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提案欲吞全部董事席位,股东大会成了“大股东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一纸公告,让先河环保(300137.SZ)的众多股民惊愕不已。

9月28日晚间,先河环保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青岛清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清利”)突然提名了6名非独立董事以及3名独立董事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这意味着,公司董事会一共9名董事,全由青岛清利提名。

而青岛清利不过是持股仅有1.04%,拥有10.55%表决权的股东之一,况且,对其表决权授权的大股东李玉国的大部分股份已经被冻结,很可能因司法强制执行而被拍卖,青岛清利获得的表决权并不牢靠。

独占董事会的做法引发了众多中小股民的不满。

临时股东大会召开在即,在先河环保的股吧里,有股民建议,“全体中小股东,拒绝先河9号召开的股东大会,投诉先河环保至证监会,先河环保立即整改,董事会重选,拒绝先河董事的临时议案……”

独占董事会

在中小股东们看来,控股股东青岛清利的吃相太难看。

2023 年9月22日,先河环保董事会做出决议,拟于10月9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主要议题是审议修改公司章程和修改独立董事制度的议案。

但说好的审议公司章程和独董制度,青岛清利却来了个“突然袭击”。

9月28日晚间,离规定的股东大会前10天的最后时间,先河环保发布公告称,收到股东青岛清利提交的临时提案,提议将《关于公司第五届董事会换届选举非独立董事的议案》、《关于公司第五届董事会换届选举独立董事的议案》和《关于公司第五届监事会换届选举非职工代表监事的议案》以临时提案提交公司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公司于当日火速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议案,并于当日发布了公告。

在选举非独立董事的议案中,青岛清利提名了6名候选人;在选举独立董事的议案中,青岛清利提名了3名候选人。这意味着青岛清利将100%包场董事会,没有给其他股东留下任何名额。

由于董事提名候选人数与应选人数一致,在累积投票规则下,这些董事的当选没有任何悬念。在中小股东看来,此次股东大会的表决,与走过场无异。

值得玩味的是,此次青岛清利提名的非独立执行董事名单,竟然没有了青岛清利当家人、现任先河环保董事长张菊军。其从2022年11月正式上任,还不足一年的时间。

此前多家媒体报道,先河环保名义上是青岛清利上位成为控股股东,但背后真正的实控人则有可能是中创环保(300056.SZ)的大股东王光辉。

张菊军消失在董事候选人名单中,也引发了外界的猜测:青岛清利果真如市场所盛传的只是名义股东?是真的如监管问询中所质疑的青岛清利为王光辉代持股份?还是青岛清利或者张菊军与王光辉产生了分歧?

上述诸多疑问,还有待时间进一步验证才能水落石出。

中小股东被排除在董事会门外

值得关注的是,先河环保中小股东付东梅联合启奥科技以3%的持股比例,也提交了提名董事的议案,但却被公司董秘沈超以需要法律审核为由,拒绝披露。甚至在提交议案现场,发生了保安推搡议案提交人的恶劣行为。

而9月28日是中秋国庆长假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又是法律规定提交股东大会提案的截止日期,错过了这一天,注定无法在此次股东会上审议。上市公司利用长假的时间屏障,“巧妙”将中小股东的议案拒之门外。

实际上,先河环保自从青岛清利入主后,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阻挠中小股东行使权利的事情。在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前,中小股东信天精密和付冬梅曾提交临时提案,提请选举董事,但公司董事会以信天精密和付冬梅不具备提案资格和其提交的材料不完全符合有关规定为由,未将该提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而后,信天精密又通过公开征集表决权的形式建议否决上市公司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的关于选举董事、监事的全部提案,但最终却遭到上市公司的技术阻挠而惜败。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公司股东之间的纷争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各股东通过在董事会层面的制衡,为了公司整体利益互相制约,这是现代公司治理的应有之意。

有研究表明,在欧美证券市场,由于股东的信托责任,二股东往往反对大股东,这样反而保护了中小股民的利益。

而如果是一股独大,一家股东完全控制董事会,则往往是公司治理的灾难,无数的案例已经证明,公司治理的失效,是一家公司走向衰败的开始。许多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掏空,根源就在于公司治理的失效。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经验,此次先河环保控股股东独占董事会席位的做法,当然引发了中小股民的担忧。

股民们利益所在

“各股东凭股份多少来决定董事会构成,这样的公司治理才能够形成有效制衡,而青岛清利的持股比例与表决权极不匹配,如果任由其独占董事会,难以阻止可能出现的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一位长期持有先河环保股票的散户表示,“对中小股民来说,青岛清利如果独占了董事会,它还会有动力去增持股份吗?如果有其他股东代表进入董事会,竞相通过增持股份来谋求话语权,对散户来说显然是极大的利好。”

这位股民显然说出了散户们的利益所在。

上市公司股东纷争,对散户来说,其实并不是看客。

散户的利益来自于股价上涨和分红,而重要股东增持,对股价上涨有非常明显的正面作用,因为重要股东更了解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发展潜力。既然股东们想获得控制权,让他们通过公平竞争,通过增持股份提高话语权,最终用持股比例高低决出胜负,这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场合,也是尊重制度和规则的体现。

股东为争夺控制权而增持股票,受益最大的无疑是中小散户股民。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当年宝万之争,万科股价飙涨,中小股民赚得盆满钵满。

试想,如果一家股东通过非正常手段控制了整个董事会,它还会有动力去从市场上增持股票吗?它如果想掏空上市公司资产,还有制度性监督吗?

“在没有采纳其他股东的提案,它推荐的人全部当选,名义上的公众上市公司会变成独裁公司”。一位先河环保股民不无担忧地表示。

呼唤真正的“股东大会”

提升公司治理,其实需要包括中小散户股民在内的全体股东共同努力。

著名学者郎咸平曾指出,监管的本质是以全体中小股民的利益为唯一考量标准,中小股民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近年来,监管层一直在推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在9月3日举行的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表示,提振投资者信心,从根本上讲要靠完善的法治、严格的监管执法和健全的投资者保护。下一步,证监会将努力以健全的法治和强有力的监管执法提振投资者信心。

过往的案例显示,在证券市场以往的发展中,由于受制于时间、空间、地点、网络硬件等诸多限制,中小股民实际上很难真正参与到上市公司的管理决议中去,股民们真正的声音也往往无法到达监管层。但这也更说明中小股民的利益更需要保护。

对于此次先河环保临时股东大会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股民们希望在自我维权的同时,也希望监管介入。股民们强烈呼吁监管机构督促先河环保取消此次“大股东会”,股东需要真正的“股东大会”。

而保护中小股东切身利益,维护股东基本权利,倾听股民声音,将有利于真正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坚定股民们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