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要买同花顺引发的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9喜欢:1

4月24日,同花顺(300033)发布2024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19亿元,同比增长1.47%,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下降15.03%。具体来看,同花顺2024年一季度实现总营收6.19亿元,同比增长1.47%。成本端营业成本1.08亿元,同比增长0.66%,费用等成本4.13亿元,同比增长7.60%。营业总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和各项费用后,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下降15.03%。作者:同花顺(SZ300033)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看了看同花顺的一季报,同花顺是一家我非常喜欢的公司,反复买卖过几次,上次的结果最好也就不再提了。这些天又盘算着同花顺的价格降下来可能又到了逐渐要买入的区间内,关于是不是要买入同花顺和投资的本质问题跟一位球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先说同花顺,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毛利率、净利润、核心竞争力、管理层都让我很喜欢,我认为同花顺是一家下限有保障而上限比较高的一家投资标的。为什么说是一家投资标的而没说是公司呢?先讲我本来的投资逻辑这三年市场行情不好,同花顺的业绩也不是太理想,营收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营收没有下滑,包括刚公布的一季报营收仍然没有下滑,保持很高的合同负债,会转化为业绩,我理解为这是同花顺的业绩底,市场逐渐向好的预期;预期向好后类券商的股价弹性;AI风口的或许到来;公司不断研发的大模型和问财项目让我理解这是一笔逻辑通顺,前景可期的投资,并且有业绩的下限保障,逻辑上问题不大。原计划在450亿市值左右,逐步逢低建仓。

理论上的形成,再到实际的操作还要符合我现在的选股标准,第一条就是看公司未来十年后的样子,公司目前的主要盈利项目为四块:1增值电信服务占比42.89%,2软件销售与维护占比12.28%,3广告及互联网业务推广服务占比38.13%,4基金代销及其他交易服务占比6.70%。我担心的点在哪?最大盈利项目增值电信业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滑,下滑了166.83%公司给出的解释如下:主要系报告期内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用户对金融信息需求下降,导致销售收款减少,同时支付给员工的薪酬、研发投入等增加影响所致。这个影响持续的时间会是多久,行情来了这种情况一定会改变吗?行情究竟什么时候会来?这些问题都是我无法回答的。这种担心类似于担心白酒将来的消费场景可能会减少,喝白酒的人随着老龄化也会减少的情况差不多,事情会不会发生,发生了发生到什么程度,都只是一种前瞻性的思考。这三年来,行情不好,投资者们亏损幅度不小,不论是技术还是各种软件能够提供给投资者的支持效果可能微乎其微。这会不会导致有一部分投资者退出市场和转为价值投资者,种种原因使增值电信业务的前景没有以前乐观?还是人性不会变,投资像山岳一样古老,行情转好,需要这种服务的人数大幅回升,我都不得而知。

公司的第二大项盈利项目,广告及互联网业务推广服务,和我讨论的球友致电公司,得出这项业务是帮助券商,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券商引流开户,提供软件服务等。这块市场球友认为券商在并购合并的大背景下,券商数量会逐步减少,小券商的生存空间和质量会越来越差,这块市场和收入在以10年为期的考量下,能否持续增长存疑。剩下的两项盈利手段占比不大,不再细说。

综合思考后,450亿逐步向下建仓的思路是否可行,因为没有现金,要用其他公司去换,仓位最大的东鹏饮料是我最确定的投资,是我盈利的压舱石不可能动,洋河股份葵花药业虽然也有类似的担心,可估值很低业绩预估不差,向后看十年这两家公司问题不大。卖出的首选为富森美,这家公司我也非常喜欢,很好的现金奶牛企业,公司自有位置良好的商业房产,股息率高,盈利稳定,美中不足成长性不足。如果同花顺股价再降选择卖出的是伊利股份,长期看伊利股份同样没问题,原因首先我不太喜欢伊利股份的管理层,长期的大额负债也是我看不太懂的点,虽然无数大V解释过这件事。用这两家公司换450亿的同花顺是否合算?现在想想未必合算,如果同花顺的业绩没有大幅的增长,用两家盈利确定,估值较低的公司换股价不低,盈利未必确定,需要靠股价波动才能带来收益的买卖不划算。仔细想想,同花顺只有在更低的价格才有吸引力,才值得去换。

这件事引发的思考主要在于,把投资当成一生的事来看,把投资的时间终点放在自己生命周期的终点来考虑,投资的公司以十年后的样子来思考。究竟什么才是投资最重要的事,我觉得是确定性,老巴讲的永远不要亏钱, 或许就是这件事最好的注解。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句被讲烂了的话,需要我去正确的理解,买股票就像是去兑店,付款前肯定会考虑人流量、店面装修、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等等。没有人兑店是不想经营店铺赚钱,而奢望去兑更高的价格赚暴利,别管是兑下整个店铺,还是作为股东之一,眼睛盯着的肯定是盈利和分红情况,而不是到手后还有没有人出高价兑走。这段时间拿着东鹏饮料就是一种非常笃定的态度,股价涨点跌点没什么感觉,跌太多了还想从哪里弄点钱来继续买。如果突然涨多了还有点害怕,怕涨太多不卖还有点遗憾,卖了害怕错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少年才能机缘巧合碰到买到这样了解的公司。巴菲特举的20个孔的投资计划和段永平的12年才看懂两家公司的表述,这样的状态和感觉可能才是价值投资的本相。

考虑买入同花顺实际上还抱着靠股价波动获取利润的想法,买入同花顺这件事本身没错,同花顺也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只是目的和初衷有问题,想要获取利润是要靠所谓的来行情,券商行情还深深的刻在记忆里,这几年的券商把我们教育的还不够吗?建议朋友卖出北方稀土后的患得患失,同样是怕有色行情。再三告诉亲戚要卖出亏损的小盘股,这三件事有区别吗?我原来认为买入同花顺对,逻辑合理有下限,可仔细想想呢?在仔细想想呢?可能这三件事是一件事。巴芒这两位大师做的就是坚持做正确的投资,发现错了再及时认错。能多研究学习出类似了解东鹏饮料这样了解的公司才是投资的最重要的事,而不是把盈利放在可能、也许、应该能的机会上,也许真的亏不着,但不赚钱浪费时间也是极大的损失。毕竟复利最重要的正盈利和时间,两样缺一不可。再次引用霍华德马克思的话在我们漫长的投资生涯中,决定成败的可能是致败投资的数量及程度,而不是伟大的制胜投资。

全部讨论

思考得很深,主要谈论投资标的10年后业绩增长的逻辑性和确定性。我觉得确定性看人性或者瘾性、国家政策推动的趋势、以及公司竞争格局。简要展开说,人对财富增值的渴望(花花的目前活跃用户2000万,未来十年会不会增长,跟股市繁荣和秩序息息相关);国家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空前,股市总市值84w亿与GDP126万亿严重不匹配;公司Saas模式,用户黏性高,少有真金白银投入AI金融/医疗大模型的公司,第二个增长曲线的成功率多高?
其实,确定性是由事物发展逻辑的顺畅性决定的,国家(世界)、人性、公司都在为资本市场繁荣和AI全力以赴的前提下,又能提供越简单、越贴合人性的产品或服务的花花,未来10年业绩再上一层的概率接近满分。

04-25 10:19

每个人看股的想法不同吧,很多企业都是有负债存在的,伊利的负债都是合理范围,并且在很多行业龙头里面伊利负债金额是最低的。同时它的负债利率低、现金流好、财务费用为负。你是有点过多担心了。

04-25 10:23

投资有很多流派,对应的是不同的风险管控系统(最大回撤和最大利益),那本身科技跟消费在整体自有投资配比中又不同,回到前面无非是你愿意承受回撤去搏一搏收益。消费的收益是肯定不如科技的,但是稳定性是高于科技的。另外别太执着于财报,去感受下用户体验,看看花花客户端的反馈,一个客户端好多版本,为什么那么多版本?是本身应用的架构就有问题,这就不得不提到通达信了,当然2者用户群体不同,但是我想说的是,用户群体其实是一个很简单还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技术就真的不是。产品思路是一个自上而下的。

我是在想,我还能享受多久他爱基金里的0折购基卡

04-26 1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