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球及对华竞争策略 1.0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4

播客与前几期Economist讨论了美国历史和近期全球竞争策略,做个简短汇总。

一、美国竞争策略变迁

1. 二战后:包括朝鲜越南战争,更多是与苏联进行对抗

2. 70年代中东危机后:由于能源石油时重要经济基础,中东危机使美国经济发展基础受到影响,因此竞争重心变为控制中东区域

3. 90年代:由于苏联解体,美国获得单一大国地位,北亚和中亚产生中空

4. 01年911事件后:以全世界反恐为名义,同时聚焦中东区域

5. 2010年后:由于能源结构改变(如页岩气等,美国自身变为最大油气产能国),美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中东对美国在经济上没有那么重要,中东也开始美中两边寻求合作

二、在欧洲区域策略:更加团队的欧洲对美国不利

三、亚洲区域策略

1. 由于大部分时期,在亚洲有强大影响力的国家,通常与美国意识形态不一样,因此主要通过扶持日本,增加影响力

2. 在70-90年代与中国建交时,中国实力尚弱;10年前开始,中国逐渐变强,成为在历史、文化和价值观方面与美国完全不一样的体制经济体

3. 去年主要是构陷中国与俄罗斯关系、今年聚焦为台海南海关系

4. 整体实施策略从decoupling,转变为derisk,即让日本韩国、印度、墨西哥等承接相关需求

四、日本的间歇性替代作用

1. 由于美国目前以日本作为间歇性替代,增加扶持,因此全球资金也转向日本(日本股市表现好,资金成本低);而直接影响则是香港市场弱化,国际资金转达日本

2.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体现了美国的政策转向:巴菲特对日本商社进行投资,也是考虑到日美贸易会增加,日本原才来哦会更多依赖与美国相关的部分

五、中国方法 vs 美国方法

1. 中国方法是通过经济促进加强与全球的合作联系,需要时间,方法和路径更难

2. 美国方法是通过消费+军事+经济多方面影响控制,可通过军事直接制造冲突、并把握媒体,是见效更快的方法路径

六、Economist近期关于Biden策略效果的观察

1. 总体而言,derisking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的效果,虽然将许多供应链环节从中国换成了东南亚、墨西哥等区域的合作伙伴,但实际情况是这些区域与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中上游、投资甚至直接贴牌

2. 而这种做法导致原本美国的供应链变得更复杂、不透明,并提高了成本(多了几个环节)

3. 背后的原因则是美国可直接控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和项目,但无法控制其他合作伙伴与中国具体的贸易关系

$上证指数(SH000001)$ $特斯拉(TSLA)$ $苹果(AAPL)$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