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新兴市场争取品牌第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01

前几天,我带着单仁牛商的高管团队和产研团队去到中山走访了热立方科技,他们也是今年的十大牛商之一。

从2023年走到单仁牛商身边,热立方在短视频直播上的学习速度和执行水平都是非常优秀的。

因为他们的信任,加上不断学习和迭代,他们在牛商争霸赛期间全网流量破2亿,询盘量达到15000条,终端销售5200万。

所以,大家真的别到了2024年还要问我,老师,制造业能不能做短视频直播?大家问市场就好了。

当然,在交流中,我们聊到了热立方成长的逻辑,以及一个新的命题,怎么在新兴市场力争上游,甚至是做到品牌第一?

02

热立方成长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

热立方的创始人之一郑双名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中国比较早期的大学生,专业念的就是工程热物理学,研究热能的高效利用及转化。

在2003年的时候,他和朋友一起创立了热立方,开始了研发、制造热泵地暖机的事业。

他们在选择市场的时候,把目标放在了海外,特别是北欧国家,在公司发展和产品迭代的大部分时期,他们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出口。

如果他们当初把目标放在了国内市场,我想今天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优势,甚至是半途就可能坚持不下去了。

因为国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取暖都是用的煤炭,烧锅炉,集中供暖的普及也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有时间限制,主要在北方,像南方的冬季,基本上就是抗过来的。

第一个市场和产品的选择,对企业初期发展相当重要,这也决定了一个企业从百万千万跨越到亿的周期和难度。

郑双名郑总告诉我,他们是全球第一家变频热泵的制造商,在欧洲市场,他们的热泵地暖机出口量一直保持着冠军的地位。

同样,接受程度和消费能力相对较高的欧洲市场,也反哺了企业能够保持产品的不断迭代,把品类从家用扩张到商用建筑采暖。

任何时候,产品本身的出色,都是企业在目标市场的核心竞争源泉。

当然,在2010年热立方开始尝试做内销业务的时候,营销和市场接受度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大多数时候,他们只能靠着中标政府的煤改电项目去拓展业务。

一直到“碳中和”战略的发布,加上国内短视频直播的兴起,在营销上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机遇,他们偶然通过一条短视频带来了40多个询盘。

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无法复制类似的爆款视频,东一个视频,西一个视频,困在了流量焦虑当中。

在2023年,热立方走到单仁牛商身边接受了系统性的营销训练,在看到同行制造企业销售完全来自于线上的时候,一把手开始亲自下场推动公司营销的转型。

他们根据我们详细讲解的全域矩阵营销的逻辑,找对标账号,拆分热门视频,逐步建立自己的账号库、选题库、文案库、素材库、话术库,按照“经销商”和“终端用户”去分别布局自己的矩阵。

这些对基本功的重视和学习,以及思维上的开放,保持市场和产品两条经纬线同步进化,是热立方能够去提升企业能力的核心因素。

03

当然,对于地暖机这个行业来说,在中国仍然处于一个新兴市场。

去年热泵采暖的家用材料,整个行业的国内出货量大约是40亿左右,替代率在5%左右,并不算高,但整体保持着双位数的高速增长态势。

热立方告诉我们,十年前欧洲市场的容量要比中国大,但现在中国的容量是欧洲的3倍左右。

那么,怎么在一个新兴市场里力争上游,甚至做到品牌第一?

我想有两点值得考虑。

第一,确定产品处于什么阶段,谁是我们主要的目标客户?

对于任何一个革命性的创新产品来说,能不能活下去并且壮大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找到自身的发展阶段以及主要的客户群体。

在讨论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重要的市场数据,家用热泵采暖的替代率在5%左右。

这句话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来计算,目前产品的使用者已经从“创新者”过渡到了“早期采用者”。

接下来的核心难点,就是如何坚持到“早期采用者”迈向“早期大众”,跨越过著名的市场鸿沟,16%。

为了跨越这个鸿沟,让产品走入坦途,真正迎来市场爆发性的阶段,就必须要下大力气,对“早期采用者”和“早期大众”做大量的推广营销工作。

也就是要在这个阶段,利用短视频直播在全域矩阵当中对市场进行大量的传播,吸引用户的兴趣。

第二、品牌+品类+卖点的市场进入策略。

即便我们现在知道自己处于哪个生命阶段,我的目标客户是谁,我们也必须得搞清楚自己的特长和对手的短板。

因为市场是动态的演化,不是静态的推理,市场之所以存在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竞争。

在竞争面前,我们进入一个新兴市场并且想取得优势,一定是“品牌+品类+卖点”去进入市场。

我需要去告诉别人我是谁?我是做什么的?我的优势是什么?去形成一个非常具体的印象和基于事实的认知,把需求能够快速拉回来。

就像大家今天知道空调能够制冷制热,知道有一个格力空调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好空调格力造”一样。

当然,品牌和品类这个容易去解释,卖点怎么去表达?

我是不是要用专业的知识去解释?

我们看热立方的介绍,基于“热泵”技术,核心是利用热交换,通过1份电能驱动压缩机,获取3份空气中的能量,最后释放4份热能,以不高于60℃的热水作为热媒,不断在管道中循环,通过地板传递供暖,达到低成本清洁能源的效果。

这段原理的讲解可能专业,但不适合作为用户传播的卖点,讲一串人家理解不了的可能就走了。

卖点对于用户来说,不仅要直击人心,还要简单有力,类似于当初OPPO的宣传语,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

所以,不管是对于经销商,还是对于终端用户来说,未来可以考虑加入的卖点,就是要解释清楚我的能源有多清洁,跟过去比节省了哪些能源,是不是0污染0排放。

其次,我的成本能控制到多少,究竟有多划算?

低成本和划算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用户的传播中要具象为具体的表达。

比如对比空调、对比其他的空气能,我24小时开着,我的温度能够控制在多少度?覆盖多少平米?一个月电费多少钱,可以给用户节省多少钱?

这样越具象,越接地气,再把它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场景拍成各种视频,比如案例、测评、品牌视频进行传播,效果就越好。

未来的下一步,就是从C端的终端用户做到B端,我们把这些素材、视频包括推广的方法论和工具,教给经销商,一方面把终端用户带给经销商,让他们能够快速赚到钱,加深跟经销商的深度联系,让他们能够服务好终端用户。

另一方面就是分出精力回归产品,继续研发出不同场景、更加细分的产品,在跨越16%的鸿沟后,能够真正去满足高增长的市场需求。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