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反噬力

发布于: Android转发:96回复:609喜欢:552

前天跟两个朋友春节后小聚,喝点啤酒,吹吹水,两个朋友都是做实业的,一个朋友上来就问我问我最近股票怎样?我说还好,他说他最近有人推介股票给他,他小玩4万亏大了。

朋友大概知道我曾经或一直炒股,毕竟认识他们都是通过我老婆的同事圈认识他们的老婆先锋,可能2021年时会透露当时我们持有煤炭品种,后面被我大概会意到了,我就不再让我老婆透露任何投资的事,不要有任何映射,避免最终他人有风险亏损自己也会非常不舒服。

朋友都知道我大概应该炒股,毕竟去年3月份大家小聚时提前2个月申请的5月离职至今一直好像没工作,而且感觉不慌不忙总得有生活来源吧?感觉每次都会主动试探我最近股票怎样,但如每一次,我都从未直接分享过代码或暗示品种和深入谈论,都只简单提及风险等大概的表面沟通,然后滑过话题……

这次,聊的比较多一些,毕竟看到朋友的疑问和好奇,但我又感觉朋友完全不懂,我就给他们说了大概如下内容:
我说“你们都是有事业的人,即使不炒股是不是生活本来就很好?”

他们说是。

我说“那你们也知道股市赚钱的概率吧?”

十赌九输,都知道。
我说“亏了一些其实有时是福报”,

朋友他们惊讶,为何?

我说“因为炒股赚钱可能会有很强的反噬力,人一旦炒股赚了大钱快钱,可能会对工作不再感兴趣,然后影响自己游刃有余,非常擅长的高收入事业的专注力和热爱,而今天赚了工作丢了而明天亏了怎么办?”

我问“你们是不是不炒股本来就可以过得不错?”

他们说是。


我接着问“那你们愿意把你们本来就过得很好的事业的未来拿去牌桌上去对赌可能你们不是刚需的炒股收益吗?”
两个朋友马上否定,不愿意。


我顺势给他们总结“你们本来的事业非常熟悉,游刃有余,工作给你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是家庭生活风调雨顺的基石,还是专注工作吧,有钱就分开定存,如果还是想炒股却又像你们一样没时间研究只是偶尔玩玩,就选择类似大盘指数ETF,类似标普,纳斯达克,上证指数,日经指数,德国大盘指数,法国指数,应该指数等等,不是现在买,先自己找好代码,等每个人都在讨论经济危机时再打开投资软件,看是否大盘跌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再分散买点,然后涨上去卖了,再换回定存,不要花时间不要影响你们的最重要的事-你们的事业”。

为何我跟周边的提及“反噬力”呢?因为我察觉到这种力量摧毁了过去的自己。

人一旦股市赚了大的,就很难回去了。尤其当你股市赚得比你工资多,甚至比你一辈子的工资还多,或股息率是你巅峰工资的一倍,两倍甚至更多,假设是我,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心平气和帮老板打算盘,坐下来输入或审批借方贷方的会计分录了,一切都回不去了。

你也会反思你需要完成的日常琐事是否有价值?是优先工作还是更在意管理好自己的一篮子投资?于是,很容易分心躁动。

看人,有人甚至几十万或百把万就开始想“辞职炒股”,我个人觉得这是非常错误的,不需要辞炒股的,我个人觉得普通群体离职炒股的收益率不一定有在职高,因为普通人,又不是高净值,得赚现金流养家,没有工资性现金流就容易焦虑,容易铤而走险,最终被反噬吞没。

另外有人想辞职炒股是因为不专心工作导致工作不顺想通过炒股逃避,制造另一个更大的风险去逃避问题本来就是致命的。

至少,大概你原来的收入基本可以覆盖生活费用,而且生活水平也是大概满意的,大概持股可以带来的每年股息至少两倍巅峰工资收入吧,毕竟,公司业绩和股价市值和股息现金流在波动,需要足够的安全边际去缓冲心里压力。

另外,得有持续证明自己过去明显持续超市场的业绩出来,以上各种情况都是最起码起码的底线,而且不是充分条件是必须的思考底线,想什么呢?

炒股的反噬力巨大,离职炒股更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风险巨大。

精彩讨论

挚爱子洲03-17 13:11

对于我来说,1,投资对于工作没有反嗜力,我工作很努力。2,投资是资产增值的最重要手段。3,工作提供了现金流,开阔了眼界,也得有个事干。

達人知命03-17 14:12

两位说的都很有道理,我在之前也是像@湿脚上岸 兄提到的心理,就是股票投资作为自己的退路。毕竟人不能保证自己一直是公司不可替代的角色,也不能保证自己45岁以后还有充分的职场竞争力,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我是20年中开始职业投资的,至今已有4年了。做职业投资很多都是有不得已的原因,比如我,一是感觉自己回不到职场曾经达到的高度,二是当时自己的投资体系出了问题,2020年初损失巨大,急需调整自己的投资体系,但当时工作太忙,根本没时间顾及。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做的决定还是很明智,很快扭转了损失。建立了以现金流,人品优先的投资体系。
开始时觉得太孤独,无聊。大概过了一两年后也就适应了。保持偏少的社交,充分的户外运动,每天还有3到5小时看公司看产业。现在对这种生活基本满足,当然也有更进一步的想法。
看看以前的同事,有很多过得不错,有四大的合伙人,有华为/亚马逊的中层,有中型企业的高管,年龄40多到50出头,收入普遍在100多到200(因为个人所得税,到手的少一些),共同特点是乐观向上,保持进取心,都是挺好的生活状态。闲聊中,我羡慕他们能满足更多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他们则羡慕我赚的多。
但大部分同事感觉过了十年,没有进步,甚至随着年龄变大,竞争力下降,找不到工作。不能随着时代思考学习进步的人,精神状态都不好。
所以职业投资也罢,工作也罢,适合自己就好,能保持自己的思考学习进步最重要

天地侠影03-24 13:46

在大A炒股,对90%的人来说,无论是财富还是心理,都是反噬的。努力成为那剩下10%中的一员,做一个乐观、豁达、快乐、不斤斤计较的人。

会计误工人员03-17 13:02

对于大部分人,可以说90%以上概率的人群,中年场景。两手准备:
1.不主动背叛和离职,如果对工作感觉无聊厌倦,那一定是自己在混日子打酱油,我曾经最有成就感的前几年工作时光里,是精力四射的,是充满工作成就感的,对工作了如指掌,老板期待之内和期待之外都透彻清楚,总能超出老板的期待,那是两眼有光,充满活力的时间。
对比,我最开始工作几年后,一个月几天就能完成工作,靠混周末加班费,工作没有任何成就感,度日如年,自己不舒服,工作懈怠、敷衍,回看自己的过去评论自己“假设我是曾经的我的上司,此人不可重用”。
我对自己18年的在5家不同工厂做财务的察觉是: 如果总是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甚至完全超出的期待,那时不是“吃亏”,更不是蠢,而是“自我救赎”,因为那时自己的对外成就感最高,同时也是自己最舒畅和顺心的状态,因为同事上司总是不经意问你什么都超出他们的预期知道。
如果不是公司突然不行的外力,最好工作能成为自己的热爱,在这个领域你是可以碾压其他同事的,是透彻的懂的,是完全超出期待的,是游刃有余的,当进去这个状态,老板主动提高工作都是水到渠成的。
这对个人家庭现金流和增强资产负债表来说也是更好的。稳定现金流,增强投资本金,同时自己舒畅顺心得工作状态本身就是最好的健康状态。
而工作厌倦,则是折磨自己的内耗开始,最终也许很快倒逼自己被迫离开。90%的中年男最好早避免这种陷进,甚至想象“炒股”去逃避自己没全力以赴的工作。
而且一旦离职,自己可能可能马上断了社会的链接无聊孤独,稳定覆盖家庭生活的现金流没了,炒股也没想象那么好……一系列问题出现。
2.投资。如果天赋一般,就选择一篮子10-20个高股息基金和股票平均赢的心态持续观察,和危机大跌后买点大盘指数吧。有天赋的不需要任何建议。
全职投资最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发生,而不是有意去构建的。也就是净资产达到了(股息是巅峰工资2倍起步),多年的实际操作,认知,体验,记录,心态,和未来低欲望的个性等全都证明了合适才行,在此之前,聚焦重新热爱自己干了10年20年的工作吧。

JIROY02-23 18:23

这个反噬力还有一点,股市这个地方容易奖励错误的行为,有时候错的越离谱,奖励越大,慢慢让人丢掉了“自知之明”,当然也把人推向了深渊。

全部讨论

即将辞职炒股

我也是财务,我都买了优质公司,然后每年跟随它们成长,和收股息,这两种方法,其他的交易自己承认赚不来这钱。

当你赚钱了,会没有朋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工作干得好才考虑炒股,因为股市的竞争比工作可大多了。

02-23 23:57

我觉得投资后,反倒对工作和生活都认识更深刻了

02-23 18:36

此建议适合95%的上班族,成年人对自己一定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斤两,赚认知范围的钱

03-24 14:07

很多股民有个错觉就是炒股票比做其他的容易,还有财务自由这个及其模糊的目标,分享一个冯唐讲的很好的段子, 判断自己的状态,往往是好战略的起点, 网页链接 复制此链接

会计兄说得好!大部分人无论工作还是投资,最后目的都是为了赚钱。但是工作可能让人会觉得有价值,这个价值不是金钱,而是精神上帮助他人所得到的社会贡献感。投资可能不具备。

02-24 12:35

劝人戒赌,功德无量!!!

投资是巨大的修罗场,修过之后,看世界就更从容了,也不容易被诱惑力了,定力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