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需要出圈,但能力千万别出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01

对我们很多企业来说,做成一个品牌是一件很有诱惑力的事,品牌一出圈,不仅是在大众范围内能拿到很高的知名度,产品自然也会在市场受到欢迎。

就像华为任正非的传奇故事,从B端一跃到C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所以,在我们单仁牛商很多学员当中,也会有这样的想法,甚至是有一种执念,我在B端耕耘了这么久,我是不是可以把这样的能力复制到C端,做成一个相当当的知名品牌呢?

但是,我可能要提醒一下你,品牌需要出圈,但能力千万别出圈!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用单仁牛商学员的一个实际案例来聊一聊,文章可能有点长,我会讲的很详细,但我相信你仔细听完,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02

前不久,有学员找到我,跟我聊了很久,想让单仁牛商帮他们来咨询一个项目。

他们家主要做什么呢?

过去一直在做天然香料和浓缩果汁的原料业务。

因为他们有一位创始人很早就出国了,2003年就去到国外做实地考察,他会长期去到一线的种植地、香料产地,比如去到墨西哥、巴西、美国、法国跟种植户去做交流,了解他们的产量和质量做资源整合,他手上就有着丰富的一手信息和原料渠道。

当然,他们家主要是做“柑橘”这个品类,果肉用来做果汁的原料,供应给国内一线品牌,因为一线品牌对这类果肉的品质、流程要求跟我们平常吃的不太一样。

国外这块做的相对比较成熟,像我们喝的一些大牌的浓缩橙汁,配料表的果汁原料就是他们供应的。

除了果肉之外,柑橘的皮还可以提炼天然的香料,他们也会供应给化学品公司,比如说做香水的,做清洁用品的。

在“柑橘”这一个细分品类上,他们家在国内市场做得非常优秀,一定程度上拥有柑橘原料的定价权。

比如他们从国外进口回来卖多少钱,其他的渠道商都会跟进他们的价格。

所以,大家听到这里,大概就能理解这门生意的核心能力,在于资源的整合。

当然,大家不要觉得资源整合好像谁都能干,有些事你不亲身尝试,你可能永远体会不到做事的难度。

特别是在原料的进出口供应上,它的颗粒度会非常细。

比如什么样的品种更符合企业的需求?种植的产量、品质如何?我找到了好的种植户,他不卖给我怎么办?企业有新的需求,他需要种植户去配合改进,怎么沟通?

这都是要在全球进行考察,需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积累,不断去消耗你的精力和耐力。

当然,这个事稳定之后就比较舒服,他们公司人也不多,但人效比非常高。

他们还开发了另一个盈利模式,就是做期货。

因为他们掌握着原料市场的一手信息,创始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不同的产地,跟大的种植户们呆在一起做沟通,在经济学里,这种就叫做“田野调查”。

再加上他们本身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原料现货采购,相对来说,他们就能更快的判断出某个原料产品的周期生产情况,比如说我判断后面几个月原料要涨价,我就提前在期货市场建立多头的头寸。

所以,金融的期货市场,也是他们获得利润的一个主要来源。

当然,创业者都是一群不甘于稳定,想去不断创新,获得更大成就的人,他们这次找到我,是想做一个新项目。

什么呢?

香氛。

03

当然,对他们来说,香氛不是一个新项目了,他们已经做了差不多8年时间了。

因为在国外,香水、香氛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老外是有喷香水的习惯,加上他们本身也做香料的生意,很多香水公司也是他们的下游。

所以,他们10年前就准备做这个事,他们专门去到法国格拉斯,也就是世界香水之都,凭借自己的资源网络,跟法国的香水公司合作,采购了专业设备,组建了自己的调香师团队。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品类还做了细分,因为中国人没有养成用香水的习惯,很难叫刚需,香水也有国际大品牌在做。

但是,香氛就不一样了。

它脱胎于香水,不止是用在人身上,更重要的应用场景是在各种场所,比如说酒店、酒吧、高级饭店、家里这些重要的生活场所和高端商务、娱乐场所。

打个比方,一个酒店客人刚退房走了,下个客人要来入住,我可能有足够的清扫时间,但这个房间里遗留的味道,甚至是长年累月下的一些霉味,不是短时间可以去除的。

我就需要用到香氛帮我去除不好的味道,同时,给客户留下一个记忆点。

就像很多高端酒店我们一进去,都会先闻到一种独特的香味,因为大家对装潢可能没什么记忆点,但是味道是可以长期记忆的。

但大家可能想不到,他们做了8年,在香氛这个领域的成绩,对比他们本身的原料生意,只能说是九牛一毛。

他们老板都开玩笑说,辛辛苦苦干了一年,都比不上他随手卖出去的一单原料。

诶,为什么有应用场景,有目标对象,我也有专业团队和设备,有定制化产品的能力,但这个生意就是没能做起来呢?我的品牌就是打不出去呢?

在交流中,我们总结了几点原因:

04

第一个问题,客单价低。

大家猜一猜,一家酒店用香氛,每一年的采购金额大概是多少?

3万。

对,你没听错,就像希尔顿、温德姆这类高端连锁酒店,每一家酒店一年的采购量也就3万块。

即使把你这一片的连锁酒店都谈下来,比如说华东地区100家,一年采购量也就是300万。

但是,我要打入你的供应链和关系网,我得预先投入多少钱进去呢?

这么一算,我只有不断扩大营销,把品牌传播出去,客户数量增加,我才能把生意做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但下面又有两个问题卡住了。

第二个问题,传播受限。

香氛这个东西,在推广传播上非常受到限制。

为什么很多人可能会刷到香水的广告,但很少看到香氛呢?

因为香氛在传播中不能出现类似“助眠、清醒、提神、祛味”之类的关键词,最多就是打个擦边球,去掉异味,很多功能不让你讲。

即使他们的产品非常好,原料是法国的,团队是专业的,每年都送到官方去检测,确实有这学功能,但传播就是不允许你说。

再加上疫情3年过去,他们本身还不错的业务,中间断档了,今天都要重新去推广,但这3年发生了什么?

更多流量转移到了短视频直播平台,营销的路径、方式、载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们必须要利用视频模式,在线上各大平台,在全域范围之内去建立矩阵,共同去推广品牌,才有可能拿得源源不断的询盘。

我们的理念一定先需要变化,先打破思维上的限制。

我要在全域建立我的品牌账号,我要把我的优势,比如香氛的起源、应用的场景和作用、我的产地和团队,我有什么很牛的资源和技术,用视频的形式跟大家解释清楚,这是建立品牌的差异化优势。

同时,我还要开设大量的矩阵账号,根据不同的场景,分别对应不同的领域做成合集,包括我所服务的客户,我产品实现的效果,我产品每年检测的评级,客户的评价,用这些内容去获得目标对象的关注。

只有这样,我才能迈过传播受限的门槛,但是,这还没完噢。

第三个问题,业务的连续性。

我们在分析中,发现要实现业务连续性的一个关键,是客户必须要去定期使用、更换香氛。

比如说一个酒店,我可能会借助于新风系统去扩散香氛,但用完了之后,需要有人去更换。

酒店是不会干这个事的,他觉得这个事很专业,得让你这个服务商来干,我付了钱,那你就应该派人给我更换。

但实际上,这个更换很简单,如果专门配一个更换的团队,全国各地酒店跑来跑去,一家酒店一年也就3万的业务,3个月就要换一次,这样的成本压根养不起一个团队。

所以,这个产品需要让我们的客户去配合,而且,这个东西使用门槛要继续降低,最好是便携式,拿出来喷一喷就行了。

另外,我还需要有一个提示系统,我要提醒你去用,保证你定期都在消耗,不是放在那里就忘记了,这样我的业务才能做到真正的连续性,客户才会定期采购。

05

所以,当我把这些业务关键点一一拆分出来,把它梳理清楚。

我们这位同学都一一做过了,本来头就很大,别看业务挺简单,但实际上做起来很复杂,有着很多的卡点和不确定性。

这也是我们很多在B端做的挺不错的企业家,一到C端,包括大C端就容易跌跟头的难点所在。

当然,我们这位同学为了做这个事,已经坚持8年了,投入的资金、精力、时间都很难计算了,他们真的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品牌做出来。

我真的非常喜欢和敬佩这种创业者精神,我也告诉他们,如果坚持想做,单仁牛商的资源和方法都对你们公开,我们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你们把品牌做出来,特别是借助全域矩阵营销,帮你们打开一道口子。

但是,站在我专业咨询顾问和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我很想说句心里话,不提我们知道的案例,就我们自己的学员,很多都从B端到C端转不过来。

因为这不是简单的能力复制,我今天爬了莲花山,明天去爬梧桐山。

不是这个概念,它是我今天爬了莲花山,明天就要去爬珠穆朗玛峰了。

这不是能力的复制,是能力的跨越和超越,我们所处的环境和过往的经验,是不能支撑我们前进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单仁行要讲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单仁行讲一个概念,叫企业能力画布。

当一家企业有了原点能力之后,我要去放大我的能力,要去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我一定是沿着我能力的经纬线去拓展。

一条是产品技术、应用领域的经线,另一条是市场需求、营销推广的纬线,我要朝着这两条线去拓展,我不能跨越式扩展。

而且,我沿着这条线,一定要有源源不断的正反馈给到企业,我解决一个问题和困难,我能享受到回报。

不是解决完一个问题,哎哟,怎么下一个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难。

这不是提醒我们要坚持,很可能是提醒我们,你要换一个角度,这条路可能走不通了。

所以,我就在想,如果我们这位学员,用相同的力气去开展另一个原料生意,就像他们把“柑橘”这个品类做的很优秀,那我同样用8年时间,我不去做C端的香氛,我继续去拓展“葡萄、草莓、芒果”呢?

我是不是有更大的机会做出来呢?我是不是可以收获到持续的正反馈呢?我是不是可以借鉴到我原点能力的经验,继续拓展出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原料业务线呢?

这个问题也值得大家去思考一下。

对企业来说,成为C端里的知名品牌,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众品牌,当然是我们的理想,但它就像是大海里的浪头,乘风破浪固然潇洒帅气,但会有多少人会呛到海水呢?

有时候,潜在水下,匍匐前进,让自己成为B端行业的知名品牌,同样也是一种能力的延伸,这样做也更加安全。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