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价值投资的4个进化层次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回复:22喜欢:27

长期投资的进化,个人的经验,需要一步一步扎实的进化。

90%的投资人停留在短期交易赚差价的层次,大概率是投机思维,就算是在股市里面待了很久,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机,这些投资人大概率也变成了各种税费的贡献者,还有很多赚大钱的美好回忆,但赚大钱是因为运气加上短期价格波动放大了本金的短期赚钱效应,最终长期要风险回归。

长期投资人,大约进步到赚企业长期的钱,跟企业的商业成长一同成长本身的资本回报,这样的投资人,耐心等待企业的成长及股东回报,进化到这个层次,算是利用到了长期投资的基本面。

价值投资更进一步的是看到了市场先生带来的波动机会,市场先生阴晴不定,有时候带来不合理的高价格,有时候带来不合理的低价格,真正的价值投资人喜欢波动,但不是短期赚差价套利,而是长期思维的大规模套利,而且看透了企业价值线的内在价值有时候可评估相对稳定以及外在的价格线不可预测但跟内在价值线的弱关联产生的强振幅。

价值投资的深化,投资人要立足基本面,赚到长期资本回报的同时,也能立足于市场先生带来的价值价格安全边际性价比赚到长期的套利,结合这两个获利引擎,产生低风险的满意回报,达成复利效应的两个要件,第一是资本安全性以及第二是足够满意的回报才有明显超过通胀的复利效应。施洛斯这位大师可以说是第三层价值投资的真实落实典范,持股周期4年,投资生涯每隔四年资本金稳定的成长一倍出头达到12个周期,长期投资最重要的是出现复利效应的结果,不是要多么高瞻远瞩的道行。

第四层是超过价值投资的真正商业投资层,跨周期的投资能力,巴老这些大师的等级。这是很多价值投资人想要学习但无法理解也很难达到的境界,因为第一层的短期获利习惯还在,也没有第二层的基本面思维,也没有第三层的周期内的利用市场先生长期思维大规模套利的认知,第四层的买股票就是买企业,买企业不想拿10年就不要买进这类的跨周期投资思维就没有足够的决策质量。

我自己在学习巴老的价投上花了很多的时间但绕不出去认知的障碍,目标远大但确实找不到落地的路径,后来是学习了施洛斯的投资体系才整体落地,当然,施洛斯的学习之前,也要具备合理的企业基本面研判周期内可评估价值的能力。这样来看,投资进化也是有一个大概的进化平台,第一层去除短期差价思维说难也不难,就是要放弃坏习惯改成长期投资的好习惯,第二个平台上了往第三个价值投资的平台要理解市场先生以及安全边际进化,巴老的跨周期投资平台,一个股票拿10年以上还能赚到大钱而且不靠运气,在下自己没实践过,对于能做到的资深长期投资人感到景仰佩服。

个人投资思考,非建议,看客海涵

精彩讨论

股海黄花梨05-09 09:04

感谢分享。有个观点交流一下,巴佬和施佬的区别,除了投资理念的进化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资金量的大小,倒逼选择的投资方式不一样,巴菲特随着资金规模的快速增大,利用市场先生的差价价投模式,已经很难找到相应的公司来容纳资金进出,后期控制型投资策略,相对而言资金规模越大越有利(65年致股东信中有谈到这个问题),因为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大股东的地位,他都能有效的影响到所投资的公司的决策最大程度符合股东的利益,说他是一种进化也是事实,因为这种方式最符合他们的资金优势。但从许多散户的角度,这是否是最有效的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一是这种方法需要的功力门槛很高,类似的个人投资中有许多成功案例,也有乐视、融创、恒大等失败案例;二是关于复利回报率,一种单一个股长线复利,一种是多种个股价差叠加复利,前以巴菲特为代表,后以施洛斯、林奇等为代表,哪种复利方式最佳?我认为只要能发挥个人优势的方式,使复利方式可持续,即是个人的最优策略。芒格也说他们选择的方式最符合他们的优势,收益上跟以前的方式相比也差别不大(潜台词是小资金的价差模式复利更快)。所以个人偏见,施、林奇的方式更适合散户投资者,特别是新入场的散户,先从简单的基本面入手——低估、便宜,最合适的策略可以是高股息红利复投,先打好价资投资的基础,再想办法向价值成长型过渡,有些勤奋、有天赋的人经过一定年限,悟了道就可能过渡(涉及到能力圈进化),有些人一辈子也可能只停留在买便宜货的阶段,但即使这样也应学会满足,因为从长期投资的角度,高股息红利复投策略是比被动型指数投资更好的策略,对此西格尔在《投资者的未来》一书已经用历史数据论证。这可能就是“投资简单,但不容易”的一个注解。由于仁兄的文章,引发的一些感想,不足之处,请包涵。

FXaN05-09 06:37

我认为拿10年还能赚钱,买入时考虑的还是定性的角度会多些,而定量是无法有个确切的数据,就像我们现在到未来10年老龄化,这大家都知道,但是老龄化医药公司就一定业绩会好么,这个是不能确定,有些可能会好,有些可能不好,所以就要思考老龄化哪些医药公司会好,还要考虑ZC未来会不会又来搞出幺蛾子,毕竟是涉及民生的。所以我个人认为用施洛斯的方法还是最合适大多数人的。赚情绪和基本面回归钱足矣

再平衡05-09 09:08

我看中的就是施洛斯体系的低调务实,感觉我们有可能接近他的投资境界,而巴菲特的境界似乎只能仰望,而且我们不具备巴老的很多投资条件和基础。

西门吹雾05-09 07:14

感觉巴菲特那样的层次关键还是因为人家太有钱了,随随便便就能买进十大股东,这种普通人是不可能达到的。

全部讨论

05-09 09:04

感谢分享。有个观点交流一下,巴佬和施佬的区别,除了投资理念的进化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资金量的大小,倒逼选择的投资方式不一样,巴菲特随着资金规模的快速增大,利用市场先生的差价价投模式,已经很难找到相应的公司来容纳资金进出,后期控制型投资策略,相对而言资金规模越大越有利(65年致股东信中有谈到这个问题),因为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大股东的地位,他都能有效的影响到所投资的公司的决策最大程度符合股东的利益,说他是一种进化也是事实,因为这种方式最符合他们的资金优势。但从许多散户的角度,这是否是最有效的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一是这种方法需要的功力门槛很高,类似的个人投资中有许多成功案例,也有乐视、融创、恒大等失败案例;二是关于复利回报率,一种单一个股长线复利,一种是多种个股价差叠加复利,前以巴菲特为代表,后以施洛斯、林奇等为代表,哪种复利方式最佳?我认为只要能发挥个人优势的方式,使复利方式可持续,即是个人的最优策略。芒格也说他们选择的方式最符合他们的优势,收益上跟以前的方式相比也差别不大(潜台词是小资金的价差模式复利更快)。所以个人偏见,施、林奇的方式更适合散户投资者,特别是新入场的散户,先从简单的基本面入手——低估、便宜,最合适的策略可以是高股息红利复投,先打好价资投资的基础,再想办法向价值成长型过渡,有些勤奋、有天赋的人经过一定年限,悟了道就可能过渡(涉及到能力圈进化),有些人一辈子也可能只停留在买便宜货的阶段,但即使这样也应学会满足,因为从长期投资的角度,高股息红利复投策略是比被动型指数投资更好的策略,对此西格尔在《投资者的未来》一书已经用历史数据论证。这可能就是“投资简单,但不容易”的一个注解。由于仁兄的文章,引发的一些感想,不足之处,请包涵。

05-09 08:05

建设性观点

05-09 06:37

我认为拿10年还能赚钱,买入时考虑的还是定性的角度会多些,而定量是无法有个确切的数据,就像我们现在到未来10年老龄化,这大家都知道,但是老龄化医药公司就一定业绩会好么,这个是不能确定,有些可能会好,有些可能不好,所以就要思考老龄化哪些医药公司会好,还要考虑ZC未来会不会又来搞出幺蛾子,毕竟是涉及民生的。所以我个人认为用施洛斯的方法还是最合适大多数人的。赚情绪和基本面回归钱足矣

05-09 07:14

感觉巴菲特那样的层次关键还是因为人家太有钱了,随随便便就能买进十大股东,这种普通人是不可能达到的。

05-09 09:08

我看中的就是施洛斯体系的低调务实,感觉我们有可能接近他的投资境界,而巴菲特的境界似乎只能仰望,而且我们不具备巴老的很多投资条件和基础。

05-09 08:27

能学到格施原旨价值投资就算大成功了,巴氏增加能力圈的进阶版价值投资思想只有不世出的天才商业头脑才能做到。

点赞收藏,巴老和施老都是超级多德投资俱乐部成员,格雷厄姆的门徒,早期都是类似的买入低估股票的价值投资逻辑。施老坚持了一辈子这个办法。巴老是在芒格影响下不断进化,买入伟大公司。

05-09 09:36

05-09 08:04

dd

05-09 06:19

复利投资乃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