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户需求到业务结构,怎么挖掘出“一公分的宽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01

前几天,我和单仁牛商的一位同学从客户需求到业务结构,关于一句话聊了很久。

这句话,可能大家也听过,是我在单仁牛商的课程现场经常会讲到一句话,“企业要做一公分的宽度,一公里的深度。”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企业要尽可能在整个业务体系当中,抓住自己的某一个优势点,可能是产品或者服务的某一个点,牢牢的咬住它,不断做专做精,把它变成自己独特的优势。

那么,这是不是就是这句话的完整解读了呢?

我想,还并不完整。

借助于我跟这些同学的交流,我们重新理解一遍“什么是做一公分的宽度,一公里的深度?”

02

我们这位同学是在特种工业皮带这个领域,他们家主要做输送带、传送带。

就比如说我们在工厂流水线经常能看到的一个景象,一排排需要加工的产品,借助于一个履带装置不断的输送到某个目的地,又或者是把某些工业材料运输到指定地点,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

我们这位同学非常乐于去学习,他告诉我,他们在单仁牛商系统性学习之后,目前借助于大搜、短视频的全域矩阵营销,现在一个月能收到差不多1200个询盘。

他就发现这些询盘里面,总有一些是研发类的需求,比如说我现在有个痛点,你能不能给我解决。

他跟我讲了一个他们前不久的询盘,某个著名的水饺品牌找到他们想咨询一下怎么提升产线的效率。

我们这位同学就过去研究了一下,把他们之前的传送带从打孔定位,改造成同步型精确定位。

具体的原理大家不清楚没关系,但效果就是产量从700公斤提高到了1500公斤,翻了一倍多。

有了这么一个成果,我们同学就在想,诶,我是不是可以往研发和技术层面去走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现在每个月都能接到大量的询盘,但不是每一个询盘他们都有能力做。

比如说他们现在主要做轻型输送带,特别是PVC输送带,但客户需求当中还有运矿石、运煤炭这种重型输送带的场景。

还有的客户需要的是同步带,但同步带和输送带又是两个概念,不同品类的产品。

相当于我现在主要是做A,但现在ABCD都来找我了,需求就摆在我面前,那我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业务结构了呢?

我们这位同学也有点犹豫,不做吧,浪费了这么多询盘和流量,如果要做呢,资源就要投入到新业务当中,是不是就跟“一公分的宽度,一公里的深度”有点冲突了?

03

我听完之后,告诉他,我们从两个纬度去理解“一公分的宽度,一公里的深度”。

首先,一公分的宽度是什么?

是不是说我只做某一个产品,或者某一类产品?

任何一个产品或者服务,不管是功能、场景,还是价格,客户在购买之前都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需求。

这个需求做不做,取决于企业的能力。

如果在我能力还不够的时候,我当然要围绕某一个特定客户,特定场景去打造我的单品,这是我的利基市场。

但当我们有能力去解决更多问题的时候,就像这位同学能够去解决食品类企业的需求,那我就可以尽量增加更多的应用场景,逐步把“输送带”这个品类做全,包括轻型、重型不同场景的应用,在不需要花费太多成本改变底层技术的情况下,满足同品类不同需求、不同场景的客户。

就像我今天卖女装,夏季的女装做起来了,我下一步就是延伸到春夏秋冬的女装,甚至是各种不同的风格、价位的女装,把品类做丰满。

当然,女装是一个消费品的超级品类,做好其中一个细分领域就能把企业做很大,但B端工业用品的细分领域,如果只是做某一类的轻型输送带,接触的客户量会非常有限。

当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满足同品类不同需求的客户,那我就可以在全域矩阵当中再做分类,以产品做账号,场景做合集,针对不同的重型、轻型的输送带场景再去增加矩阵的数量,尽可能把品类做全。

04

第二个维度是用户一公分,需求一公里。

我们经常会在单仁行里讲到一个概念叫“企业能力画布”,简单来说,就是能力之内的事,我要去做全,能力之外的事,我不盲目去做。

这个能力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我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我在营销端获得客户,洞察需求的能力。

如果我的优势在于营销端能触达更多的顾客,拥有更多的流量,那我们就要考虑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什么呢?

有不同品类需求的客户都在找我们,但他们的需求是混杂的,就像有输送带需求和同步带的需求都在找我们,但实际上这是两个品类,我只做其中一个。

那我就要考虑,在我目前的获客当中,我能满足哪些稳定的需求?
也就是研究我目前所有的获客数据当中同步带的需求,连续做3-4个月的数据分析,分析客户的种类和场景,

有哪些特别的需要是靠近我现有的能力,是我可以去满足的,有哪些需求询盘是连续保持稳定的?

这就是明确接下来,我沿着用户需求可以去增加更多的品类。

第二种情况是什么呢?

有大量的询盘超出了我现有的能力范围,我又不想放弃这些询盘,但如果我什么都要去做,那就一定会增加非常多的固定投资,而且,可能我都会做,但是每个都做的不精。

就拿一般的注塑来说,深圳的宝安、光明,东莞的长安、虎门、大岭山,这样的企业多如牛毛,大多数都只是苟活着,看上去什么订单都能做,但能力还只停留在简单的开模注塑的加工上。

其实,今天社会上并不缺乏满足需求的企业,缺的是客户。

与其做重资产的投资,为什么不围绕着客户需求去做供应链的开发和整合呢?我要的是保证客户的要求,但并不一定就需要我亲自下场把每一个产品做出来。

我想,上面这些就是从客户需求到业务结构,我们所说的“企业要做一公分的宽度,一公里的深度。”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