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行政壁垒,山东省会经济一体化进展情况看这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记者 | 谢梦桥

“十四五”时期,德州市将积极主动对接济南规划政策,支持与济南毗连区域融入新版省会城市规划,并支持齐河、禹城、临邑打造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是省委、省政府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山东“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概念一提出,进展很迅速。

山东财经报道了解到,在各市有关省会经济圈一体化的实施意见中,打破行政壁垒被多次提到。

德州、东营等纷纷表态

前几天,《德州日报》全文发布了《中共德州市委关于制定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

在“全面对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部分,《建议》指出:

把握省会经济圈加快建设的契机,准确定位、全面对接,打破行政壁垒,实质性推进济德一体化发展。

推动规划对接,拉近时空距离。积极主动对接济南规划政策,支持与济南毗连区域融入新版省会城市规划,配合推进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西环和北环段工程建设,推动轨道交通、公路交通、航空航运、数字基建融合发展。

支持齐河、禹城、临邑打造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此前,德州还曾有一次“正式表态”。

今年9月,德州市政府印发《德州市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作方案》,提出要对接融入以济南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络,加快推进德州至商河等铁路项目,同时加快京台高速德州(鲁冀界)至齐河段改扩建工程建设,确保2021年年底建成通车。并且加强与省会经济圈其他6市对接,争取尽快实现7市公共交通一卡互通。

12月14日,东营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东营市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联合济南、滨州、淄博等城市加快构建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一体化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并研究推进沿黄达海高铁大通道(聊城-泰安-莱芜-淄博-东营)列入国家和省相关规划,推动淄东高铁加快建设。

支持打破行政壁垒

除了德州提出打破行政壁垒,实质性推进济德一体化发展,支持齐河、禹城、临邑打造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之外,济南也在《济南市关于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提到过打破行政壁垒。

《意见》提出,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是重点任务中的一项,济南将建立绿色一体化发展新机制,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淄博周村区、齐河县、邹平市四地,打破行政壁垒,探索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建设省会经济圈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意见》提到支持四地立足本地实际,找准结合点,在规划建设、土地使用、投资管理等重要领域先行先试,开展一体化制度创新。探索实行轮值机制,由四地主要负责人轮任召集人,每次任期一年,牵头组织召开议事协调会议,研究一体化发展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构建省会经济圈县域合作平台,加强圈内其他区县合作。

符合条件的“山东省优秀高校毕业生”

打破生源地限制

山东财经报道注意到,在今年7月发布的《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2020年工作要点》中,除了备受关注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之外,在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文明交流互鉴、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区域合作开放等方面也有诸多举措。

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将探索建立省会经济圈专家资源库,加强7市科技合作,成立省会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规划建设济南黄河大数据中心,推进数据黄河工程;规划建设黄河公园、沿黄观光走廊,实施黄河大堤堤路结合工程;串联省内沿黄城市,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线路;以小清河复航为契机,推出小清河沿线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探索推动主要景区门票联动优惠。

就在本月初,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7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达成省会经济圈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劳动关系、信息化建设等5方面开展一体化深度合作。

据悉,符合条件的“山东省优秀高校毕业生”打破生源地限制,可报考7市“三支一扶”基层服务项目。

版权 | 山东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