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2022年报:资产质量稳定,超高核充率保障以量补价

发布于: 雪球转发:9回复:9喜欢:7

一、核心指标概览

首先,看一下建设银行的核心数据(表1):

表1-建设银行核心财务数据

净利润同比增长7.06%,营收同比下降0.22%且逐季下降,利润增速与营收增速的差距将在第二节详细讨论。

净息差同比去年下降0.11%至2.02%,环比三季度下降0.03%,下降幅度略高,仍未企稳,具体将在第六节详细讨论。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比提升0.1%至13.69%,比8.5%的最低要求高出5.19%,在国有银行和股份行里均为最高,比招行高0.01%,即使考虑到2.5%的逆周期资本要求,目前的核充率也非常充足。

资产规模较年初大幅增加14.37%,主要是上半年大规模投放所致,下半年环比仅增加2%。建行的核充率完全可以满足资产规模的扩张,依靠较低的信用成本获得了内生性增长能力,未来可以以量补价。

二、营业成本分析

表2-建设银行营收与成本拆解

从营业收入中扣除其他业务成本为“营业净收入”,去年同比下降0.89%,略高于营业收入的降幅。

从营业净收入中扣除信用减值损失后,增速回升到1.1%,说明建行的减值力度与营收增速基本一致,这个减值力度是否合理,需要结合贷款质量情况,第三节再具体讨论。

在扣除信用减值损失的基础上,再扣除业务及管理费用,增速略微下降至0.84%,与净利润的增速7.06%相差较大,主要是所得税费用同比下降21%所致,公司年报中也给出了解释:“主要是由于持有的中国国债及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按税法规定为免税收益。”

业务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6%,其中员工薪酬同比增长7.07%;物业及设备支出同比下降4.21%,“主要是加强资产集约化管理,折旧费同比减少”;一般行政费用同比下降6.37%,“主要是加强成本管理,一般性支出有所下降”。从费用上看,一方面公司加大了科技人才的支出,另一方面可能是货币宽松的环境导致揽储成本大幅降低。

三、贷款质量与拨备分析

表3-建设银行贷款质量

如表3所示,不良关注率(不良率+关注率)去年同比下降0.21%至3.9%,环比上半年也下降0.14%,目前为近年来的最低水平。从核销率来看,建行的核销率一直很低,拨备较为充足,所以较高的关注率很可能是其认定标准较严格导致的。

全年贷款不良率同比下降0.04%至1.38%,整体波动率很低。

核销前不良率(不良率+核销率)同比下降0.12%至1.72%,该指标表现得非常平稳,显示建行的经营较为稳健。虽然绝对值并不算低,但在持续的下降中。

注:由于不良率这个指标仅反映报表日的状态,即为12月31日的一个快照,所以还原了核销数据后才能反映整个报表期间的不良水平。

不良生成率去年同比小幅上升0.02%至0.53%,该指标同样非常平稳,绝对值较低。

表4-建设银行贷款拨备与计提

如表4所示,建行的贷款拨备率(拨贷比)去年同比小幅下降0.06%至3.34%,环比三季度末下降0.08%。

计算公式:

贷款实际减值=贷款减值损失+收回已核销贷款-已减值贷款利息回拨

不良关注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不良类贷款+关注类贷款)

注:报表里公布的贷款减值损失(本期计提/转回)是与收回已核销贷款相抵消后的净值,使用该指标实际上会低估银行的减值力度。

建行去年实际减值的贷款金额相对于新生成不良贷款的覆盖率为140.94%,说明其贷款减值比较充足,这个覆盖率在目前公布财报的银行中算是比较高的了。

建行的不良关注贷款拨备覆盖率同比小幅提升2.95%至85.74%,这个指标略微有些偏低,不过建行的关注认定标准可能偏严格,所以其拨备水平整体看还是相对充足的。

表5-建设银行贷款逾期情况

如表5所示,建行去年的贷款逾期率同比小幅提升0.09%至1.03%,不过90天以上的逾期贷款占比下降了0.06%至0.68%,说明新增的逾期贷款主要为3个月以内的短期逾期,这可能与去年四季度的形式有很大关系,预计今年会有明显改善。从不良贷款对90天以上逾期贷款的覆盖率来看建行的不良贷款认定也是比较严格的,超过了200%。逾期贷款的拨备覆盖率超过300%,也较为充足。

四、债权投资质量与拨备分析

表6-建设银行债权投资质量

如表6所示,建行的债权投资第三阶段占比(类似不良率)仅为0.33%,较为平稳,第二三阶段占比(类似不良关注率)也仅为0.36%,整体风险比较小,其拨备率虽然不高但完全可以覆盖风险。整体看,建行与其他国有银行债权投资风险很小,可能与其非标占比很低有关,主要投资为政府债券。

五、信用减值与资产核销分析

表7-建设银行信用减值与资产核销占利息净收入的比重

如表7所示,建行信用减值损失占利息净收入的比重同比去年小幅下降至24.03%,过去几年都比较稳定,四大行的情况基本都这样,表明其资产质量比较稳健。资产核销(贷款+债权投资)占利息净收入的比重,同比下降至11.22%,其整体的核销水平一直都比较平稳。这两个指标同样显示建行的信用成本很低,这是其内生性增长的主要来源。

六、净息差分析

表8-建设银行净息差

计算公式:

净息差(常规算法)=利息净收入÷生息资产日均余额

总资产净利息收益率(净息差)=(利息净收入+投资收益)÷((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如表8所示,建行去年净息差同比下降0.11%至2.02%,环比三季度也下降0.03%,四季度依然出现了较大的下滑,主要是贷款投放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主要投放的是收益率较低金融投资和同业资产,使得资产收益率较上半年出现较大下降。

在还原了投资收益后,总资产的净利息收益率(净息差)同比下降0.21%至1.99%,降幅非常大。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占比进一步压缩至1.64%,没有享受到降息带来的债券价值上升。

注:报表中净息差是基于生息资产和计息负债计算的,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即利息净收入中并未包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收入,但却扣除了所有负债的成本,所以投资收益越高的银行净息差失真越多。更多讨论详见《深度探索银行财报(6)如何衡量银行资产的盈利能力?》

表9-建设银行资产规模

如表9所示,建设银行去年生息资产扩张速度达到了11.91%,其中贷款增速12.43%,不过贷款投放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主要集中投放了金融投资。存款在负债中的占比在缓慢下降,而应付债券(同业存单)和央行借款的占比在缓慢提升至7.91%,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由于同业存单和央行借款这类主动负债的成本较高又属于市场间公开操作,无法带来客户综合收益,说明建行的负债压力逐年加大,正在逐步失去国有银行的负债优势。

七、非息业务分析

表10-建设银行利息净收入与非息收入增速

计算公式:

三项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兑损益

非息净收入=非息收入-其他业务成本

手续费净收入占比=手续费净收入÷营业净收入

如表10所示,建行去年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6.22%,主要受益于规模的增长,以量补价的结果。由于建行核充率较高,预计今年依然可以以量补价。

非息收净入同比下降27.83%,其中三项投资收益合计同比减少了90.77%,一方面是减少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规模,另一方面是去年有一笔资产支持证券化产品到期确认的收入计入了投资收益所以基数较高。

手续费净收入同比下降4.45%,其中扣除卡手续费后的手续费同比下降3.2%。再进一步分析,代理业务手续费(包含代销基金)同比下降0.27%,较上半年进一步下降,但好于同业。资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2.75%,较上半年进一步下降。

建设银行的非息业务在国有银行里相对较好,但手续费净收入的占比一直在缓慢降低,说明其非息业务对营收的贡献弱于息差业务,这是国有银行共同面临的问题,导致其营收和利润增长过于依赖于规模扩张。

八、关于估值的讨论

使用每股分红倍数给银行股进行估值(股息折现模型DDM)。

关于DCF模型详见《基于现金流贴现(DCF)模型的估值速算表(1)——以贵州茅台为例》

表11-两阶段DCF模型的估值速算表-静态PE

建设银行2022年每股分红为0.389元,3月29日的收盘价为5.94元,相当于15.27倍的每股分红PE。

从表10中,我们大致取一组数据:

第一阶段年化增长6%,第二阶段永续增长2%,对应PE15.1倍。

结论就是,如果建设银行未来5年的每股分红能够保持6%的年化增长,之后保持2%的永续增长,那么现在以5.94元的价格买入,就能获得10%的年化收益。

如果使用简单DCF模型(一阶段),15.27的估值倍数大致相当于3.2%的永续增长,详见《基于现金流贴现(DCF)模型的估值速算表(2)——巴菲特的用法》

本文作者不持有建设银行股票,本文仅供学习和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为原创,您的点赞与评论就是对我持续创作的最大支持!同时也欢迎您关注“考拉大叔滚雪球”,及时接收我的分享!】

$招商银行(SH600036)$ $兴业银行(SH601166)$   $建设银行(SH601939)$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全部讨论

2023-03-30 12:45

“以量补价”这个量的质量其实是存疑的,不过这是国家任务,也没有办法

2023-03-30 22:35

分析细腻,独具一格
负债端压力增大是个问题

2023-03-30 21:51

工行刚发年报,核充14%,吓我一跳以为眼花了,四大行农行利润最高,也只有农行核充下降了

2023-03-30 11:50

有没有4大行的净息差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