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百倍,我的投资历程回顾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98回复:56喜欢:351
作者:U兄-万亿孤独之路

      弹指红颜老,十年一瞬间。从2005年大牛市开启到2015年的急熊谢幕,不觉间我又老了十岁,岁月催人老呀。技术投资者喜欢收市后复盘,我作为价值投资者也喜欢复盘,只是我的复盘不是以日为单位,我复的是近五年近十年甚至是半辈子的盘。


投资启蒙书
      九零年开始接触投资,所谓接触投资,其实也只是很偶然的一个机会看了一本书,就此改写了我的一生。这本书是介绍复利投资的,全本书核心就讲了一条复利次方公式:Y=X^n。然后就开始举例子某某某持有某某股票多少年后成为了千万富翁的故事。以今日的眼光来看,这本书写得相当简陋,但这是九零年呀,对我来说,当时是一束智慧强光照射在我身上,每个脑细胞都大张,令我突然打开了看这个世界的视野。
      大概记得书中举例是这样,每年投入一千元,每年收益10%,50年后复利是超过100万!当时胸无大志的我,觉得这一百万已经是天文数字,非常知足。假如你寿命足够长,还能复利到一千万!
       从此以后,我就已经规划好我的人生路线:努力工作,每月的工资投资股票!这就是我投资生涯简陋的开端,我就是一张白纸,没有要成为亿万富翁的雄心,甚至没有年赚20%复利欲望。根本不认识巴菲特,根本也没有价值不价值的投资一说,就是知道每月收入节约买股票,幻想五十年后可以有百万家财退休。虽然此书写得简陋,却命中了两个关键点:一是10%的年收益率,二是买入长期稳定的大公司(此书是美国翻译,举例都是IBM可口可乐这类的公司)。
        我很幸运的第一本投资书不是技术分析,这本投资启蒙书对于一张白纸的我,打下了好基础:
       首先我已经接受10%这个十分合理的年收益率,在我以后的投资生涯中,从来不会对投资收益有过高的预期,心态十分良好。
      二是我知道要买好公司大公司,不碰不确定性的股票。
      三是要耐心长期持有陪伴公司成长,从来没有想过一夜暴富,想的是五十年的复利,
换手率超低
     还有要节约开支,所有的现金都投入到复利这个游戏之中。
     这几点成为我日后走上价值投资的基石。投资不仅仅是投资,它的思想已经影响到我的人格思维:做事长远规划,生活简单节约,维持身心健康长寿。这些思想初形在很多年我累积投资及生活经验之后,慢慢形成了我的整个的投资哲学体系。


      虽然这十年平平淡淡,但没有这前十年的积累,我想没有后十年的爆发。这让我想起了毛竹,四年才长几厘米,却在最后一个月里长出十几米。头四年它不是没有生长,而是在不断长根,积累后劲。

十年磨一剑
       九零年到2005年,是我投资生涯的潜伏期。一方面是没有钱投资,原始积累需要时间慢慢积累。另一方面也是家庭原因。父亲是改革开放经商比较早的一批人,一直在做些小生意,我也是一边帮忙一边继续幻想以后的投资生涯。虽然是做些小生意,但这个过程我养成了实业的眼光去看待投资。可以说,我是先干实业再干投资。没有干过实业的人去搞投资,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当时也没有投资一说,更没有价值投资一说,就是炒股嘛。很多大神跟你吹嘘什么他九十年代就开始价值投资赚了多少多少,都是屁话!一是当时的股票都是很贵的,二是所有公司都刚刚上市,没有经历时间的考验。那年万科还在卖杂货,谁知道它后来发展这么大?!刘元生也是几次想卖万科,当时政策不允许,被逼绑架成价值投资祖师爷。当时根本就不存在价值投资这个概念,大家都是盲人摸象,牛市来赚了钱,熊市又亏去了。
        跌跌撞撞之间,我经历了几轮牛熊。这个过程慢慢修正了我五十年持有的想法,后来发展成为以价值投资结合周期投资的大波段式价投
       这个时期写得比较少,一是时间久远,也没有做出什么出彩的投资事件,另外主要是在做实业,投资是副业,这个时期也没有统计到底赚了多少钱,收益率多少。小生意赚了钱便往股市里投,最重要的过程是经历了几个牛熊,积累了原始资金。

一鸣惊人
       潜伏了十多年的学习,我的投资生涯在2005年后波澜壮阔地开始了,也开始的正式的投资统计,2005-2015十年间取得了超过百倍的收益!当然,这是事后的总结,我在2005年时候哪知道十年之后会发生什么。做投资不要(也不可能)去预期后面发生的事,我们能够做的只能是应对就像当年当兵的外公,他说他们部队打仗总是团长做一套战胜的方案,副团长做一套战败的方案,参谋做一套久攻不下的方案,各种方案应对各种情况。
        2005年是我投资生涯重大的开启年,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的是后面0607年的大牛市的出现,必然是我十多年的潜伏,原始资金的积累,一眼看到股票的便宜,毫不犹豫的全仓。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2005年的我,还是那个谨慎的我。全部积蓄几十万,就投了万科跟民生。从来没有想过它们什么时候走牛,它们什么时候走牛不是我们可以预测的,这是不确定性。而我看到确定是,它们是经时间证明是好公司老股票,股价已经很低,市场熊了几年十分低迷。这些都是确定性,都是可以看到的,我毫无疑问。
        买完股票就没有我的事了,专心投入到实业当中去了,该干嘛干嘛。
       大盘不知不觉间从1000点涨到3000点,毫无声色。3000点后人们开始关注股票,我已经从收音机,报纸杂志上看到各种信息,人们开始狂热,我也开始思考退出问题。直到大盘5000点,我也完成了10倍收益,我就完完全全空仓了。运气好的成份也是有的,这一轮牛市之中银行与地产的轮动比较明显。首先是地产启动,然后是银行,又到地产接力上涨,又到银行补涨。我在轮动之中赚取了超越大盘的收益。而非常幸运的是,我在5000点时抽身而去。当然这是后话,要知道后来大盘继续涨至6000多点,当时是多少有些眼红,老婆也老是唠叨我当时要是不卖多好。我不是神仙,我只能赚取属于我利润,牛市卖出后不要悔,后面再涨多少也不要管了。(不要以为我很神,2015年今年的5000点我就没有跑,一股没有卖,满仓暴跌,这是后话,后面再讲。)

       2007年5000点空仓出逃后将近一年,看着股市从6000点跌到2000点,别提我感觉有多爽了。看到满地都是黄金呀。也就开始抄底行动。这时选择了买港股,因为生意关系资金都转移到香港了,所以买港股比较方便。当时选择了07年号称股王的阿里巴巴,金融危机时08年时阿里巴巴股价已经大跌了80%大概是7港币,还有蒙牛受三聚氰氨事件也一天时间大跌70%也是7港币左右,没错,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记错,是一天跌了70%,所以我就开始抄底大行动。你以为我很牛B,错了。我抄底之后,阿里巴巴又继续大跌了50%,蒙牛也继续跌了40%(我印象中大概数据如此,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查)。这是我没有预计到的,不过我的应对方案就是,没有融资没有利息,装死不管,专心去继续干事业,我已经做好长期持有作战的准备。可能是上帝保佑,后面的发展也是超出我的预期,短短几个月后,阿里巴巴及蒙牛开始大涨,同时涨至21港币,我最后以三倍获利了结。因为此时,我自认为找到了更加好的投资标的:国美电器。

       说起国美电器,不得不说苏宁电器。苏宁电器从上市开始我就跟踪关注,但一直没有买,就是因为贵,太贵。当然市场不断打我的嘴巴,苏宁尽管上市时的PE很高,但它的业绩常常超出预期,股价涨完一倍又一倍,整整涨了几十倍。但我也只能安慰自己,不属于自己的钱,不要眼红,只赚你该赚的部份。


(很多单都扔掉了,因为地下搞的外汇金额太大,大家懂的,只留下几张纪念一下这场战役,当时想是做人低调)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正因为对苏宁电器的长期跟踪,让我对国美电器也十分了解。而黄光裕事件为我投资国美电器提供了机会。国美当时的市值只有苏宁的几分之一,我在1.8港元全仓国美之后也开始套住了,一买就套似乎是投资人的永恒规律。市场我无法猜测,只能去应对。睡倒装死及无融资利息是我自认为最好的方案。然而一年后国美涨到3元多,我也以近一倍获利了结。


       我并不是为了卖而卖,是因为我找到更高性价比的标的。卖出国美电器除了因为有不错的利润外,更重要的是此时史称最严地产调控开始了!地产股跌得面目全非。当时主要买的是中弘地产。
       虽然事后再看,很多当时预测都错了。但正是我这种详尽的研究,加强了我持股的信心,安心被套。我一直都说,不操作是最大的操作。不操作的只是买卖这个行为,真正的操作在于调查研究,在大脑中演练。不断的演练,机会来的时候才能抓得住。
       本来中弘也是长期作战准备,但由于研究比较充分,预计到当年业绩会非常好。结果的确如预期,业绩快报一出来,预增几倍,瞬间几个涨停,跑了。请叫我U跑跑。当然不是为了跑而跑,而是我又找到了性价比更高的保利地产。中弘有业绩炒作了几个涨停,而保利还趴着,进入了保利之后,又很幸运地涨了一波。中弘保利加起来的复利收益翻了一倍。这时时间已经进入到2012年中。
查看原图
       2012年,史大侠增持民生银行,我等小散也开始跟进。当然最重要原因是保利已涨了,民生还没有涨,又在价值投资的前提下进行了波段轮换。

查看原图
       买入民生后不久,银行股开始启动,有史大侠概念的民生更是领头大涨。民生成本在5元左右。

        后来2013年民生涨到10元多,而此时我又找到了便宜40%的民生H。便搬砖过去民生H。民生H便宜40%,如果民生H上涨40%我就赚大了,当时我就是这种思维。只可惜我猜中了结局,没有猜中过程。民生A与民生H一年后同价了,不是以民生H上涨完成的,而是以民生A下跌完成的。所以这一年我其实是白忙活。不过至少,我保住了涨幅,在民生A大幅回调之后,民生H没有跌,民生A翻倍的果实保住了,万幸!时间已经到了2014年中。应验了那句老话,涨多了是要还回去的。






       由于A股回调,大盘2000点多空争持,2014年中找了个地下钱庄HKD换成RMB,这时我搬砖回来兴业+保利。买入后不久,大盘开始启动了,开始一波大盘股行情。保利从5元成本涨至15元,兴业成本从10元涨至20元。而这时浦发还在17元,又搬砖了。17元全仓浦发。这时大盘5000点。前文说到,5000点我一股没有卖,只是搬搬砖。随着大盘满仓暴跌。幸好我没有一分钱的融资,但我的朋友从几千万打爆了剩下三百万。为什么没有逃?怎么逃呢,银行股一直没有涨,浦发连10倍PE也没有,逃个毛,这样暴跌我也认了。如果时光倒流,我还是选择继续持有,没有看到卖出的指标就按兵不动,这就是纪律。也是我的强项,睡倒装死吧,享受股息,偶然搬搬砖。最近浦发在富X保险增持后,反而比兴业贵了一元。一来一回我搬砖赚了四元!虽然目前兴业在14元,但对于我来说是相当于18元的股价市值了,所以这轮大跌我没有什么损失。谁知道未来兴业不会反超浦发呢,只能等待这偶然好运气吧。

       另外我原来预期是按照0607年的操作方式,不断的在地产与银行之间进行轮换(假如有这个运气的话)。保利已经从5元涨到15元,兴业才从10元涨到20元,浦发更是只有17元,多好的轮换机会。我预想是银行回涨之后,又换地产,如此循环,像07年行情一样操作。可惜事与愿违,牛市早逝,唯有寄望下轮行情。


投资大事记
主要收益大概倍

05-07年大牛市银行地产轮动收益
10

08-09年阿里巴巴及蒙牛
3

09-10年国美电器
2

2010-2012年中弘地产保利地产
2

2012-2015民生A、民生H,保利,兴业、浦发轮流搬砖
4

累计复利
480



       其实我08年以来一直满仓,只是在投资标的中不断轮换,没有空仓。而且我觉得我的投资比较大气,着眼点都是要翻倍,不会纠结于一二十个点的利润。这样才能留给自己足够的利润空间即安全空间。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价值波段操作。

      总结我近十年所取得的投资成果,也是一个缘字。我能取得大幅超越大盘的收益,核心是靠不断切换性价比更高的股票。比如2012年我先买保利,保利涨了,然后切换到民生,轮到民生涨。这样取得的高额的收益,老实说就是一种运气,就是踩中的狗屎运。也有可能我买进保利之后,全世界都涨就是保利不涨,这也是可能的。我也只能随缘,坚守保利到底,相信结果也不会太差。但既然缘分到了让我有机会猎取超额收益,我就要把它抓住。

       后编:有很多人质疑,也有人愿意相信。这很正常的事情。大家当故事看看笑笑就完了
       我自己也从来没有预期取得如此高的收益,运气成份很大,不具备可复制性。关键是希望你能从我的经验中领悟到一点点东西,那么我便功德圆满。
----------------
如何获取20%的年收益率。
作者:U兄-万亿孤独之路

        首先看看历史数字,对过去200年的股票历史收益的统计,平均收益是10%。另一个数字是,像巴菲特、林奇等世界级的投资大师的年收益大约也是在20%-25%左右。巴菲特对股东说:他保证连续50年的时间里,收益率是15%,其他的他保证不了。看完这些数字,希望你对自己在股市里的收益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10%是一个平均收益,为什么是10%呢?如果从实业角度来看,也不难理解。买股票其实就是投资实业。在实业之中,利润率基本就是维持在10%左右。利润高于10%,其他资金就会大量进入到这个行业,增加竞争,导致利润率下降。利润率越来越低,资金流出这个行业,竞争减少,利润率再次上升。所以在实业中10%是一个资金比较认可的心理收益率,行业的投资收益就一直围绕着10%进行上下波动。投资股票就是投资实业这个本质,在长达200年的投资时间中,抹平了所有的波动,所以最终股市收益就贴近实业的利润率。 当然,10%是持有所有股票一动不动的长期平均收益率,这是一个懒人收益率,只能说是投资股市的入门级别的收益率(当然这个长期收益已经战胜90%的基金经理,所以买基金的人最好考虑清楚)。只要你适当地作出一些聪明的选择,还是可以超越收益率。

      本人的投资理念,全部来源于一条公式:股价=每股盈利X市盈率

      这个公式指导着我全部的投资理念。从这个公式可以很直观的看出,要获取最大利润,当然是要每股盈利与市盈率最大化。

一、关于每股盈利。 每股盈利这个东西本质就是上市公司的每年利润,当然是越高越好。所以这个公式决定了,我们一定要选取优秀的行业领导者。强者恒强,优秀的公司的利润总是随着时间创新高。它有好的管理层,优秀的团队,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大家都要选择它的产品或者服务。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优秀公司它的利润不断创新高是大概率事件。选择优秀公司是根本,是本质。万一选择了个垃圾公司,每年盈利倒退,亏损,即使你市盈率再大,乘出来的股价也很小。
       另一个关键点是,选择优秀的公司,即使你不小心在市盈率过高的情况下买入,但随着优秀公司每年盈利不断创新高,最终你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根据对各国优秀公司的收益率统计,优秀的行业领导者平均收益率在15%左右。是的,全部的上市公司是10%的收益率,而只要你选择一些行业领导者,这个收益就轻松提高了5%。这是天与地的差别。10%的五十年复利是117倍。15%的五十年复利是1083倍。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不是技术的“技术问题”:如何选出优秀的公司。毕竟有时信息不是对称的。其实用常识就可以选择出来。选择你身边经常看见的产品,经常接受的服务。在你觉得有前途的行业选择几个市场占有率最高,口碑好,讲信誉的公司。这样选择下来,大概有四五十个公司。这四五十个公司就成为了一个“优秀50指数”。上面说了,与其投资他人的基金公司(每年亏损也要交管理费),不如投资自己零成本的“优秀50指数”。哪怕你随时买入,一动不动,长期下来收益率就趋向15%。时间是好企业的朋友,会帮你抹平所有的波动。同时可以享受投资选股的乐趣。概率是一个很准确的事情,这些优秀的公司继续优秀下去的概率是很大的。当然每隔几年,可能会有几个公司开始走下坡路,即使倒闭了10个8个,只要还有40个继续优秀,我们就赚大了。我们也可以及时更新我们的“优秀50指数”,每年淘汰一些,新选一些(当然别养成频繁换股的习惯,要设定自己的纪律)。

 二、关于市盈率。 市盈率是老生常识的词汇,说得我们很多人都麻木了。所以我更愿意用它的本质来表达:市盈率就是你收回投资的时间。10倍市盈率就是用10年时间来收回投资。20倍市盈率就是用20年。永远记住,投资股市就是投资实业。假设有一个好朋友,拉着你一起搞个什么公司,告诉你这个投资20年后可以收回,你会投吗?我想不是傻瓜都不会投资一个20年才回本的项目。现实生活中我们很聪明,但投资股票却常常很笨。君不见多少人就是喜欢追求动不动几十倍市盈率的股票。没有深刻理解市盈率的本质,我只能说是大概率上不会有太好的业绩。 回归到股价=每股盈利X市盈率公式中,每股盈利解决了,另外就是市盈率要低买高卖。过去数百年的股市历史表明,市盈率基本是在10倍-30倍之间波动。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数据就是如此。如果一定要找某些解释,只能从大众的心理学上去分析。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大家失去信心,对未来过份悲观。当市盈率跌破10倍之时,搞实业的朋友都知道,这个价位有投资价值了,开始有资金进入。经济又开始一轮景气,人们的信心又开始对未来乐观,市盈率又开始上升,直至疯狂。 以10年为一周期计算,如果你能从悲观的10倍买入,疯狂的30倍卖出,加上上述平均收益率15%的“优秀50指数”,那么你的收益率将达到惊人的28%。当然如果保守一点,10倍买入,20倍卖出,那么你的收益率将达到23%。无论如果,你也是巴菲特级别了。 再延伸一下,如果以20年为一周期计算。如果是10倍买入,30倍卖出,那么你的收益率是21%。如果是20倍卖出,收益率是19%。比巴菲特差几个点,算了,还勉强接受吧。可以看出,30倍卖与20倍卖,就差了2%。时间越长,均值回归越明显。

 三、最重要的一点。 股价=每股盈利X市盈率   虽然解决了收益率的问题,但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我却认为是最关键:是纪律,是耐心,是人性,是自身的精神修养。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还真不好解决,有些人性格天生如此,一说他就明白了。二十年前我用一分钟就接受了价值投资并改写了我的一生,有些人他永远也是做不到的。佛也说,只渡有缘人,所以我只能说,此文写给有缘人。

将简单发挥到极致便是绝招
       几年前曾经看过一个武侠小说,里面有一个人物角色是一个剑术宗师,自出道以来未尝一败,与他交手的人无一生还。说他是剑术宗师,但他却不懂剑术!几十年以来他只练一招:直刺。以最短的距离,最快的速度,最强的力量,直接刺穿敌人的命门,一招致命,避无可避。如此简单的一招,却无下无敌。虽然只是小说情节,对我这个久经商海的人来说,却深以为然。
       我曾经与几个技术高手非常深入的交流,是非常深入的交流学习。但我明白了我的道之后,现在我看投资理念的文章,一看到写有KDJ,多少天均线,什么超买超卖,直接点击关闭。不是看不起技术流派,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赚钱的道理。巴菲特与索罗斯都是大师,你学谁都没有问题,最怕的是两者都学。而我,追求的是最纯粹的理念,最简单的一招,容不得任何杂质。
       投资最简单又最极致的一招是什么?低买高卖!这是绝对无人能反驳,这是一切投资的终极真理。

        低估买入,耐心持有,高估卖出,说是最简单的一招,要发挥到极致需要一辈子的修行。这一招我已经练*了二十年,还将用余生继续实践。

      世界上最可怕的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勤奋。


      另外一点,为坚持而坚持,为努力而努力,总是难以持久的。天才式的勤奋往往是因为天才们对这个领域有极大的热情。正因为有着极大的热情,坚持的过程更多是一种享受的过程,过程之中不断的思考、改进自己的技艺。而技艺的提升又引发更大的热情。如此良性循环

      我认为每个人都是某个领域的天才,关键是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就用一辈子的时间将它做好。

      大家做投资,是因为它赚钱去做,还是喜欢这个数字游戏去玩呢?为什么大部份人无法挨过熊市,因为大部分人想着的只是如何快速的赚钱,哪个热门炒哪个,股价下跌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沉重的打击,耐心持有等待开花结果几无可能。

       如果你享受投资的过程,享受做上市公司的各种数据分析,享受发现优秀的公司,享受持有低估的股票的心理满足,享受股价下跌时又捡到便宜货的惊喜继续买进,我相信赚钱只是自然而然的结果,附带奖品。

      而我,一直将低估买进,高估卖出,视作为我思维智慧的表现形式,耐心而坚定不移地去刻画属于我自己的行为艺术品。

        任何领域想要有任何成就,基本功还是跨不过去的大山。对于经常私信我的朋友问我估值怎么估,什么股票值得买入,什么时候买卖,我没有回应,因为我不知什么说。如何想从我这里得到鱼,让您失望了。如果你想得到渔,我只能说,阅读,大量的阅读。大量的数据比较就是投资领域的基本功,跨不过去的大山。当你将几百年历史数据详细比较一下,将上千个上市公司都对比一下,你就对投资一目了然。

      我一直说,投资很简单,就是低估买进,耐心持有,高估卖出。这是一切投资的终极奥义。简单的背后,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阅读、对比、思想。人人均可做到,只是有没有持之以恒的心。

      最后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全部讨论

2020-11-06 14:45

可以好好学习一下

2020-03-14 15:00

一篇文章定高低!U兄一本书看进去,人生从此有了复利投资的概念。

2019-06-13 11:07

怎么看不到了?

2019-04-20 08:37

劳驾 请问他看的投资启蒙书是什么书?叫什么名字?

2019-01-05 19:56

2017-03-05 18:56

投资终极奥义低买高卖。懂的人一根烟的功夫就入了投资者的大门,有的一辈子也进不了投资的大门。

2017-03-01 22:38

22

2017-02-24 22:18

2017-02-20 17:34

2017-02-01 20:39

只能说佩服,但无法学习到,没有什么太多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