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对话刘荣海:市占率85%,南孚电池如何炼成行业冠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刘荣海代表南孚电池去上海参加行业会议的时候,公司排名行业76名,吃饭都找不到位置,主办方没有给他安排。

谁料想,这家毫不起眼的公司,如今是世界前三、国内第一,2024年3月获得工信部颁发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在南孚三十多年,刘荣海从工程师做起,2017年担任总经理至今。

很多人认为南孚电池营销很强,他却在昨晚的直播里说了很多不一样的洞见,对当下消费零售创业者有着非常大的启发。

5月15日晚,山海五期CEO、南孚电池总经理刘荣海与山海创办人、新经济100人创始人兼CEO李志刚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

(2023年12月12日山海第五期结业典礼,李志刚给刘荣海(右)颁发证书)

1

-消费品牌首先得产品好-

李志刚:很多人对南孚电池的营销特别感兴趣,对南孚电池如何做成行业冠军感兴趣,先介绍一下南孚电池做起来的过程。

刘荣海:我参加工作的时候,老板讲要做碱性电池,我都没听说过这是啥玩意,用了以后非常震撼,比当时的普通电池要好太多了。大家说,我们营销做得好,这里我要强调一点,消费品牌首先得产品好,创业者首先花时间打磨产品。而不是,稍微弄一弄产品,急哄哄地找渠道铺下去,然后不好卖,退货回来变成库存。用小小的量看客户反馈,不好的话马上换。这一点非常重要,前期不把营销看得太重。

我们现在做新产品,在产品和营销上打磨的时间是15:1。

当时南孚电池一上市,质量就是世界领先,用了很多好的原材料,成本高,赚不了多少钱。很多创业者以为渠道强大,很多东西抄一抄贴牌来卖就行,其实这是不会成功的。

所有伟大品牌的成功,都是在产品上反复折腾,一直打磨

我们产品上市后一开始也推得很艰难。要耐得住寂寞,敢为人先。我们是第一家在全国做分销的,赔了很多钱。但是1993年传呼机进来,对耐用电池的需求一下子大爆发了,进口电池太贵,正好南孚电池要不了3块钱,用着跟进口电池一样。

大概有6年时间,我们只有一个产品,就靠着一个孤零零的产品把市场给打出来了

从1990年到1999年,我们没有做过广告。1999年之后,我们已经市占率40%多。后面打法就不一样了,大量投入广告,今天来问我为什么品牌这么强,我们累计投入了50多亿元广告费。30年如一日,我们碱性电池的市场占有率85%。

没有一个牛逼的单品击败对手的话,靠一群小草是没用的,必须有一棵能长成大树的树。创业我对大家的建议是,顶多两个产品,不需要用太多单品。除非是在做测试,上10个,一段时间之后撤掉9个。一开始,资源少,是不宜用太多单品打市场的。

现在很多人是融资做消费品,需要特别小心,消费品早期起来得很慢,得花费5到10年时间。所以,好的消费品项目半年就能看出它是否赚钱,自己养自己,这样才不慌张。什么连亏五年、十年,最后把产品做起来,我是没有这个胆量做这个事。后面上了一定规模需要资本快速扩张,需要短期内投入巨额广告费,那是可以的。坦白讲,现在广告投入和销售增长是不成比例的。

李志刚:这跟今天的创业环境非常相像,只做一个产品,不能做多;第二,千万不能亏损换规模。

2

-一手抓产品,一手抓营销-

李志刚:从行业76名到市占率85%遥遥领先的行业第一,有哪些关键点呢?

刘荣海:我想跟大家讲,就是像曾国藩讲的,企业经营就是扎硬寨,打呆仗,它就是扎扎实实的,设备改良、技术性能提高,然后持续不断地广告宣传。很多对手是被熬死的,我们跟国内同行打仗,跟国际同行打仗,后来又跟互联网大厂打仗,总结下来说就是,不要低估自己。很多老朋友觉得自己行业不行,赶紧搞第二曲线。我觉得,第一曲线都没画好,还搞啥第二曲线。

2003年,有股东想把控股权卖掉的时候,说电池这个行业不行了,以后充电电池来了,一次性电池会被替代,得找新业务。当时我们也急了,要是公司倒闭了,我走在街上没面子,也对不起员工。后面做了五六个大规模的第二曲线,一根都没画起来。20年过去了,我们主营的电池业务翻了6倍。如果我2003年知道情况是这样,我白头发会少很多。创业最好做自己擅长的事,这才是有前途的。

李志刚:我发现一点,你非常专注聚焦。

刘荣海:专注是我基因里面的东西,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是我的基因。画第二曲线,反而不了了之。我把错误都犯完了,现在不犯错误了,干一个成一个。

李志刚:南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建成核心竞争力的?

刘荣海:早期是产品,产品真的非常好,和金霸王是一个水平,得到客户的认可。产品好到一定程度,要把品牌做成护城河,守住。然后是产品快速提升,产品和品牌相互促进,交叉推进,把护城河挖得更深。很多人讲,我的性能比南孚好,但消费者说,你怎么不是第一?

一手抓质量,一手抓营销,一招制敌我觉得是不存在的

李志刚:在南孚,做了哪几个关键决策?创业往往是生生死死,有的可能做了一两个、两三个关键决策就决定了公司命运。

刘荣海:当我们成为第一以后,后面就很好做了,基本上是打防御战。最难的还是从0到1崛起的过程。首先,你得活下来,我们开始是既做中国市场,也做海外市场,海外赚的钱比国内赚的还多,通过国外市场养自己的品牌,到1995年才实现一比一。现在,我们是国内支持海外,开始品牌输出到海外。早期创业者不要拘泥于,我非要打下北上广,在哪里活下来,能挣到钱,就打哪里。我们早期根本没有考虑广州,因为当地有很强的本地品牌。我们在哪里起家呢?东北。我们就像四野一样从北往南,然后解放上海,打下广州。(打市场)一定是先易后难。可能有投资人给你讲,你这个大城市样板市场怎么不打下来?对不起,你会赌输的。开始的时候要现实,怎么活下去怎么赚到钱,就怎么做。我有次跟山海的同学讲,不要想那些高大上的东西,先挣到钱,挣了钱坐在那里想总会想出来的。

李志刚:真的,你看我们上课的时候,我就说了,大家一定要单位模型为正,一定要先赚钱,对不对?

刘荣海:是的。

3

-产品差异化没做好,做广告就是浪费钱-

李志刚:你的核心一个是做产品,另一个是再做营销、品牌。那时间点的选择呢?节奏把握不好,再好的产品烂锅里了;太早了,可能打广告把自己烧死了。

刘荣海如果产品不够好,产品差异化的点没挖掘好,做广告是白做,浪费钱。产品好,自然会赚到钱,如果钱赚不到,那不是品牌问题,是产品问题。

理想状态我们最好是不做广告,把钱省下来放兜里。做广告是因为发现无法成长,竞争对手变多了,你要和竞争对手差异化的时候,就需要广告。1999年我们开始投广告,是因为进口品牌降价了,以前它卖七块五,我卖三块钱,是不需要广告的。现在它变成五块、三块五,很多国内同行也学我们搞进口生产线,有模有样地铺货,这时候感觉到产品可能被同质化了,需要向公众介绍我是谁。创业早期不用考虑太多营销费用。产品有客户接受,甚至产品有点缺陷客户也能容忍,说明产品、方向是对的。不要在产品有缺陷或者没有打磨清楚的时候贸然出击。

李志刚:你的差异化是怎么打出来的?

刘荣海:差异化是一开始做产品的时候就要想的事情,非常重要,做一样的东西一定没有前途。现在创业做消费品比以前难度更大的原因就在这里,想要什么东西,淘宝上就有,创造一个新品牌比我们那时候难多了。没有差异化,上流量、抖音、直播,都烧死了也不会成功,钱交给平台替他们打工。

我以前推一个排插,砸了两千多万元广告费,最后亏了好多钱。还有一个产品全国铺货出去,卖了半年卖不掉,全收回来,亏了五百万。

李志刚:先做产品差异化,再做品牌营销,你觉得你在品牌营销上做对了哪些事情?

刘荣海:营销的最高理念就是,你是行业首选,你是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李志刚:这个首选是你广告砸出来的,还是你做出来的?

刘荣海:我觉得两个因素都有,第一,要看得见,你说你是第一,很多消费者说我看不见,一定要有媒体覆盖。第二,你要告诉他我是第一的时候,需要有理由。怎么打,这是有套路的,不难。最难的,还是从零到一的过程。当我们成为第一后,打防御战是很好打的。

李志刚:刘总说了很多干货,最重要的一点,是打造产品差异化,这需要多长时间?

刘荣海:少则五年,多则十年。

李志刚:记住,五年,我们在山海营也是这么说的。

刘荣海:李老师,我觉得五年已经很幸运了。我现在做新东西,刚开始做的时候,对产品的理解和对做了三十年的东西的理解差异很大。刚开始,你有可能被供应商忽悠,对产品学习时间很长。

商品世界这么丰富的情况下,产品要想杀出重围,真的需要很大耐心,认真观察这个世界,观察消费者,感知他们需求的变化。我们过往经历,5年才有改观,10年产品才比较容易卖。

4

-经营商业最后就是经营人性-

李志刚:我现在跟我们山海CEO,未来没有10年做不成一件事情的。你看荣海以他的亲身经验分享,未来就是5到10年打差异化,把公司做重。你觉得当下消费市场发生哪些关键变化?

刘荣海:前几年互联网营销出来的时候,我们也慌张过。低于成本价销售,吸引客流,再卖其他东西给他,我说这太可怕了,感觉自己好像是土老帽,我们曾经受到一家公司非常猛烈的超低价攻击,但是有人告诉我,他们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一个人做20个产品,你们20个人做两个产品,不用担心,他们干不过你们的。我想,我们跟着对手干,做公关,打价格战,比流量是不行的,要干他们没法干的事情,做研发。疫情来了,泡沫挤掉了,还是我们这种做传统制造业做粗活累活的最终稳稳地活下来了。

我觉得当下这个社会,还是要做好产品。另外,要有合适的利润

做事情的方法也没有太大变化,还是研究市场搞差异化,把东西做好,用合适的价格卖出去。作为消费品,只要自己不把自己折腾死,大部分品牌安心经营,基本上就很难被替代的,这就是作为消费品的魅力。你一旦成为第一,一旦消费者喜爱你,很难被替代。渠道、媒体都是工具,看谁的性价比好,你就跟谁合作。功夫还在自身,把产品做得有特色,这个过程其实很折磨人,只要大家能熬过,后续一旦成为细分的第一名,做起来很轻松的。

现在电池行业大家对我们南孚很尊敬,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打价格战,我们把整个行业的价值拉了一倍,人家都说谢谢你们,你们把这个价格的大伞撑了起来。我们是第一个敢于把东西做得最好,质量瞄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超过它,然后我们把平均价格拉上去。我们是这么干,现在不是考虑自己挣多少钱,而是要考虑整个行业,带着整个行业升级。

李志刚:你对当下消费零售创业者有哪三点建议?

刘荣海产品没有打磨好的时候,不要贸然投广告。过去有的公司受资本驱动,着急铺货,上销量,你这不是消费者驱动,而是估值驱动,违背消费的本质。

消费品打造需要时间,因为需要花时间打磨度产品的理解、消费者理解、客户的理解。李老师你也教给我们的,要是一开始all in,经常输得裤衩都没有了。

打磨产品、打磨渠道、了解客户、了解竞争对手,这个过程我认为都是小资本地投入,快速学习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大家用这种方法,就不容易死,亏不了,哪怕亏了也可以东山再起。

李志刚:最后一个问题,你加入山海之后,有哪些收获和变化?

刘荣海:在山海,让我的心变得果断,不好就别瞎哔哔找理由,不行就不行,该砍就要砍。果断很多的好处就是避免了很多损失。我们读书太多了,有的时候读糊涂了,天下好像都是一片祥和的,毕竟商业竞争,你抢别人的饭碗,哪里有那么简单,哪会头伸过来让你砍。

现在有时候我同事也会心软,说能不能在某个产品再坚持几年?说出我们再坚持几年,就说明这个时候没有做对,应该想怎么做对,我没有铁石意志去亏损十年。一开始不赚钱,要么是东西不够好,卖不了好价格,要么是找错客户了。

李志刚:你已经是成功的企业家了,改变你是很难得,我让行业冠军能改变一点,我也是与有荣焉。

刘荣海:主要还是改变自己的心性。李老师对人性的了解非常棒。像我们这样规模的企业,如果决策失误,那是带来几亿损失,而且公司可能会陷入极度的被动。我也跟同事、股东讲,我们企业越大的时候,越没有灵活性,现在就像跳水运动员,动作越多,风险越大,就必须确保就那么一两个动作,像全红蝉一样,跳下去连水花都没有,静悄悄的,这才是牛逼。

你看我们山海同学,博士都有好几个。其实对人性的洞察、对商业竞争环境之险恶,其实要及时提醒学员,经营商业最后就是经营人性

其实再烂的行业,只要你做得好,你也能赚到钱。不一定说我们每个经营者都要上市,都要成为千亿公司,这都是时代造就的,没有这个机遇的时候,我们哪怕是一个小池塘里面做一条大鱼,这是不错的,每天生活得舒舒服服的有什么不好呢?

消费零售创业怎么做?产品、渠道、品牌如何打造?时代浪潮下你如何洞悉人性,把握趋势?5月29日,李志刚带你走进万亿京东,联合启承资本、加华资本、创世伙伴资本等顶尖资本,带领创业者突出重围、合作共赢,欢迎扫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