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效应护城河该如何评估?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建立投资体系的第56篇文章

在投资这个圈子里,似乎人人都知道Facebook(产品)有网络效应,都知道微信有网络效应。

但是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呢?护城河很重要,我们不能靠道听途说或者一拍大腿做判断,所以需要深究一下,就发现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何证明网络效应的存在呢?怎么判断一个产品已经形成网络效应了呢?它的网络效应到底是强还是弱呢?网络效应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该如何判断它的变化呢?

所有的问题汇总到一起,便集中到一个问题上,就是如何评估一种产品的网络效应。

有关网络效应,请参考前面的文章《护城河之网络效应》。

经过持续地思考和搜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从网络效应的概念和特点中,找到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因素,可以用来评估网络效应护城河。

1. 用户增长特点显著

典型的网络效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个是产品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变得更有价值,就会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进一步提高网络的价值,形成了正反馈循环。

另一个是在达到某个临界点后,通常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趋势,如下图所示。

所以当一个产品的用户增长趋势呈现出这两个特点,就是具备网络效应的重要依据。而如果没有出现这样的增长趋势线,很可能还不具备网络效应。

上图中的网络价值增长曲线和下图中的Facebook用户数量增长曲线,呈现出相似的增长趋势,说明Facebook符合第一个特点。

由上图也可以看出,Facebook的用户数量在达到临界点后,呈现出明显的指数级增长,说明Facebook符合第二个特点。

从两个方面来看,Facebook符合网络效应的增长曲线特点,是它具有网络效应的重要证明。

2. 产品市场份额很高

由于网络效应的作用,一旦某个产品在网络效应下取得领先地位,其用户基础和价值会不断增加,这使得其他竞争对手难以进入市场或追赶。

一个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必定在同类产品中具有很高的市场份额,甚至可能是一家独大。

根据Demandsage 统计数据,截至 2023 年 3 月,社交媒体的全球覆盖范围已增至 47.4 亿人。不能用Facebook的几个地区大约有11亿人,47.4-11 = 36.4亿。

截至 2023 年3月,Facebook月活用户数29.9亿。

简单计算可得Facebook市场份额:29.9 ÷ 36.4 = 82%。

因为社交媒体的概念很宽泛,这样统计并不严谨,像Facebook推特同属社交媒体,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可以同时使用而不冲突。

但却足以说明,Facebook的市场份额非常高。

我们再看看最近5年的情况。

根据statista网站的统计,最近5年的用户数据如下。

注:不可用FB,指某些地区用户不可使用FB的社交媒体用户数;社媒减不可用,指用全球的社交媒体用户数减去不可使用FB的社交媒体用户数。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Facebook用户数在缓慢增长,慢于社媒用户数增速,Facebook占社媒减不可用的比例是在缓慢下降的,说明Facebook确实在面临一些危机,但目前仍然占据80%以上比例。

总体来说,Facebook长期以来的市场份额都比较高,也是它具有网络效应的证明。

3. 用户转换成本很高

一旦产品形成网络效应之后,它所带来的价值也持续增加,用户想要更换产品就会付出很高的转换成本。

怎么证明转换成本的高低呢?我想到了用户的参与度和留存率。

但是,这个数据一般公司不公布,所以很难查到。那我们就采用其他能查到的数据代替,用产品的日活和月活统计数据验证。

Meta年报中得到Facebook的日活和月活数据如下。

由图我们可以看到,Facebook的日活和月活数据,已经明显过了高速增长期,但是仍在缓慢且稳定地增长着。

Facebook的日活和月活的比值,则一直在65%~68%左右的区间范围内,并呈现出微增的趋势。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Facebook的用户参与度和留存率是非常好的,用户转换成本很高,这也证明了它是具有网络效应的。

4. 总结

总结以上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到,Facebook用户增长趋势符合网络效应的增长趋势特点,Facebook的市场份额很高,Facebook用户的转换成本很高。

从这三个方面证明了,Facebook有很强的网络效应。

这个方法不是完善的,但可以给我们一个评估网络效应的抓手。

当我们研究一个产品时,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去评估它是否具备网络效应。评估它的网络效应是强是弱?也可以用这些数据去持续跟踪产品的发展情况,看它的网络效应护城河是否发生了重要变化。

你有哪些想法,写在留言区吧。

推荐阅读:《梳理价值投资的体系

分享给朋友,投资不孤独~~$腾讯控股(00700)$ $Meta(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