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制度首次遭质疑,*ST华业到底应不应该退市?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A股市场成立至今已经快30年了,从最初的“老八股”到目前超3700家上市公司,A股市场的发展速度着实让人们感到惊讶,但这么多年来退市的股票还不到100只,“上市难”、“退市更难”,这是人们对中国A股市场曾经刻板而糟糕的历史印象。很多垃圾股利用过去退市制度的漏洞,“堂而皇之”地长年“赖”在A股市场,导致市场新陈代谢不畅,估值体系遭到扭曲,价值投资更是无从谈起。

不过随着近几年来监管层着力完善退市制度,越来越多的“垃圾股”日子开始不好过了,而2019年更是被称为“一元退市”元年,年初至今共有11只A股被强制退市,其中有8只垃圾股是被“一元退市法则”赶出市场的,这是股民自主“用脚投票”的结果,这是投资者的觉醒,更是市场理性的回归。

什么叫“一元退市法则”呢?就是当一只股票的收盘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面值1元时就会被强制退市,这等于是将垃圾股的“退市决定权”完全交由投资者“用脚投票”来决定,不需要任何条件和理由,非常简单粗暴,但却很实用。

然而近期却有这么一家上市公司对这项制度提出了异议。

*ST华业(600240)由于连续20个交易日(2019年10月16日至11月12日)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即1元),触发了强制退市而停牌。就在这生死存亡关头,这家公司展现出了强烈的求生欲,11月20日,*ST华业已经向交易所递交了申请豁免退市的相关材料,为留在A股进行“最后一搏”。

*ST华业由于去年100亿的应收账款被“罗卜章”骗走,让它“一夜成名”的同时,股价也一落千丈。事实上,2019年以来,*ST华业的股价就一直在“面值退市”边缘苦苦挣扎,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其股价便一直在1元附近徘徊,公司为了避免“1元退市”而苦苦支撑,期间上演过三次“死里逃生”的反转好戏,分别是在6月27日、8月13日和9月16日,当时*ST华业的收盘价分别是连续15个、12个和16个交易日低于面值1元,可以说都非常危险,可见*ST华业是真的非常不甘心退市。

俗话说事不过三,这次*ST华业的第四次面值退市危机并没有躲过去。虽然在11月8日,也就是*ST华业股价连续低于1元的第十八天,其股价成功上演天地板,从开盘跌停价0.86元迅速拉升涨停至0.95元,这意味着接下来只需要再来一个涨停股价就能达到1元暂时脱险。但接下来11月11日、12日连续两个跌停彻底断送了*ST华业的求生之路。目前*ST华业股票已与2019年11月13日开始停牌,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公司股票停牌起始日后的15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

既然触发了强制退市,那为何*ST华业还要提出“豁免退市”的申请呢?11月20日,华业资本总经理钟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这两个观点:

一、信息的不对等导致投资者不能全面掌握案件进展。虽然公司早就知道部分资产被追回来了,而且数字肯定要大于30亿元,但因为公安机关办案有保密需求,公司就无法在市场上去披露重大利好。

二、因ST股交易机制的特殊性,个人及机构每日买入单只股票数量不得超过50万股,而卖出并无限制。这就导致了公司在面临退市的情况下,无法及时通过增持方式实施补救,也给部分投机者创造了空间,因此遭遇面值退市对公众投资者其实并不公平。

如此看来,*ST华业这次退市的确发映出目前的退市制度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但笔者认为,相比制度的合理性,更应该重视规则的法治性。套用一句俗话,“优秀的公司都是相似的,退市的公司各有各的不幸”,如果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就随便开“后门”,走“特批”,看起来是更加人性化了,但对于其他已经退市的公司就真的“公平吗”?未来还会不会有更多“委屈”的公司出现呢?

真正对投资者负责的公司,不应该只是在出现问题之后才想着亡羊补牢,而是恪尽职守,防微杜渐,用实实在在的业绩来回报投资者。而且,退市制度只是一个公司筛选机制,真正让你退市的,不是制度本身,而是那些用脚投票的投资者。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