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雅地“吃透”一家上市公司?(下)

发布于: 雪球转发:42回复:22喜欢:430

#如何分析公司#如何优雅地“吃透”一家上市公司?(上)

上篇我主要讲述了如何选定一个朝阳行业并选出其中比较靠谱的个股,这是非常中规中矩的行研选定个股方式。但现实生活中,很多投资者包括一些机构,选股都非常随意,有些可能是ROE等指标排序一下选出个股,有些可能是某些个股已经启动吸引了注意,有些是道听途说……

不管你的选股方法是怎么样的 ,这篇文章将不再讲述如何选股,直入主题:如何优雅地“吃透”一家上市公司?

一、思考是否值得投资

当你初步选定了一只个股、并打算对其长期持有、且要深度研究的之前,必须思考一个问题,这只个股值得吗?想要研究透彻一家公司,是需要至少一年以上的时间,且付出一定的心血及汗水。投资就是这样浪费着时间成本,机会成本,最后当你颗粒无收的时候,就会开始后悔当时为何执意坚持?

所以在真正的长期价投之前,第一点就要明确:这只个股是不是有搞头?是不是值得我去研究?

1.行业研究——磨刀不误砍柴工!

拿到一只个股第一步看什么?行业啊,肯定是先看主要做的产品是什么,然后心里对这个行业有着大致的主观判断。这就够了吗?一百个人有一百种主观判断,而最后现实情况只有一个,一定要去做具体的行业分析!如何做行业研究,我在上一篇讲得很详细了。

2.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

基本上确定行业是有价值的时候,这时候可以重新对个股做选择,比如你确定今后乳业需求会增大,就一定要投资去投资伊利吗?伊利实业、光明乳业蒙牛乳业、三元集团等等都是有上市公司的,为什么眼光要局限在一只个股上?可以横向对比很多东西,市盈率、ROE、营收等等,从中选出一个相对比较便宜的。就像横向对比同花顺东方财富、大智慧时,基本不会去选大智慧,多些同业对比了解一下这只个股在行业是什么地位,估值有没有高出行业很多?

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对比在上篇文章中也有介绍,而且很多投资者的偏好不同,有些觉得未来发展空间大的个股好,有些觉得龙头稳定增长的比较好,所以没有统一的标准。一定要明白,我们是在平地里盖楼,不是在高楼上跳舞,虽然高楼风景美,但稍有不慎就会坠落,对于估值偏高的个股,开始就要放弃,不要被很多远方的事物所迷倒。

二、营业分析

1.主营业务切割

首先明确公司做的是什么产品或服务,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复合型结构,就像比亚迪虽然是著名的车企,但手机组装也占了他很大一块的营收,把整个公司切割来看这是第一步,不同的业务有着不同的行业分析,总不至于拿着汽车的需求来衡量手机一块的业务。切割主营业务这个非常快,但是很有必要,看一眼就可以做到心知肚明,而且之后的研究中再也不会忘记了。

比如中国平安,马上就知道了保险是最主要的业务,保险又分寿险(58%)和财险(23%),总和占到了营收的80%。定论:但凡某个主营业务超过80%的占比,只要研究透这一项,就算下面的业务不研究,今后大方向也不会错了。但如果你对自己要求比较高,或者已经差不多了把握主营分析,那么可以对下面再去细化。

之后就是逐一分析,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都要很细化,像中国平安如果按照产品分类多得一塌糊涂,就算按照行业分也有七八个,而且像研究证券、信托都是很大的工作量。所以对主营业务是需要有取舍的,但凡占比营收5%以上的业务都需要研究(工作量少点就10%以上),尤其是一些关于为了公司将主要发展的新产品(一开始研究的时候可能会不知道,按照我的方法后期肯定知道)。

以下用洁美为例子吧,讲得更加真切一些,第一业务:纸质载带;第二业务:胶带;第三业务:塑料载带。没问题,研究透载带就能研究好这个股票近几年的大方向。

2.主营业务的细分行业研究

在分析个股的主营业务之前,必须要经过之前的行业分析环节。像比亚迪,你可能之前分析的行业是汽车领域,但在分析手机组装业务时,你必须要对手机行业重新去研究。至少是要看完近两年的新财富前三的行业年度策略报告,不得不说想要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年度策略报告是最高的方式。

像洁美,载带是什么?对于绝大多数新入的投资者都是一脸懵逼。首先百度载带是干什么的,然后去找研报,像这个细分行业没有研报,百度去找找有没有相关的介绍,如果都没有,那说明这个细分行业是在太小的,直接跳过进入到个股分析,回头再去行业分析。

3.泛读研报,快速入门

对个股主营业务的研究,第一步老规矩:看研报。我的方法比较野蛮,最近两年的个股券商研报,低于20页的都不要,剩下的关于这只个股的研报全都看完,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一周时间,非常枯燥,但是对于你了解公司非常迅速。研报有着几十甚至几百篇,看似上百万字,实际上水分十足,很有技巧的。

Ⅰ.只看主营业务部分,比如你当前研究的是洁美纸质载带部分,就看纸质载带的研报内容,一般研报切割得非常清楚,不需要看其他业务,一个业务都搞不懂,还想着通看通吃。

Ⅱ.各家券商研报都是互相抄袭,你前两天可能是需要认真读个几篇研报,但是之后你会发现各家券商研报之间的抄袭问题非常严重,有时候图都是一模一样的,改个配色而已。所以之后看研报不需要很细致了,之后都是瞄一眼基本上过就行。

Ⅲ.有些券商会有持续的周策略报告,内容重复率极高,只是更新了最新数据而已,只要看最新几周的周策略报告就行。

Ⅳ.在笔记本上摘抄比较重要的资讯。

4.获取更多资讯,掺入个人观点

大概通过一两周时间广泛地读研报,你对于这个主营产品已经有着大致的把握了,算是入门,这时候你会有自己的思考逻辑,如果你觉得这个主营业务发展不好,或者存在天花板,恭喜你主动放弃这只个股。但是通常不会,因为你看了很多券商研报,被洗脑了,券商研报基本上都是会写这个主营业务未来有多么多么好。这时候也不要太急着买入个股,因为你还没有真实地独立分析过,切勿被研报给“安 利”了。

就像洁美科技的研报,看完之后满脑子都是各种因素促进产品需求增加,但研报中永远不会告诉你,下游客户的“去库存”状态,像这种更真实、更接地气的资讯就要通过其他方式得到。常见的就是百度,雪球是很好的平台,每只个股后面都会有个“大佬”带队,不管他是什么身份,确实会时不时地更新一些研报中网上没有的资讯。

这个环节就是扩大资讯获取渠道,但是也容易得到假的资讯,所以就要掺入个人的观点,主观的判断。

5.持续追踪,尝试预判营收

通过上述四个过程,你已经是基本了解这个细分行业以及这个企业的主营业务,工作量没有解释,持续地对此追踪,而且还有第二主营、第三主营、新业务等着你去循环上述过程。很麻烦,确实很麻烦,但这就是价值投资。那些花一个月统计一下ROE、PE、PB等指标后选出的个股,并长线持有的,像模像样地搞个巴菲特选股模型,那不叫价值投资。世人总是忽略一个人过程中付出的心血,而更愿意相信他的成功时有捷径的,以结果来推导过程是不准确的!

三、营业分析中需要掌握哪些信息?

上面讲的是营业分析的方法,这部分讲的是内容,营业分析中到底要研究透彻那些方面?

1.公司自身层面分析

Ⅰ.公司做的是什么业务,公司是否有本产品的全产业链?或是属于产业链中的哪一环?是否有上下游关系?(一般消费类的个股都是具备有全产业链的,相对科技、化工、制造ye的股票一般只是产业链中的一环。)

Ⅱ. 了解这个企业的过去和背景,尤其是一些比较大的台阶式突破事件。任何上市公司能在行业中脱颖而出,都是有他必然的原因,可能是有过硬背景,可能是核心技术突破,也可能是价格战的成功等等,只有充分地把握公司的过去,才可确保公司的未来能否稳当。(这部分一般从招股说明书和研报中有所说明的,提炼得已经非常清楚了。)

Ⅲ. 公司产品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是否关键,产品的利润空间如何?消费类的产品在生活中是否是必不可少的?(手机组装业务和CPU业务的对比,空调和电视的对比,直接决定下游的需求及公司产品的可替代性。)

Ⅳ. 公司在细分行业中有没有地位可言?市场份额是多少?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你觉得他的市场份额会变大?(必须要把握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尤其是那些已经上市的企业,值得借鉴。)

Ⅴ.思考:为什么这个企业值得投资?在这么多的同行中为什么选中了这只个股?五年之后的营收能否超过当前的1.5倍?五年后净利润能否超过当前的2倍?如果没有,那么你打算投资这家公司的逻辑是什么?确实有很多股票成长性不那么高,但个股方面也存在非常稳定的机会,比如银行股,就是看中龙头地位、刚性兑付、稳定增长,在熊市2800以下的时候买,过几年在牛市3500点之上的时候抛掉,达到保值目的就行。

Ⅵ.另外就是对管理层的了解。接触过很多职业投资人,一起聊完一只个股后,总是会讨论一下管理层。之前我有个朋友是杭州某个上市公司的研发部门,几年前和我说其老总就是个酒鬼,一周到公司不超过2天,我问他股票可以介入吗?他说可以,因为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了,一年后股价再度腰斩。

要了解管理层确实需要有一些渠道,但是没有渠道就不能了解到管理层了吗?NO,还是有很多股东大会、投资者交流的一些记录,可以看一下,听多了也能大致了解管理层的性格。还有就是看他公司的实际行为,这些都是能真真切切地看到的,比如研发费用,在建工程,技术团队等等。一群说得再天花乱坠的管理层,也不如数据来得真实;当然一个没礼貌的董秘,也不一定说明整个管理层不行,公司没有上进心。所以这块也不能太主观,还是实事求是,效果说话。

2.上下游厂商及产品分析

这一块不想太细致地展开,记住一点就行:你投资一个上市公司,就假设你在创业一样,你觉得创业需要了解到那些信息?

下游部分

Ⅰ.下游没有需求?需不需要你的产品?为什么需要你的产品,你的产品优势在哪里?

Ⅱ.哪些下游的客户愿意和你合作?那就是年报中的客户1-5,这部分通常不公开,但也不是说密不透风。

Ⅲ.下游还有哪些新客户有意向和你合作?整体对于你的产品需求是不是持续地增加?

……(不再展开,了解越多越好)

注:明确企业和下游主要是数量级的关系。有些投资者很荒唐,曾经我研究洁美科技的时候,风华高科是它的下游厂商,他问风华股价都接连翻倍了,洁美股价表现也太淡定了吧?比如说当前豆腐涨价了,黄豆的价格也随之上涨吗?如果新能源汽车涨价了,那车用锂电池就一定会涨价吗?确实价格会存在一定供需的联系,但一个企业和下游客户主要还是数量级的关系。

上游部分

Ⅰ.相比下游只有数量级关系,那企业和上游之间不光有着数量级的关系,更多的是价格层面的关系。因为上游原材料直接决定这公司的成本问题,就像黄豆价格上涨会促使豆腐成本变高,从而价格上涨;锂电池变贵了,新能源汽车也会卖得更贵。这在化工股、能源股、科技股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Ⅱ.还要需要注意上游的供应情况,主要的供货商是谁?尤其是国外进口的,货源是否稳定?你懂的,我想说什么。

Ⅲ. “直接材料”成本占据了营业成本的多少比重,比重不高的话完全没有必要分析上游,就像大家研究茅台的时候不会去研究粮谷的价格变动、供应情况。有必要吗?

……

三、财务分析

已经写了很多内容了,懒得再写下去了,又得回去多吃几个核桃。上面营业分析,基本上如果能把握八成的话,那么长线持股安全性完全有保证的,持股个三五年至少跑赢定存的小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要是能完美把控短期的周期浮动,那就需要对财务做分析,而且财务分析会对之后的市值估算会有很大的帮助。下次有机会再写吧,主要就是从营收、营业成本、三大期间费用、等各种对净利润影响比较大的几个会计分录去研究。本人非常反感那些用ROE、现金流、各种增长率的财务指标来说明问题,只是拿数据来安慰心灵,在没有透彻分析过一家企业为何有些会计指标的大变动时,以那些笼统的“快餐指标”来一概而论,这是错误的。

之前有人问我洁美的负债率明显变高,现金流变差,这是不是意味着短期风险的暴露?一家企业要扩大市场就要扩大市场,增加新客户,必然就会做出牺牲,宽松新客户赊销金额,为此降低利润空间,那些“快餐指标”只会显示现金流变差,毛利率变差,但这是扩大市场份额是坏事情吗?一家企业需要扩大产能、采购设备,可能要投入几个亿,就是需要去比较大手笔地去融资贷款借钱,那些“快餐指标”也只会显示,负债率增大,短期债务加剧,但扩大产能也一定是坏事吗?

今后有空可能会继续更新财务分析、市值分析、如何持续追踪……

但是首要的,研究一家公司时,心态要端正,不付出努力,想着走捷径,永远只能是那半桶水。

@旭川雪山 $格力电器(SZ000651)$ $中国平安(SH601318)$ $五粮液(SZ000858)$

精彩讨论

白杨582019-05-21 03:49

先看管理层、大股东,如果分析的源头数据都是假的,那结果就不好看了

命中注定要发财2019-05-20 17:21

首先你要保证你所看到的东西是真实的

八千里路hxz2019-05-24 18:23

吃透是不可能的 模糊的正确就不错了 老总都吃不透 想多了哥们

龙棋2019-05-20 17:15

学习了

跟巴菲特五五开2019-05-30 12:33

学习了,我依照文中的方法在两个月前选中并重仓了欧菲光,谢谢分享!

全部讨论

2019-06-02 00:00

啥都抵不过董事长套现

2019-06-01 20:09

价值投资不容易

2019-06-01 19:31

俺觉得要选上市公司中独此一家而且巨高进入门槛而且有大成长空间的,千里难挑一个。

2019-06-01 19:22

管理层太重要了。甚至比财报还要重要

2019-06-01 16:39

写的蛮好,我就是这样做的

2019-06-01 12:26

学习了!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