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反击OpenAI,美国顶级企业开始玩命落实AI应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在前天OpenAI发布GPT-4o之后,昨天谷歌也召开了自己的开发者大会,长达110分钟的发布会几乎每一分钟都提到了AI。

谷歌发布了很多新的细分大模型,比如说对标GPT-4o的Project Astra,对标Sora的文生视频模型的Veo。

一场高端商战,正在用最朴实的方法向大众展示着AI的进化。

02

原本谷歌入局AI的时间比较晚,而且初期的表现很拉跨,大模型展示的一塌糊涂。

谷歌马上就调转了方向,开始围绕核心的业务和应用做文章。

谷歌的核心业务是什么?

当然是搜索和安卓系统。

在25年前,谷歌用搜索引擎推动了第一波信息时代的浪潮,让互联网从技术到应用走出了一大步。

现在,谷歌围绕着“搜索”下了很大功夫,让AI学习了过去积累的庞大数据和用户搜索行为,基于Gemini大模型,我们可以对搜索引擎提出任何想做的事情。

搜索引擎会通过AI自动访问大量网站和搜索数据,从想象、研究到计划,搜索引擎借助Gemini进行多步推理去给出复杂问题的AI概述。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一次性提出复杂的问题,搜索引擎会一步步分析推理,然后用一个摘要去表达出一个可行的计划。

另外,谷歌在大模型Gemini的基础上开发了智能体原型Project Astra,它跟GPT-4o有点类似,能够去理解文本、语音、图像三种模态,能够在多模态环境中去理解用户的需求,但它依然是侧重于输出的结果,在交互能力上不像GPT-4o那么具备感情。

Veo是谷歌新发布的视频生成模型,跟Sora很相似。

同样是根据文字提示词生成各种风格的高分辨率视频(1080p),时长也可以超过一分钟。

另外还有文生图的新模型Imagen 3。

谷歌去模仿了摄像机的原理,在生成细节、光照、干扰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让AI理解用户提示词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可以说相比于OpenAI,谷歌可能在某个模型的能力还比不过,但是,我没你专业,但我能把品类做的比你齐全。

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AI生态上,谷歌关于文字搜索、语音、图片、视频的AI模型全都有狩猎,并且都有相应的应用场景。

谷歌正在把上面这些模型功能植入到谷歌搜素和新一代的安卓手机,比如说在手机上会有3个应用场景。

1、我们可以在手机任何应用的界面召唤出AI,然后对我们感兴趣的东西“画个圈”,AI就会整合出所有的相关信息,甚至是购买链接。

2、我们用手机通话的时候,可以召唤AI进行实时的同声翻译,翻译13种语言的通话内容。

3、像我们匆忙之中在手机里做的笔记,录音,可以让AI整合总结,形成具有逻辑性的报告。

我们能看到,谷歌正在抓紧把AI引入所有的服务,包括搜索、手机和app这些应用软件当中。

03

尽管我们之前一直在强调,AI下一个方向是在应用上,这是中国企业具备优势的地方。

但我们能发现,经过了一轮AI热潮,很多人慢慢清醒过来了。

根据统计,2023年全球对AI领域的投资出现了连续的下滑,总投资约1892亿美元,相比于2020年下降了20%。

核心原因就是AI大模型很难盈利,像OpenAI,中国AI四小龙全都没能实现盈利,研究AI这个技术本身的投资又非常庞大。

所以,很多顶级企业其实已经把公司的未来都押注在了AI的应用上,人家老美也不傻,你想摸着我过河,让我把底层技术做好了,你来开发应用?

那我为什么不能做全了,始终保持代差的领先?

所以,不止是谷歌苹果在5月7号发布了新一代的iPad,重点是这一代iPad上搭载了M4芯片。

这是苹果宣布放弃造车后,“all in AI”的第一次产品发布。

苹果也是直接把M4芯片跟AI联系起来,说它的运算速度最高可以达到38万亿次,GPU性能提升了4倍,可以承担任何AI的工作负载。

苹果并没有介绍什么非常亮眼的AI功能,而是把这个悬念留在了6月10号的全球开发者大会。

当然,根据苹果惯例,大部分悬念已经被透露了。

根据外媒报道,苹果会推出升级后的Siri语音助手,它的底层技术会引入一个新的生成式AI系统,类似于GPT-4o,就像一个智能助理一样去操控手机,进行连续对话。

苹果还会推出一个全新的AI应用商店,提供各大供应商的AI应用。

如果再加上已经确定的,今年的新一代iPhone会搭载AI系统,成为一款AI手机,苹果也在让自己所有的产品应用全都融入AI。

尽管功能场景上还比较模糊,但转型AI的战略非常清晰。

04

当然,我认为还有一个最激烈,也是最决绝的企业,大家可能想不到,谁呢?

特斯拉

我想很多人都低估了马斯克要把特斯拉转型成为AI科技企业的决心。

特斯拉为了All in AI,已经放弃了太多东西,甚至是刚说的话都能反悔,颇有点司马懿对着洛水发誓的感觉。

根据我们得到的信息,特斯拉目前除了裁员1.4万人之外,又在进一步压缩设计、工程、电池、工厂软件的团队。

在一季度财报会上,马斯克刚刚向投资人承诺今年要推出2.5万美元的平价车型,但是现在这个设计团队竟然被砍掉了50%,新车计划毫无疑问要被拖后。

根据外媒报道,特斯拉考虑在Model3和Y的基础上做改进,通过减配降本的方式推新车,而不是做一款全新的平价车。

而且,目前负责研发4680电池的团队,包括负责研究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团队全都在减人缩编。

要知道一体化压铸技术是特斯拉最先研发,并且应用落地的,但特斯拉现在好像什么都不要了。

特斯拉不赚钱吗?

在2023年,特斯拉的净利润高达150亿美元,一个赚钱的车企现在连车都不想造了,那马斯克想要什么?

那就是AI驱动的智能驾驶。

FSD V12让马斯克对自动驾驶信心大增,直接让特斯拉从一家生产制造的车企,转型成为智能驾驶的人工智能公司,甚至要在今年的8月8日发布无人出租车。

现在,马斯克这个最懂制造,最关心物理的人,已经不在乎对手,不在乎电动车的价格战,甚至都不在乎电动车了。

特斯拉几乎是放弃了之前长期投入的制造创新项目,而是集中所有的资源,所有的能量All in在更新的AI和智能驾驶系统上,开始了又一次的巨大冒险。

05

我们无法去评判这样的战略对不对,但我们能够看到,今天美国这些顶尖的科技公司,OpenAI、谷歌苹果微软特斯拉已经跨越大模型上的竞争,开始玩命的去落实AI在具体产品上的应用和场景了。

这是AI的二次发明。

就像当初蔡伦发明造纸术,他发明的不是纸。

纸早在古埃及就出现了,原料是纸莎草,造出来的成本很高,一般人用不起。

纸之所以能够普及,最大的功臣还是来自于中国蔡伦的造纸术,他极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真正把纸带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今天AI也在经历这个阶段,它的成本、应用已经在加速普及和落地了,就像我们研发的文思子牙,已经把视播时代的短视频直播营销,集成应用到了一个AI系统中。

我想,对我们所有企业来说,当我们看到这些顶级企业的动作之后,我们的问题已经不是思考AI什么时候会到来,大模型会改变什么,它技术怎么样,贵不贵?

这都跟我们没关系。

我们要思考的是接下来,我怎么让公司的业务、营销、产品设计这一系列工作能够用到AI,我可以去使用哪些AI工具提高效率,带来结果,我怎么去让团队加速学习AI,减少在下一个时代的学习成本,这才是重要的。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