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1年投资总结--有价值的东西必须亲自下功夫辨别判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1年,我个人基金的整体投资收益略微跑赢大盘, 总体上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短期收益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毕竟投资至少应该考虑三年的维度。今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基金整体持仓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形成了优中选优的基金池,特别是克服了留跌卖涨的处置效应以及频繁交易等投资行为偏差,终于在年底前把过去乱买的基金卖出,全部转换为自己相对了解和认同的基金经理,形成固化了资产配置,长期持有的投资理念。

          应该说,买基金我整体还是赚钱的,但是前面几年还处于瞎买的阶段,赶上了2019、2020年的行情,当然风口上面猪都能飞起来,并没有证明自己有投资天赋,仅仅是当年的好运气。

          2021年即将结束,我终于克服惰性,建起了自己的账本,开始觉得麻烦,没想到这功能这么香,通过穿透分析才知道我在各平台购买的基金中实际只有71%的股票仓位。因为有了这个功能,让我能够按照自己的资产配置计划,计划再购入部分权益基金,使得股票资产占到总体资产配置的75%-80%。后面是我对今年投资的几点领悟,请大家一起交流斧正。

          我们身处一个分化的时代,未来进入各领域的门槛必将越来越高,少数寡头统领的业态也会日渐清晰,各行各业的内卷化已经使这一趋势初现端倪。这样看来,要在某一个领域做出点成绩已经算是人中龙凤了,更不要说想要多点开花,这绝对是凤毛菱角的事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大一部分人连自己日常的生活都理不清,份内的工作都做不好,更不要说在某个领域做得优秀甚至出类拔萃了,这可用学界的“二八现象”予以解释。由此可见,专业的事应该交由专业的人去做,就像看病找医生,打官司找律师,上课找老师,理财找机构,这本都应该是一个常识问题,但为什么许多人宁愿自己瞎想胡整也不愿意相信专业人士呢。一方面是因为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说,律师有诉讼费,医生有诊疗费,机构收管理费,老师收补习费;但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我们付出了代价甚至倾家荡产地投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指导和帮助,有时甚至带来了巨大的反作用,比如,魏则西事件,徐翔老鼠仓,诈骗委托人,教培跑路等等等等,而最怕的并不是这些人没有水平,而是有能力的人干着缺德事,这种危害才是最大的。因此,即便国家已经在加大治理的力度,但风气的转变毕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林林总总的报道和大家日常的经历都让人不得不去质疑这些专业人士的职业操守和真实水平。矛盾的是,由于分化的加剧以及专业领域的进一步细化,我们仍然需要依靠专业人士的帮助。那么,即使我们控制不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东西,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做到独立思考、主动出击,让自己拥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判断出到底哪些才是真正德才兼备的大家之才,并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引路人和受托人,只有自己认真对待了,别人才有更大地可能对你负责。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角度可作参考。

            一、只有亲身下功夫研究,才能提升作出正确判断的概率

        “试图把责任推给别人的时候,就意味着甘愿把自由和权力交给别人”。我们时常抱怨生命的不公,机会的不平等,但成熟的人应该知道,抱怨是无用的,不但不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其实在这个网络时代,过去那种利用信息差收割韭菜的不对称行为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纠正,各领域都有海量的数据、信息供人解读和参考,但这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筛选出正确有效的信息。丹尼尔·卡尼曼为此专门写了《噪声》这本书,明确指出这样一个规则:噪声是对决策过程产生误导的不同来源的突发信息,哪里有判断,哪里就有噪声,而且它比你想象的还要多。数据量越大,信息量越大,听到的东西越多,不仅不一定会产生大数原则的抵消效应,反而可能会误导我们。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加深对相关领域常识的理解,以及对基本规律的研究,加强自身对是非好恶的基本判断力,提升我们选对引路人和受托人的概率。比如,看胃病之前可以先把自己的症状和情况梳理清楚,在有来医生、丁香医生等平台进行搜索,基本上各种各样的症状都有人咨询过,并由各大医院的专家进行了初步判断和解读,这样当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心里就会有底,知道怎么跟医生描述病症,说出你对症状的认知和初步做法,这样医生也一定会认真予以解答,制定符合个人实际的诊疗方案;反之,一个大医院医生一天要看几十上百号人,如果去了一问三不知,既然患者自己都说不清楚,医生多会按照常规情况予以判断,这就难以得到有针对性的诊疗。在投资领域也是这样,市场上充斥着一夜暴富的魔幻故事,有的股神自称一天就可以赚到15%的收益,甚至可以预测大盘,掌握股票涨跌的密码。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具有基本常识的投资者,就会知道大盘是无法预测的,股票的涨跌更是成因复杂,伟大如牛顿都在股票市场上亏得倾家荡产,甚至留下名句,“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类如此疯狂。”事实证明,一年一倍者众,五年一倍者廖。根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发现,2010年至2019年之间,A股市场纳入统计的2650家上市公司(刨除此时间段内未上市/未公布年度业绩的上市公司)中,仅有9家公司能够保持每年净利润在10%以上的增长,持续高增长的企业在A股市场只是百里挑一。同理,我国基金行业自1998年发展至今,已经有4000多名公募基金经理管理过产品,目前在任的也接近2300位,10年年化投资回报率超过15%的,目前在任仅有不到20位,占比不足1%,可谓凤毛麟角。俗话说,明星不如寿星,教授不如长寿。愿意做长期且正确的事情的人很少,大家都愿意短期见效、实时反馈,如果对于基金投资有了一定的认知,一定会把这些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作为基金池中的重点备选标的,而不是选择2021年收益榜前10名,且不说这些基金经理的极致风格如何如何,就是5年后他们是否还在这个财富场上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在《价值》这本书中指出,“我们做投资一定是考虑长期的,长期主义不仅仅是投资人应该遵循的内心法则,它也可以成为重新看待这个世界的绝佳视角。因为于个人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清醒,帮助人们建立理性的认知框架,不受短期诱惑和繁杂噪音的影响”。从以上例子中不难看出,只有自己下功夫把病症研究过了,才能更好的辅助医生判断病情,防止被无良人员忽悠或者敷衍;只有自己下功夫把价值投资基本理念理解明了,才能更好地选出志同道合的优秀投资人,防止被市场噪音影响或者带偏。自己的身体和财富等事项理应依靠自己来把关,别人没有义务替你负责,毕竟你的荣辱得失都由自己消受,自己都不愿搞明白,怎么能期望别人真正理解和负责呢。只要我们能够沉下心来下点功夫研究,总会好过完全被人牵着鼻子走,起码我们作出正确判断的概率得到了提升。

        二、宝藏都是千辛万苦挖出来的,而不是自己跑出来的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天上不会免费掉馅饼,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十分稀缺的,是你全力追寻、求之不得的珍贵宝藏,怎么会随便出现甚至主动跑到你眼前呢。比如,深业中城推出均价约13万/平方米的192套房子,总价区间为1508-7787万/套,共吸引2794人缴纳诚意金,冻结资金达139亿元,经过8小时的线下选房后全部售罄,全民打新、千人齐摇的房产遭到了疯抢,而鹤岗市中心10万的房子广而告之却鲜有问津;河南郑大一附院每天接诊数万人,人满为患的知名医院排队可谓壮观,而投入大量广告的沭阳县第二人民等诸多医院却宣布了破产;北京仅11.4平米的学区房,卖出了530万的天价,每平米房价达到46万,学区房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入场券,即使是老破小也令人趋之若鹜,而燕郊的宽敞新房却大幅降价促销;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的配售比例为4.9%,单日申请认购资金超过1224亿元,最终确认的份额只有60亿,即使发行近2年后的今天,仍严格每日1000元的限购,而该基金经理赵枫同时期的投资人几乎都已不见踪影。显而易见,这些例子中的前者都是极其稀缺的,甚至是有钱都买不到的,而那些显而易见、稀松平常,或者主动跑出来的“机会”,即使曾经辉煌也基本都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在时间的长河中被淹没殆尽。再现实一点来讲,我们手上的资金也是有限的,根据经济学十大原理所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我们不可能把全市场的基金都买下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抓住最最合适和适合的完全就够了。

       三、所谓高性价比可遇不可求,好东西需要付出一定代价  

       “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优秀的企业远胜过以便宜的价格买入一家平庸的企业”---沃伦巴菲特。俗话说,好货不便宜。真正好的东西大都是公认且有限的,根据基本的供求关系原理,供不应求的东西往往会引发高溢价的出现,比如人尽皆知的茅台恒瑞,可能你买入时的估值已经40余倍了,要想赚大钱,除了公司保持增长,还需要其他人以更高的估值买入。我们往往容易高估自己发现千里马的能力,却忽略了“伯乐不常有”这一古训,真正高性价比的东西其实是很难发现的,所谓的“性价比”往往并不便宜,它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而且很有可能将人引入错误的方向。比如,某些医院打着免费检查的幌子给人检查身体,通过过度医疗甚至虚构身体出现毛病,忽悠一笔治疗费用或者直接推荐所谓的“高价医疗”;再比如心理咨询,上千块钱的有,几十块钱的也有,甚至你自己都可以考个资格证,何必花钱把自己的隐私说给别人听呢。其实,心理咨询类似于投资,它不仅是一个理论性的技术,更多需要在实践中迭代,好的心理咨询师需要上千小时的咨询时长积累,需要不断跟随名师进行学习与督导,而一般的心理咨询很大可能看不到核心的问题,不仅费钱费时,关键还耽误了心理健康的恢复。正如优秀的基金经理,必须要做过多年投资且是连续管理同一产品时间够长的,就像张坤所说,看一个投资人至少需要十年时间去评估,才能把运气、周期、风格这些东西接近中性化的状态。正因为好东西的诸上特点,它们必然是极其有限的,这么有限的东西当然很难做到便宜。因此,只要是优秀的产品,价格相对合理,该出手的时候就应该果断出手,比如,睿远基金全渠道申购费都不打折,难道因为1.5%、1.2%的手续费就不买了吗,睿远大概率在3-5年后会带来理想的收益,而如果买到一些免佣的垃圾产品,可能3-5年后都清盘了,截至今年10月底,共有193只基金清盘,已超过2020年全年171只的清盘基金数量,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四、专业的选择也应交于专业之人,做到多方对比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很容易理解,而专业的选择也应交于专业的人,这又该如何解释。其实,专业的选择是不好做的,比如全市场近9000只基金,城市中成千上万处房产,全国这么多家医院,到底该怎么选,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比如,某大型三甲医院擅长骨科,但其口腔方面相对较弱,得了严重的口腔疾病未必能看得好,这时候就可以参考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因为每个机构或者个人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会有擅长与不擅长的领域,它们在单一领域的表现通常会比整体做得更好,即便是面向更广的全科医学也有相应的排行建议。

                                                                                               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

再比如,购买二手房一般都需要寻求中介的协助,而房产中介市场鱼龙混杂,即使选择了头部连锁的中介机构,还牵扯对其内部经纪人的选择,这又回到了前述如何辨别的问题,对此可以优选几个房产号,通过他们的分析解读进行具体房产的考量。除了需要下功夫研究之外,另一个好的方式就是多方比较、优中择优,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千万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因为各个机构或大V也是良莠不齐的,选到高瓴资本当然皆大欢喜,但如果选到了P2P那只能欲哭无泪了。回到基金投资方面,FOF这种以基金为底层资产实现不同资产配置的组合,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是由专业的机构替你完成基金的筛选,把具体标的选择的任务交于专业的人士,从而把选择产品的任务转化为选择靠谱的主理人。正如明晟东诚徐刚总所说,如果他们自己去招一个团队做股票、做债券、做量化,那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机构,成本高且管理难度大。但通过FOF这种形态,不仅可以找到市场上已有的优秀团队来实现策略,而且分散度也很高,股、债、期货、不动产、衍生品、另类资产等都可以通过这一载体实现。因此,如果一个投资者已经具备了较为明确的投资框架和清晰的投资理念,那么可以主动选择并跟随自己认可的基金经理,但如果并不具备这种能力,那么选择头部机构的头牌投顾产品或者FOF型基金一定是更优的选择,最好是那种有着较长锁定期的产品,把自己面对波动时所受的心理煎熬和压力转嫁到受托人头上,静等3-5年的锁定期结束后再看,大概率会是一种心旷神怡的体验。

         阳明先生道,“人生最难的修行,就是修心”。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得到功成。人生何其复杂而曲折,修炼自己的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定要历经一个漫长的自我审视与自我磨练的过程,任何人概莫能外。千古圣人尚且需要穷其一生进行研究和发展,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更要加倍努力,不断提升辨别判断的能力,选择与德才兼备的人同行,与靠谱担当的人共事,做长期且正确的事情。选择大于努力,路子对的话,无非是三年成功还是五年成功,但如果路子不对,那么永远都不行。投资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2021年基金投资总结#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雪球创作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