定一起来实现这个想法。

马斯克只能在业余时间关注这个项目,他只能提供资金上的帮助,担任董事长并保持较强的影响力。

而提名艾伯哈德出任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能将大量时间投入到SpaceX项目中。

这样,特斯拉开始迈出了它的第一步。


他们遇到的一个大难题是,新技术的早期研发成本会导致产品的价格过高。

由于市场上已经有相当不错也买得起的燃油汽车,因此推出质量与2.5万美元的燃油汽车相当但却要卖10万多美元的电动车是行不通的。

因此,就制订了这样的商业计划:

第一阶段:向超级富豪推出高价、小批量汽车。推出第一款产品时价格很高,但确保汽车的高档品位,使其物有所值,即生产出的汽车足以媲美法拉利,那么定价为10万美元也就没问题了。

第二阶段:向富裕的消费者推出中等价位、中等批量生产的汽车。借助第一阶段获得的利润,开发第二阶段的汽车。第二阶段的汽车依然比较贵,但其竞争对象更像是7.5万美元价位的奔驰或宝马,而不再是法拉利

第三阶段:向普通大众推出低价、量产的汽车。通过第二阶段获得的利润,开发3.5万美元左右的汽车。政府向电动车购买者提供7500美元的抵税优惠,加上燃油节省的钱,中产阶级完全可以负担得起。

特斯拉的首要任务不是要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

它的任务是解决电动车长期存在的若干缺陷,并通过酷毙了的电动车颠覆人们对电动车的看法,然后迫使全球汽车巨头不得不去开发自己的电动车。

特斯拉的终极目标及公司的宗旨是

“尽快在市场上推出大众市场接受的电动车,加速实现可持续交通”。

换句话说,电动车肯定要推向市场,但我们要让它来得更快一点,再快一点。

在此情况下,更快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可以更早一点降低碳排放量,从而碳排放长期效应带来的损害也会小得多。


因此,他们开始着手实施这个项目。

四年之后,他们推出了第一阶段的汽车,即Roadster:


马斯克亲自担任首席执行官,并且聘请了知名汽车设计师弗朗茨·冯·霍兹豪森(Franz von Holzhausen)担任特斯拉的首席设计师。他是汽车行业的乔纳森·伊夫(Jonathan Ive)。其曾先后担任过通用汽车和马自达的设计总监,他决定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押在名不见经传的特斯拉身上。

其解释了为何会来到特斯拉

“像通用汽车这样的公司,它们是财务驱动的公司,总在必须要实现自己的财务预期。但特斯拉却完全不同,在特斯拉,产品只要好,就算是取得成功,而正因为此,公司也变得非常了不起。”

冯·霍兹豪森在特斯拉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设计特斯拉第二阶段的汽车,

即中等价位、中等批量生产的汽车,也就是Model S。

Roadster是基于现有设计的,只是公司的跳板,而不是长期产品。Model S将是特斯拉的首款旗舰产品,也是特斯拉从零开始、重新定义汽车概念的绝佳机会。



Model S是史上最快的4门轿车,从静止加速到60英里每小时仅需3.2秒。

该车阻力系数为行业最低,仅有0.24,极其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能大大节省电池电量。

该车融合了大量工程革新技术,在NHTSA安全评级中获得5.4颗星的评分,这是美国政府测试过的车辆所获得的最高分。

Model S已经具备自动驾驶功能以及OTA软件更新功能。


特斯拉的技术革新:

全铝车身:向超级富特斯拉的电池很笨重,他们想通过降低车身的重量,弥补笨重电池的不足。因此,他们求助了SpaceX,并使用了它的先进火箭技术,结果特斯拉汽车成为北美惟一使用全铝车身的汽车。

无把手设计:马斯克和冯·霍兹豪森的团队把全部的时间都花在完善汽车设计上,直到该为汽车装上车门把手之时。他们真的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方式。到了设计车门把手的时候,他们不想破坏车身的设计,于是他们想出了让车门把手与车门齐平的设计方法。

直营模式:他们不喜欢经销商模式,想直接把产品卖给客户,但美国许多州都不允许他们这么做,因此他们一个州一个州地去说服那些禁止直销模式的州,让它们慢慢地取消了直销汽车的禁令。

全触摸屏设计:他们不想使用任何按钮,想把所有控制机关都整合到17英寸的大型触摸屏上,但是当他们推出第一辆汽车时,市场上还没有iPad,而且市场上根本没有适合汽车使用的17英寸触摸屏。所以,他们自行生产了触摸屏。


借助诸如此类的技术革新,特斯拉得以成为出类拔萃的汽车,但电动汽车仍然存在一些重大缺陷。

在我们上文列举的电动车三大关注事项中,AC Propulsion在其中的两大关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即性能和电池续航里程,然后特斯拉接过了AC Propulsion的接力棒,继续改善这两个问题。

时至今日,对轿车来说,特斯拉汽车已拥有全球最好的性能,而电池续航里程也取得了极大进展,每充一次电,可以跑上208至270英里(取决于车型),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仍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1、你可以驾驶它进行公路旅行吗?

2、有人可以买得起这部汽车吗?


马斯克想出了办法:

1、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能源网络。

特斯拉推出了超级充电桩,这是一种高质量途中充电装置解决方案,同时要设立公共充电站,配备有一整排的超级充电桩,就像加油站的一排油泵一样。你选配的车内充电系统不同,充电时长也会不一样。一般的车库充电器需要花5小时或10小时才能对Model S进行完全充电。显而易见,没有人愿意在路上停几个小时只为充电,而燃油汽车仅需停个五分钟便能加好油。因此,超级充电桩的充电速度必须更快。超级充电桩每充10分钟电,便能让Model S跑上60英里。所以,如果你只是往返于波士顿和纽约之间(215英里)的话,你可能不需要停下来充电,即使你需要停下来充电,也只需要充个5分钟或10分钟,比加油多不了多少时间。如果从洛杉矶开车去旧金山(382英里),你需要停下来充上20分钟或30分钟的电。


2、推出2~3.5万美元的平价车型。

在汽车行业有这样一个经验法则:汽车价格每下降5,000美元,能够买得起汽车的买家数量就会大约增加一倍。所以说,要是特斯拉能够推出比Model S便宜35,000美元的主流电动车的话,买家数量会翻七番,也就是之前的125倍。

这款车型就是Model 3。

Model 3将颠覆整个汽车行业。

或许你今天还不太知道特斯拉,或者说你并没有十分留意,但我保证很快人人都会知道Model 3。或许这也就是马斯克拒绝做任何广告的原因,因为他知道,Model 3一亮相,就会引起大家的注意,所以他不必去做广告。


弗朗茨·冯·霍兹豪森在另外那三家传统车企都工作过。他认为,“这些公司有着制造领域的传奇经历,燃油发动机是它们赖以为生的家伙,它们创建了有效的经销商模式,它们有着辉煌的历史,这一切让它们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马斯克认为,这其实就是缺乏勇气和创造力:“大型汽车公司毫无创意。他们要看到在别的地方行得通,才会批准这个项目,然后再推进这个项目。”


特斯拉正在努力成长,即将打破现有格局,已引起整个汽车行业的恐慌。

我们知道这一切都会发生,因为2008年第一辆特斯拉Roadster交付时,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大型汽车公司生产的电动车。 

今天,福特、雪佛兰、日产、宝马、奔驰、大众汽车、菲亚特、起亚、三菱和Smart都有自己的电动车在路上跑着。这可不是什么巧合。


与燃油汽车相比,价廉物美、续航里程长的电动车的优势如下:

更好的驾驶感觉。电动车的瞬间扭矩给人子弹出膛的感觉。踩下油门和汽车启动之间没有丝毫迟滞感。由于没有齿轮,汽车的加速非常顺畅。操控性能令人难以置信。行驶安静。

更方便。无需停车加油。不太需要对车辆进行保养。无需更换机油。由于没有发动机,省出贮存空间,引擎箱现在变成了前备箱(前置行李箱)。

更安全。由于没有发动机,整个车辆的前部可用为防撞缓冲区。这也是Model S在安全评级方面爆表的原因之一。

更便宜。无需燃油和机油,保养次数更少。无需再受燃油价格的波动影响。

更健康。不会导致城市烟雾问题,烟雾会带来许多、许多健康问题。

与燃油汽车相比,价廉物美、续航里程长的电动车的劣势如下:

手动驾驶体验。那些在开阔的公路上牛哄哄地喜欢用手动挡开车的人没法这样做了。

停车休息时间。每年有五天,你长距离驾车时,你每三个小时需要停车30分钟,而不是每四个小时停车五分钟。但如果你反正都会每几个小时停车休息30分钟的话,那么这个劣势也就不成其为劣势了。

革命性的特斯拉不仅受到传统汽车厂商的抵制,

更会引起石油巨头的愤怒。

他们会制造大量的传言来抵制电动车。例如:

传言:电动车的电池处置是有害的。

事实:1)汽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并不具有特别危害,其分类为可安全填埋;2)这些电池基本上都全部回收了;3)仍将继续回收这些电池,因为用过的汽车电池仍然有很多用途,要么用作固定电池组,要么用作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

传言:生产一辆特斯拉汽车远比生产一辆普锐斯或许多其他燃油汽车更不环保。

事实:生产昂贵的汽车总比生产便宜的汽车要更不环保。拿生产特斯拉汽车与生产普锐斯比较,就像是在说“普锐斯不环保,因为生产普锐斯比生产高尔夫球车对环境影响更大。”假如你拿同类事物比较的话,你就会发现生产一辆特斯拉汽车并不比生产类似价格的豪华轿车更不环保。

传言:电动车会对电网造成沉重负担。

事实:电网的规模足以应付电力负荷最重的时刻的需要,因此经常会有过剩电量。即使美国有70%的燃油汽车里程被电动车里程所代替,也无需升级电网。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有太阳能面板自己发电后,该比例还会上升。

传言:特斯拉电池中使用了大量石墨,这是导致中国污染问题的元凶之一。

事实:它是这么个逻辑:“特斯拉电池使用石墨;世界上最大的石墨来源国是中国;中国的污染问题很严重;因此,特斯拉要对中国的污染承担部分责任。”其实特斯拉使用的是合成石墨,主要产自日本和波兰,而且每辆Model S平均使用100千克合成石墨。这100千克石墨能持续使用十多年,所以说,Model S使用的石墨数量也就相当于你每年烤几次肉使用的数量。

传言:长排气管理论。“关于生产这些愚蠢的小汽车的理由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因为电力是来源于煤的。某些情况下,研究表明用煤发电产生的污染比内燃机要高。”

事实:多数国家是混合发电的,而不仅仅使用煤发电。电厂发电的能量生产效率比汽车发动机更高。


现在的斗争,不是燃油汽车与电动车之间的斗争。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定论。

这是一场关于时间的战争。

石油公司会想尽办法延缓这个过程,它们有可能成功,但赢不了这场战争。


2050年时,你可以带孙子进行一场有趣的实地旅行,

让他看看20世纪老式的加油站,并解释它是如何运行的。

驾驶燃油汽车,就好比在野营挂车上乱扔垃圾,在飞机上抽烟,以及把一大堆废纸扔到垃圾桶里,公众的反感情绪迟早会上来,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未来的可持续能源世界,说起来很简单。

它是这样的:

1)我们使用的几乎每件东西都离不开电。

2)我们的用电几乎全部来自可持续来源。

那将是个依赖阳光和电力的世界,那个世界中没有燃烧的立足之地。



喜欢的童鞋关注公众号“领潮科技”,

获得“最潮科技范”与“最酷知识点”。

 $特斯拉(TSLA)$   

 $蔚来(NIO)$   

 $比亚迪(SZ002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