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ker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6喜欢:1
感谢关注,这个问题有点大,我试着简单描述一下吧。我在上篇里的主要观点其实是一致性评价对公司影响远远不如两票制来的大:一致性对于医药供给侧的效果需要2-3年才能开始显现,而根据个人观察,两票在今年就已经另大多数医药商业公司叫苦不迭了,原因就在于现金流压力直接会影响周转率,进而影响所以商业医药行业的利润,注意,是所有。从今年开始,会有大批小的商业公司退出市场,或者苟延残喘,但是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同时,大型公司如上海医药、国药股份、华东医药会因为更广的融资渠道避免太大的冲击,具体来看,华东的策略明显在扎实做大商业,占比在逐年提高,其中子公司中美华东贡献了大部分利润。研发管线方面,TTP273是未来重要增长点,但收入占比最高的百令胶囊作为中成药,主要成份是发酵冬虫夏草菌粉这一点本人并不看好。综合来看,市场对华东的认可在于强大的销售队伍以及在糖尿病等慢性病领域的布局,但由于估值较高(利润较低),个人给予华东的评级并不高。
上海医药方面,优势更自于海外布局、仿制药及充实的研发管线,但这两者近期都看不到效果,同样受制于两票,上海医药的商业部分今年表现亦会不佳。
对于医药企业,商业是永恒的主题,个人不看好只强调研发而不注重销售的公司,同样也不认可只布局商业,轻视研发的传统做法。华东从布局来看,远远不如上药眼光高明,但这都是需要1-3年的行业集中以后才能显现的。而目前来看,无论哪个,都会放慢增速,逢低布局即可。

热门回复

2018-03-01 17:00

[赞成][赞成][赞成]

2018-02-02 23:46

请问复星医药您怎么看?

2018-02-02 14:00

非常感谢,受益匪浅

2018-02-02 13:08

公司目前在研七个新药,聚焦于癌症、高血压、艾滋病等大病种,但目前均处于初期阶段。此外,一致性方面,上要立项了近百个289目录品种,估算一致性评价品种约占公司化药收入的 23%。至于收购康德乐,网上也有大量分析,如果让我评价这一百亿花得值不值,我觉得还是划得来的,提升1.76%的商业份额外加提升到老二的位置,长期来看,商誉的影响也可以忽略掉了。另外,建议多关注国药股份,估值更低,集团实力更强。

2018-02-02 11:37

多谢兄台回复。关于你对商业的重视和两票制的深刻认知,我很受益。最近一心想着只有研发强的企业才厉害,看来还是想简单了。
关于上海医药的研发和海外布局,您能否再详细说说呢?感谢费心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