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倍健价值分析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6回复:27喜欢:105

分享:张毅  大湾会价投俱乐部
整理/校对:老虎不吃草/欧阳    大湾汇投资俱乐部
分享时间:2020年10月17日 20:00

未经分享人和大湾汇一致同意,严禁转载!部分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图。

一、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张毅,计算机专业毕业,算是一个IT人士。在2015年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基于量化专门做分级基金的公司。后来分级基金被国家打压了,整个交易量急剧萎缩,我就慢慢开始转到了价值投资。现在基本上是价值投资的深度拥护者,这是简单的自我介绍。这篇报告在初审、复审两次评审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专家的指导以及信息补充反馈,比以前我写的更加客观、更加能够描述公司的现状。 

我今天主要讲行业和公司两个部分。汤臣倍健所在的行业有一些分歧,汤臣倍健公司也有一些分歧。 


二、关于汤臣倍健的行业

汤臣倍健所在的行业叫保健品行业,但汤臣倍健在年报里面一直提到,它所从事的行业叫膳食营养补充剂。所谓膳食营养补充剂主要是指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物矿质,包括维生素、矿物质、钙、锌等。对营养补充剂的定义,它不能代替正常的饮食,也不能代替药物。 

这是基于饮食和药之间的一个品种,上市前需要经过国家的检定或者注册,膳食营养补充剂有个重要特征,不管它的作用怎么样,首先不能对人体产生任何的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的危害。 

(1)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矛盾点与定义

有一部分人认为膳食营养补充剂或者其它的保健品,食补、补品, 到底是不是一个收智商税的东西?这些是行业的分歧点。 

在中国法律体系里面并没有膳食营养补充剂定义,中国法律体系里面定义叫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特殊分类,因为要声称对人体有保健功能、有特殊的功效,所以国家就特别纳入一个保健食品的监管。 

(2)国家对于“保健食品”的监管

监管也经历了一个很复杂过程,在保健品出很多问题的时候,国家收紧了监管,现在又慢慢放开。当前对保健品主要的监管分为注册和备案两种方式,备案是国家指定了原料,这个保健品只能用什么原料,基于原料只能声称有什么样的功效。在这些原料里面,比如碳酸钙、镁、铁,原料已经定好了,每个原料都有国家标准,每个原料能够适应什么样的人群,每天最低用多少,最高用多少,国家都定好了。这个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国家认为是安全的可以卖,这些产品全部是备案制。 

只要不是采用目录里面的材料,就需要进行注册制,注册制的流程会比备案制要复杂一些。中国现在对保健食品的管理应该属于谨慎但略有放开,能够放开的尽量放开,还没有把握的现在不放开。与美国和日本稍微有点区别,更接近于澳大利亚管理的方式。 

(3)汤臣倍健膳食营养补充剂1颗 = 全面营养

营养协会针对7~90岁的人群,每天应该摄入钙是多少,磷是多少,维生素A是多少,B是多少,C是多少,叶酸是多少等等,有一个很详细的表格。世界卫生组织也有一些建议,每天大概要吃二十几种的食物才能够比较均衡的摄入饮食。这些均衡的营养所需要的维生素产品以及各种镁、铁这种矿物质的产品,通过食物是能获取得到。 

大家很熟悉橙子是含维生素C,菠菜含铁,通过摄取食物一定是能摄取得到这些营养。但是为什么这个行业还存在?因为有些人不能每天完整的吃这些食物,汤臣倍健所提供的膳食营养补充剂,它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式。每天吃一粒维生素,就能够满足全面营养的需求,这是我对这个行业、产品的理解。至于收智商岁税的观点,全球人都在吃不至于全球的人民都在被收智商税。 

(4)汤臣倍健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两大特征

从效果的角度看,这个产品也分成两种,一种是体验很好,像健力多,针对软骨素有问题的人群,吃一个月就有效果,蛋白粉也有效果,我自己吃维生素B也有效果。如果本来并不是因为身体有什么问题去吃,只是想均衡一下营养,吃了也不会感觉到效果,只是从心理上感觉到身体得到了营养均衡。所以保健品包括膳食营养补充剂最终的销售促成,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被受教育的程度。个体觉得好就是好,也愿意购买,觉得没啥用就没啥用,这是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跟收入水平有关系,跟可支配金额有关系。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只要保证这个东西不出错,吃点综合维生素,心理上觉得身体营养平衡了,至于它实际有没有效,可以不那么关心。只要不起坏作用就行,有好作用那就OK,这跟收入水平也有点关系,这是这个行业的两大特征。 

(5)汤臣倍健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市场容量

华创证券根据欧瑞报告给出来的数据,到2019年行业规模大概是1600亿。从2005年到2019年是逐步增长的态势。2018年到2019年没怎么增长,主要是因为权健事件,后面会详细讲权健事件。 

保健品进出口协会提供的一份报告,提到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了4000亿,这两个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又找到了盛世华研2019年初的报告,它提供了过去年数的增长,在2017年大概是1500亿。这份报告和欧瑞的报告非常接近,它里面也提到了膳食营养补充剂的规模是在1500亿,而整个保健品的规模是4000亿。结合这三份报告,大致可以推断行业的规模,整个保健品市场可能是在4000亿,而膳食营养补充剂是1600亿的规模。 

膳食营养补充没有官方的定义,周老师说把它定义成中式保健品和西式保健品。我认为未来膳食营养补充剂还是增长可期的,基于刚才对行业特征的表述,有三个原因会驱动行业增长。 

(6)汤臣倍健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增长的三大驱动

第一个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还继续提升,如果不出大问题,基本上是毋庸置疑的。第二个是人口老龄化,年纪大了得多补充点钙,吃骨头汤不知道能不能补钙,但是吃汤臣倍健的膳食营养补充剂,补钙应该大概率是有的。第三个就是消费观念的转变,觉得吃膳食营养补充剂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我个人觉得,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消费这个产品没什么问题,年纪大了补点钙片、补点维生素,应该是会被接受的。汤臣倍健在向年轻人推蛋白粉也卖的不错,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也在转变。 

(7)汤臣倍健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人均份额与排名

根据欧瑞的这份报告,发达国家已经到了100美元每年人均消费,而中国人均年消费现在是不到20美元,这样看还有5~6倍的空间,实际情况需要考虑到中国跟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水平差距。整个行业的增速其实很清楚,中国最近几年行业的平均增速排第一位。

排名第二的是澳洲,澳洲排名第二是因为跨境电商对中国的出口很好,不是本国市场做得好,是靠中国市场出口而产生的排名。

(8)汤臣倍健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增速与规模

参考日本保健食品市场的发展历史,从1987年开始到2005年将近20年的时间,日本的保健品市场呈现相对快速增长的态势,到了一定的时候也进入饱和状态。消费量上升到每年人均100美元,可能没有更多的人再去消费保健品。

根据日本的经验,我们觉得中国在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域还处于起步期或者成长的初期。日本1987年人均的 GDP已经得到2万美元,我们现在是1万美元。如果人均GDP还继续往上涨,大家收入水平提高,理论上会出现像日本、美国这样的趋势。在需求增加的过程中,还要看汤臣倍健能不能抓得住,俘获消费者。

就目前来看,汤臣倍健2019年排名第一,在2017年汤臣倍健排到第三或者第四,2017年市场份额只有6%,2019年市场份额到9.9%,说明公司在这个行业里面有增长,2019年的权健事件确实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9)汤臣倍健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竞争“对手”

2019年汤臣倍健排名第一,第2名是无限极,第3名是安利,第4名是完美。无限极、安利基本上都是直销,只有汤臣倍健属于分销,这一年分销通过渠道商销售战胜了直销的领域。汤臣倍健线上的对手和线下的对手完全不一样,线上也有跨境电商、也有非跨境电商竞争对手,比如修正是从药业转过来的,Swisse和澳佳宝都是跨境电商。 

线下汤臣倍健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安利和无限极,无限极在2017年排名第一,现在汤臣倍健排名第一,汤臣倍健所面临的竞争不止这两个对手,澳洲、美国、欧洲的产品通过跨境电商也流入到中国市场。 根据我们的研究,通过跨境电商购买澳洲的Swisse、美国的 NBTY、欧洲德国的产品,这些产品不需要在中国拿注册和备案证,只需要在本国当地拿到经营资格证就好了,这就给汤臣倍健增加了一些对手。

2019年权健事件发生以后,整个行业风声鹤唳,市场营销不让宣传产品功能,保健品产品重新梳理,把直销行业所有的产品都查了一遍,差不多砍了一半产品不允许卖,对直销行业打击很大,所以2019年保健品行业没有什么增长。 

(10)行业相关政策对公司影响

医保为了控费,有些药店不能刷医保,购买保健品不能刷医保是合理的。但有些地方的政策规定,药店除了药以外,保健品、化妆品、日用品都不能去卖。这个趋势今年有所缓解,大家可能认为保健比药走在前面,保健做好了就不用吃药,医保的压力更低。事情往后再发展,应该还是会允许卖保健品,但不能刷医保卡,这是大概率事件。 

2019年1月1号国家发布了《电子商务法》,规定所有的代购都要提供发票、要交税,意味着很多原来个人代购没法干了,法规还要求渠道对售出去的产品做担保,如果卖出的产品有问题要担责,导致整个代购团队迅速缩减。

(11)汤臣倍健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会不会像其他行业强者恒强,集中度向头部企业越来越集中?这里面也分几种情况,日本最大的一个保健品的品牌占比只有5.9%,前三大总共加起来可能就十点几,集中度不是很强。美国最大的是自然之宝,2019年预计占比5.8%,前三个加起来13%,品牌集中度不是很高。澳洲相对好一点,澳洲前三大能够做到二十几,这跟澳洲的管理体系有关系。澳洲是以注册为主,少量备案,中国现在的方式比较像澳洲,这是监管的问题。

保健品的毛利率很高,成本很低,意味着诱惑太多,修正药业主业做药业,也要进入保健品领域。新来的竞争者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品牌的影响力,这也是导致品牌分散比较重要的原因。另外一个原因产品比较同质化,比如矿物质、维生素、蛋白粉,大家产品差不多。一些个性化的产品相对比较小众,比如在运动领域、在减肥领域。大众的产品要做出差异化比较难,销售主要靠广告,广告做得好市场份额就会提升一下。这几个原因造成了整个行业集中度不高,澳洲因为监管比较严,集中度相对比较高,但第一名也就是占了15%。 

(12)汤臣倍健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替代品”

就目前来讲,保健品一直就有替代品,橙子也可以补充维生素,药店里面也有一些处方药维生素,吃起来比较难吃,应该是单个只含维生素的产品。但是为什么这两种没有流行呢?第一个还是方便,综合维生素吃一颗ABCD都给补了,产品做得还比较润滑,吃的还比较舒服。蛋白粉也是这样,摇一勺吃起来比较方便。 

第二个还是商业利益的问题,药店里面处方药维生素卖几块钱一瓶,没有人愿意卖的。处方药维生素是化学合成的,保健品宣传是从动植物天然提取的,而且它是复合维生素,消费者自己搭配复合维生素不现实。目前来讲,膳食营养补充剂是有价值的,这个价值有多少取决于消费者听到多少宣传,被教育了多少。

三、关于汤臣倍健公司的创始之路

公司创始人梁允超在2002年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开始独立创业,中间也有一些曲折,到2008年他把创业那些公司都整合起来叫汤臣倍健。 

梁允超生于1969年,1991年毕业分配到国企,到1992年他不想在国企待了,辞职去太阳神干了三年,到1995年他就迫不及待地出来创业了。太阳神也是做保健品,梁允超在太阳神负责市场部工作,创业的时候他并没有做太阳神一样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看,创始人的魄力、能力很强大,1991年能够跳出来干,从国企跳到民企,干了三年能够出来创业。创业的时候也没有完全借用老东家的能力,太阳神的产品也是错位的,人品也不错。

在公司变成股份公司的时候没有一家VC,只有以梁允超为首的6个一开始跟他创业的自然人。

《从优秀到卓越》的书中提到,优秀经理人的三个特性,一个是要谦虚,一个是要专注,一个是要以公司利益为优先。他从1992年出来工作就做保健品,到现在还在干保健品,28年持续专注做保健品,这是公司创始的情况。 

(1)汤臣倍健公司的产品

从品牌的角度来讲,公司现在策略是一个主品牌汤臣倍健,汤臣倍健包括传统的维生素、蛋白粉、矿物质,公司想打造4大单品,其中有一个健力多氨糖软骨现在已经是10多个亿的单品。健视佳缓解视觉疲劳,健甘适做护肝,收购澳洲的LifeSpace的益生菌,其他几个品牌有健乐多,自然之宝,这些还没公布收入,对整体销售意义也不大,总体来说品牌产品的情况大概这样。 

(2)汤臣倍健公司的销售渠道

2019年公司销售的主要渠道80%在线下,包括药店、商超、母婴、健身房等,其中药店是占绝对大头。到2020年上半年,线下份额稍微下降了一点,线上从20%升到了23%。公司在2010年上市到2013年铺了很多线下药店,基本上把很多连锁药店铺满了,这是当时打下的基础。到现在为止, 80%收入还是来自于线下,虽然线下的销售整体在萎缩,但还能够占个百分之三十几,线上和线下占比已经差不多了。现在线上已经超过药店渠道,直销2019年也在下降,大概是这么个情况。现在基本上就是直销、药店和线上,从趋势上来看未来还是靠线上。

(3)汤臣倍健公司的增长速度

汤臣倍健从2009年的收入是2个亿,到2019年是做到了43个亿,10年的复合增长是21倍,收入也是增长也是非常快的。公司整个历史上利润每年都是增长,而且经常是从双位数增长。公司创业到上市之前,年化的增长将近是90%,非常疯狂。从2002年开始到2008年成立股份公司期间是90%年化增长,上市以后前几年是100%年化增长,基本上这10年是接近30%的年化增长,只有2006年利润下跌。主要原因是线上和线下的冲突,产品有点混乱,后来也调整过来了。

(4)汤臣倍健公司的费用情况

公司主要的费用在营销费用上面,在营销费用里面最大的支出是广告费用,包括工资市场推广费和终端经销费。公司的研发费很低,营销费用十几亿,研发费用只有1点几个亿,显然公司是靠营销驱动,不靠产品驱动。 

(5)汤臣倍健的线上线下的人均消费量

未来公司在空间的扩展方面,中国的膳食营养补充剂人均消费量差不多是美国、日本甚至台湾的1/5,未来可能还有5倍的空间,即使保守一点算3倍,也还有成长空间。唯一的问题是公司本身能够获取到多少的市场份额,公司是线下渠道绝对的龙头,在药店它占到了35%的市场占有率,远远超过第二名,在线上竞争压力就会大一点。我经常会在线上搜一下维生素,第一次搜是去年,搜出来的前8款里面汤臣倍健占两款,其他是修正、惠氏等其他品牌。今年我又去搜了一下,汤臣倍健还是两款,但是其它的几款又换掉了。今天我去搜了一下又不一样了,排名可能跟搜索有关系,说明线上压力挺大,但是汤臣倍健在线上目前也做到第一。 

线下也有一些药店在做一些贴牌,这对汤臣倍健的威胁应该不会太大,看上去这个产品门槛很低,要想把品牌运作起来,完整的让消费者理解有难度。汤臣倍健的核心优势,第一个是线下还是占着的主流,汤臣倍健产品还是摆在比较中心的位置,药店不能刷医保消费者慢慢会接受的。第二个它线上确实也很强大,这次把线上的总经销商的公司也收到了自己旗下。

(6)汤臣倍健公司的产品备案注册证书

产品分布采用备案和注册,备案需要提供一些资料,说明成分、产地等信息。注册就需要一个过程,比药品可能会简单一点,但病理实验也有很多东西要做,拿注册证不容易,基本上3~5年才能拿到一个证。公司目前在证书上面遥遥领先其他对手,在药店销售往往要蓝帽子,证书在药店销售比较重要。公司今年有公告,上半年拿了二十几个证书,说明整个证书恢复在进行中。

(7)汤臣倍健公司的管理 

汤臣倍健从上市以来一直在做股权激励,2019年做了两期的股权激励,第一期是给中层及核心人员,包括副总经理这一层发了36个人,二期中层及核心是103人,范围覆盖比较广。公司发期权并没有折价,很多公司发期权会根据当前价折50%发,这样不管业绩好不好,只要拿到期权的股权就挣钱,汤臣倍健每次发是按当时的股价,未来能不能挣钱看公司的股价能不能涨。  

(8)汤臣倍健公司的人员创收利润 

从人员的角度看,汤臣倍健人均能够创收的利润是将近四十万,整个全员的工资,总共是2500个人,人均薪酬支出是24万,应该在A股里面还算不错。 

其中销售人员的支出是40万,也就反映了公司是以销售为导向的一个公司。公司的董事长是梁允超,总经理林志成2011年加入公司,之前他并没有显赫的工作的经历。2011年加入公司以后,2015年被升为总经理,说明整个公司比较喜欢从内部培养人才。 

公司另外一个高管叫汤晖,创业初期开始在公司任职,汤晖2017年的年薪是400多万,2018年就到了1600多万,也有投资者提出疑问,公司的回答是汤臣倍健药业公司的董事长,分管汤臣倍健,现在健力多也归到汤臣倍健,业绩做得好,有年终奖金方案。 

(9)汤臣倍健公司的分红比例

最近几年分红比例是很高的,最近几年接近百分之70的分红,这个分红比例是比较高。在2019年的时候出现高管集体减持行为,这个情况要注意一下。 

(10)汤臣倍健公司的矛盾分歧点

公司的一个分歧点是收购LSG公司,LSG是澳大利亚做Life-Space益生菌的公司,它的净资产是1亿,收购价是35亿,看上去PB比较夸张。 

后来我们又仔细的分析了一下,从PB的角度不算太夸张,澳大利亚的保健品公司净资产都很低。从PE的角度,公司估值还是稍微高一点,动态PE当时是38倍,LSG只做益生菌,大家对益生菌未来的增长预期会更高一点。 

LSG收购是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汤臣倍健只占了百分之五十几的股份,后来LSG经营的情况也不好,公司还是增发股份给其他股东,100%的持有了LG公司。在LSG业绩不好的时候,公司还收购了LSG100%的股份,这是第一个大家对于公司有诟病的地方。

第二个诟病的地方是,2020年6月25号汤臣倍健又发了一个新的增发预案,要增发36亿,公司目前现金就有20多亿,还要补充流动资金。深交所也给公司发了一个函,要求公司详细说明增发细节。 

公司回复里面有一些牵强的地方,也有好的地方,比如产能已经到80%了,扩张计划是合理的。测算预期收入的时候,按过去三年的平均增长值30%,预测未来的平均增长也是30%,以这个目标制定未来资金需求。群里有老师也发过调研报告,公司下的营收增长目标是15%。这是稍微有点矛盾的地方。 

四、汤臣倍健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总结

膳食营养补充剂全球人都在吃,我认为还是有用的,这个行业的集中度很难提高,是因为产品成本很低,毛利率很高,很多人都想进来。但是想进来也没那么容易,要让消费者接受,要教育到消费者服用产品。懂行的人都知道保健品维生素含量成分是什么,要让普通消费者能够区分清楚有难度,行业内公司的营销能力比较重要,这是对行业的总结。


五、汤臣倍健的公司总结

公司过去十几年间的成长都非常好,财务数据也很好,经营现金流非常健康。公司目前的几个行为大家有争议,一个是LSG收购案是不是卖的太贵了?有没有在转移资产疑虑? 

第二个,为什么在相对来说现金还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还要做增发。 

第三个,公司收购了广州麦优,麦优是公司线上渠道的总经销商,上半年就有6000-7000多万利润,今年肯定超过一个亿。实控人就是公司最早的小股东,公司突然收购这个公司80%的股份,如果麦优公司在互联网的渠道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他凭什么轻易的把80%的权益就让给公司?我的理解是,把一个好公司装入上市公司,算是对于投资者认为LSG高价收购LSG公司的补偿。 

为什么要把麦优公司装入上市公司?我去互动易上也问了,公司的意思是,收购以后跟麦优公司就完全捆绑在一起了,类似收购了一家互联网营销团队。 

现在公司的市值是358亿了,如果按照去年11亿(去掉商誉减值)的利润核算有30倍,今年底利润能增长15%,目前估值比较中性化。按照行业的发展以及最新一期股权激励的目标,公司未来做到15%的增长问题不大,如果估值不变,三年挣60%。

问答环节

Q:请问它研发投入占比多少?在行业排位?对比国际巨头差距在哪?

A:研发占比非常低,大概是有1个多亿的研发,43亿的收入。国际巨头现在已经没有了。GNC业绩不行,NBTY破产了,这是已知事实。

老梁原话是公司在研发上和国际很多机构都有合作研发和临床,在行业中是遥遥领先的。但是我个人来看,相比一些药企研发费用上来看似乎不高,NBTY是退市了,以前是十年七十倍大牛股,子公司健之宝和小汤之前合资最后不欢而散。


Q:2018年8月汤臣倍健花了35亿元左右收购澳洲益生菌品牌Life-Space Group,2019年就计提商誉减值10亿元及无形资产减值5.6亿元。收购到减值才1年时间是什么原因呢?

A:因为电子商务法让个人代购全部下线了,相当于LSG公司很大一部分代理商瞬间退出。今年LSG的澳洲和国内部分还是不错的。商誉已经存在了,减不减其实无所谓。如果life-space在国内打造成10亿大单品,收购还是值的,一切还没定论。中国还有机会,很多行业中国都处于成长期,这就是投资中国的魅力。


Q:预期它有多少年发展期?

A:目标10年,先观察5年。再观察一个单品,益生菌,中国益生菌补充剂处于高速增长期,5年复合增速21%。根据欧睿数据,2019年全球益生菌补充剂行业规模61亿美元,5年收入复合增速9.2%处于稳步增长期,其中美国是益生菌补充剂最大消费市场占比36.93%。其次是中国9.97%,差不多是41亿的市场,对标2019年美国、日本益生菌补充剂人均消费额48元/年、25元/年,国内益生菌补充剂市场有8-16倍成长空间。life-space在天猫是益生菌第一。


Q:蛋白粉、健力多是公司的两大单品,往后看还有哪些能有上10亿以上国内销售额的潜力大单品呀?

A:公司现在有个健甘适,稀缺批文,中国唯一一个护肝保健品,而且公司说后面也不会批了,今年才上市。益生菌有可能成为大单品,其他两个目前来看潜力还不行,公司说要每隔1-2年打造一个。


Q:LSG国内才开始铺货,竞争也有跟合生元直面,国内上10亿会不会需要比较长时间?

A:未来的事情不可知,公司说在研究抗衰老。从投资上说,未知事物不考虑其估值,需要时日,LSG今年预计达到2个亿。


Q:汤臣倍健怎么每年四季度都亏损?然后把发货量算到下年一季度,广告费用不能按季度平均摊销吗?

A:17-19四季度亏有个原因是减值,健之宝、大姨妈、蓝海之略这些


Q:2020年四季度能扭亏?2019年上市公司还说四季度能扭亏结果还是亏损。

A:去年也是减值确实没想到。四季度亏损如果是经销商奖励,估计得到全年才好算,如果是资产减值,那没办法平摊。这个其实去看财报可以算出来是哪个引起的,有朋友有精力可以研究一下各季度营销费用和资产减值,基本可以得到结论。LSG减值我觉得公司应该是知道,如果公司不减值问题也不大的,他可以说再看一下,减值没有强制规定。但是除开LSG还有几千万减值,今年4季度应该没有,毕竟这个属于意外。

4季度今年会盈利的几个点,1个是收入目前的信息来看会比去年有个很高的增长。2是今年目测没有减值,除非又来个啥几千万的小减值,因为公司前些年投资的多,确实有些不尽人意,但是都是小的投资,也减的差不多了。不利因素是4季度费用可能比往年高今年。

这个问题我觉得不是特别重要,但是商誉减值反馈出来的问题是公司喜欢投资,但是投资又做的不好,也就是挣来的钱糟蹋掉了,这个表现不好。


Q:今年四季度费用要上升?

A:因为今年上半年投入的比较少,三四季度费用会高一些,但是全年费用率不会超过去年。因为疫情今年收入也滞后一些,一季度营销费用下降,后来应该也补不了了。一季度没有营销投入,公司的自然动销也还不错。当然疫情也帮了忙。


Q:往后渠道结构呢?药店会下来些,母婴线上占比向上,更均衡些?

A:肯定重点观察线上,线下的点位增长有限。公司还入驻线上总经销商,广州麦优,一定是要重点发展线上,广州麦优公司人员和各方面利益全部包含进来了。


 @今日话题   

 $汤臣倍健(SZ300146)$   $长春高新(SZ000661)$   $恒瑞医药(SH600276)$  

全部讨论

2020-10-21 11:37

未来五年15%的复合增长基本上问题不大。主要担心点还是在于增发,鉴于公司有乱投资的前科,还需要观察这次34亿增发到手后怎么花,会不会又投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如果是能力问题倒还好说,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会好的,就怕通过各种投资输送利益掏空公司。一边大手笔分红一边增发摊溥股份,本质上是大股东变相减持。

2020-10-21 16:09

大存大借通常是很诡异的,当然定增不是借款,但是也是公司需要资金,不觉得有问题么,全年销售40多亿,账面现金20多亿,毛利率又很高,生产根本不用多少钱,研发费用一年才1个多亿,收入每年翻倍涨,生产经营需要的钱都够了,那这20多亿现金说生产经营还不够,那真是有点太牵强了,感觉公司财务上的东西了解的并不是太透彻,尤其是收入上,有分销商的,有直销的,还有线上的,收入确认上起码应该给个比较明确的解释,有没有年底压货给经销商,直销的人的情况,线上收入一般在什么时候确认等等,分销商和直销退货的情况,以及分销奖励如果是商品的话,是不是直接确认收入了等等,这些如果不清楚,商业模式和财务数据其实都少一块东西,甚至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2021-05-04 06:12

管理层诚信让人放心吗?

2020-10-21 15:50

收购LSG的定增是一揽子方案里的内容,事先就约定好了的。并不是“在LSG业绩不好的时候还买了100%的股权”。

2020-10-21 13:02

到底有多牛,看看就知道

2020-10-21 12:09

让小编改,7-90岁儿童

2020-10-21 11:07

写的很全面,学习了!$汤臣倍健(SZ300146)$

2020-10-21 13:01

图片评论

2020-10-21 11:54

还有一个趋势是保健品食品化,快销化,现在汤臣在卖各种软糖。。。

2023-06-13 22:25

现在还有跟踪汤臣倍健吗?LSG好像放量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