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前三季度上交所全球融资额第三,香港新股融资总额上升37%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香港将成为中概股用作融资及支持发展的一个更平均的平台。"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C叔

据IPO早知道消息,德勤中国的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了《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21年第三季度回顾与前景展望》。报告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纳斯达克与纽交所延续上半年成绩,继续占据全球融资额排行第一第二;上交所受惠于全球最大新股的上市,超越港交所位列第三。全球前十大新股融资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1%,其中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新股的数量和融资额均占总数的七成。

大型新股带动香港新股平均融资额大幅上升

受惠于更多第二上市和不同股权架构新股上市,2021年前三季度香港新股融资总额上涨37%,但是新股数量则下降26%。同期,新股数量较上季度有所回升,但前三季度新股总数较往期进一步减少;前三季度融资额则突破了2011年同期的高位,为多年以来最高记录。

今年前三季度香港5只超大型新经济新股上市推高前五大新股的融资规模至1,397亿港元,其中4只以不同股权架构上市,去年同期为1,043亿港元,增长幅度为34%。前十大冻资额新股合共冻结51,540亿港元资金,以医疗及医药行业为主,并持续以新经济企业为主流,冻结资金规模较去年同期31,588亿港元大幅攀升

受惠于8只大型新股,今年香港主板的平均融资规模大幅拉高80%至近17亿港元。55%的新股以高于发售价范围中间值以上定价,较去年同期的30%大幅增加25个百分点;而以低于发售价范围中间值定价的比例较去年下降27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香港新股市场以医疗及医药行业与房地产行业主导,医疗行业的比重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其他行业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而新股融资额上看,TMT行业大幅超前,消费行业随后。

A股发行速度加快

今年前三季度,A股新股数量大幅上升27%,融资额上升4%,平均融资额有所下降。前5大IPO共计融资规模为人民币94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整体规模减少62亿元。

2021年前三季度,A股新股较去年同期IPO速度明显加快,上市申请名单大幅上升,184宗IPO已过发审会。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平均融资规模均较去年有所下降,平均融资规模分别为7.6亿元和6.0亿元,上年同期分别为10.8亿元和7.3亿元;上海主板和深圳主板的平均融资规模均较去年略有增加,平均融资规模分别为9.9亿元和7.0亿元,上年同期分别为8.8亿元和6.5亿元。

前三季度A股新股制造业比例上升明显,消费行业、能源与资源行业略有上升,医疗及医药行业和金融服务行业比例略有下降,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比例下降明显。制造行业的融资金额1327亿元,遥遥领先,能源与资源行业位居第二,融资额457亿元。

截至2021年9月17日,除了申报于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以外,等候上市的正常审核状态企业数量为189家,显著较2020年同期等候上市的214家减少25家,另外有6家企业因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中止审核,将在更新财务数据后恢复审核。

截至2021年9月17日,科创板等候上市的正常审核状态企业数量为152家,显著较2020年同期等候上市的214家减少62家,另外有2家企业因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中止审核,将在更新财务数据后恢复审核。

截至2021年9月17日,创业板等候上市的正常审核状态企业数量为373家,显著较2020年同期等候上市的223家增加150家,另外有18家企业因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中止审核,将在更新财务数据后恢复审核。

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受到中美监管政策影响而遇冷,但前三季度整体数量与融资额依旧超越去年同期,新股数量同比增长64% ;融资额同比增长58%。融资额前五大的新股集中于TMT和消费零售行业,合计融资100.1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66.22亿美元增长51%。赴美上市企业中,TMT行业新股数量保持领先,消费行业和医疗与医药行业随后。

预计全年香港新股上市融资额近4000亿港元

尽管第二、三季度香港新股市场稍有放缓,德勤中国的资本市场服务部预计,在没有重大监管政策改变的前提下,香港新股市场将能达到其预测,即于2021年12月底时,约有110至120只新股上市融资近4,000亿港元,这有赖于截至9月底时,准备上市公司名单变得长而强大,已有接近200家上市申请人,当中包括双重第一上市及来自新经济公司的上市项目。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主管合伙人纪文和表示,预计许多来自内地企业的中大型新股仍会于香港完成。长远来说,香港定当成为中概股用作融资及支持发展的一个更平均的平台。

A股方面,资本市场服务部预计,2021年中国内地新股市场大部分新股将会来自科创板及创业板两个市场。预计科创板将会有160至190只新股融资约1,700至1,900亿元;同时190至220家企业会于创业板新上市,募集1,100至1,300亿元,而上海和深圳主板可能会有130至150只新股上市募集1,900至2,100亿元。同时,来自制造及科技行业的中小型企业仍将继续推动整体的新股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