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这些公共服务的涨价,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今天,我们讲一些经济学的概念,看看市场是怎么变动的,我们从最近的涨价开始聊起。

根据中国铁路12306网站显示,武广、沪杭、杭长、杭甬都在最近发布了调价公告。

按照官方的说法,现有单一票价机制已经明显不适应市场化经营形势,迫切需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票价机制,提升铁路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水平。

讲这么多什么意思呢?

就是要像飞机一样实行灵活的票价制度,不同时段有不同的票价,高峰时段涨价19%左右,像清早和深夜的时间段就降价。

当然,对大众的感官来说,自然是涨价的感受会居多一些,特别是白天搭乘高铁的,再加上23年以来各地水、电、燃气价格的上涨,让很多人开始不太理解。

为什么水、电、燃气、公共交通这些公共服务的价格要上涨呢?

02

其实说白了还是在于一个问题,财政缺钱了。

不要以为只有我们企业和个人才会为钱发愁。

换个角度来看,政府其实就是一个把每年财政结余都会用作再扩张的超大号“企业”。

它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大企业”的发展和安全,不断的提高这个企业的“职工”,也就是国民的生活水平。

有句话叫“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运转这个庞大企业要花的钱,金额远超我们普通人的想象。

2024年,按照全国人大的预算支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28.55万亿。

大家数一数这一串数字后面有几个0,就知道这是个多么庞大的天文数字了。

国家要花钱,自然也要赚钱,国家的钱从哪来呢?

第一个是税收,这个很好理解。

第二是卖土地使用权,山川草木,均归国有,要用,就得交钱。

第三个就是卖服务,水电燃气公共交通等等,都是国家为全体国民所提供的服务。

过去,城市化快速发展,为政府带来了巨额的土地出让收入。

但现在房地产遇冷了,以房产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转型了,卖地的收入锐减了。

我给大家看三张图就能理解了。

今年一季度,不管是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还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到位资金全都在下跌。

而且,有些数据的下跌幅度,是在已经跌了一年的基数下,今年1季度又跌了20%以上。

房地产现在就是处于“三难”的境地,开发难、销售难、资金难。

同时,我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疫情后,需要一段恢复时间,国家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还不断地减税降费。

你看,两头收入减少,但该花的钱却一分不少。

那么,从第三头多收点钱,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其实,我们企业的感受可能会更明显。

因为去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财务指标当中,只有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利润总额,实现了54.7%的惊人上涨。

这些基础的供应商的利润上涨,当然就反映了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早就在慢慢涨价了。

03

当然,我知道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国家缺钱了,就得多挣老百姓的钱呢?印钞厂都是国家开的,多印一点不就行了?

如果不考虑长远的后果,国家确实可以花多少钱就印多少钱。

历史上确实有很多王朝的统治者们这么做过,但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考虑,国家都不能这么做。

我们来假设一下,现在有一个市场,只有一个买家,一个卖家。

买家手里有一百块钱,卖家手里有一袋大米,那么这袋大米值多少钱呢?

答案是一百块。

那如果这时候你又印了一百块给买家,一袋大米会值多少钱呢?

答案是两百块。

因为卖家可以拿捏买家不吃大米就会饿死的心态,把他的每一分钱都榨干。

只有当你在印一百块给买家的同时,再给卖家生产一袋大米,大米的价格才会保持100块不变。

如果一个国家只提高货币供给,也就是印钞,而不在产品供给,也就是生产端提高供应的话,就会导致物价攀升。

无节制的印钞会导致物价急剧攀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货膨胀,钱不值钱了”,这样的后果会很严重。

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不能想花多少钱,就印多少钱的原因。

04

在今年的1月份,国家统计局暗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利好消息,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会温和上涨。

我们注意官方的用词,CPI的下降,也就是物价下降,是结构性的、阶段性的。

怎么听来听去,好像物价下降不是个好事呢?

对于我们老百姓和企业来讲,东西不是越便宜越好吗?

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价格上涨代表了什么?

代表了供不应求,说明老百姓有钱消费,买方愿意多出钱。

老百姓愿意消费,企业才有钱赚,才能给员工涨薪。

员工的收入上涨了,才会有更多的钱去消费,企业才能赚更多的钱,交更多的税,国家才有更多的钱搞建设。

那价格持续下降,也就是通缩出现,会带来什么呢?

东西便宜了,企业挣不到钱了,只能给员工降薪了,员工收入下降更没钱消费了,就陷入到恶性循环。

所以比起通胀,通缩是更让人害怕的经济现象。

所以,程度温和的物价上涨,反而能激发起经济体的活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统计局会把“物价温和上涨”当做一个积极信号释放出来的原因。

05

当然,我们也要考虑一个问题,

提高水电燃气交通的价格,是为了创造温和的物价上涨环境,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吗?

我想这个答案其实是否定的。

物价上涨,也就是通胀,有很多原因,最常见的就是两种:

一个是需求拉动,一个是成本推动。

需求带动的物价上涨,就是买的人多了,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

那成本推动的呢?

就是企业的经营生产成本上来了,不得不提高产品的价格,这是被动提价。

不管是企业,还是国家,乐于看见的,其实更多的是需求拉动型的物价上涨。

这代表着经济社会的消费能力提升,也更容易把经济发展带入一个正向循环之中。

水电燃气交通这些公共服务价格的上涨,自然是成本推动型的,因为居民的需求并没有明显的上升。

但这些价格的上涨,真的会带来通胀吗?

我们看统计数据就知道了。

4月CPI同比上涨0.3%,预期是0.2%,PPI同比下降了2.5%,预期是-2.3%。

4月的物价仍然在低位震荡,本质上还是因为需求不足。

我看到央行也难得讲了一句:“当前物价处于低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供求失衡。”

所以,我想今天单仁行告诉大家的就是,水电气这些成本的上涨,只会带来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居民消费成本的上升,并不会带来物价的明显上升。

因为我们现在的需求太弱了,大多数商品都处在有货但没人买的艰难处境,只能降价求生。

06

如果我们看懂了上面的内容,再回过头来看很多新闻,大家可能就会有“情理之中”的感受了。

我们去聊这些经济现象背后的原理,其实就是分辨市场的机遇所在。

比如当年的“家电下乡”和现在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再比如国内大循环和新能源汽车出海。

这些政策,本质上就是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提振需求。

政策像什么呢?就像一个药引子,目的就是激发经济体对于产品的需求。

有了需求,企业才有钱赚,老百姓才有收入,国家才有钱发展。

对于我们很多企业来说,如果能看清楚国家要在哪个部位下药引子,自然也就能更好的把握市场的风口。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