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估值探讨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2喜欢:6

目前投资者对于海底捞估值的分歧比较大,一方面是基石投资者给出了17.8港币/股,940亿港币的总体估值,国际配售超20倍超额认购,十分火爆,上市三天股价依然维持在发行价,市场对于发行价的认可度似乎也比较高;而另一方面,940亿港币的估值对应17年10亿净利润,PE高达80倍,即使算上18年上半年海底捞的营收、净利均增长50%+,对应18年底依然有50倍以上的PE,看上去也实在是高不可攀,难道市场真的错了?

这几天雪球上对于海底捞估值的争论也比较多,本文接之前两篇海底捞的分析,海底捞价值分析(上)海底捞价值分析(下),继续来探讨一下目前海底捞估值的逻辑。

看下海底捞的开店数,2015年146家,2016年176家,2017年273家,2018年H1是341家,招股书估计18年开店180-220家,即2018年底预计总店数达到450-500家。如果按照招股书里海底捞单店年均收入5000万左右来算,如果这450-500家店正常经营一年,海底捞的营收能达到200亿以上,按照12%的净利润,即使不算当年新开店,19年也有25亿以上的净利润,比起18年依然有50%以上的增长,估值就只有30倍PE了。

当然19年30倍PE依然很贵,但比之前的50、80PE就合理多了,而且如果按照海底捞的开店计划,未来3-5年每年新开200家店左右,5年内达到1000家店,完全正常经营的话营收500亿,净利润60亿以上,估值就只有不到15倍PE了。这应该是市场给予海底捞如此高估值的原因。

但是,这个估值逻辑建立在以下几点的基础上:

1.作为竞争最激烈的餐饮行业,海底捞未来依然能保持目前的竞争力和客户忠诚度,客户对海底捞的口味不变;

2.新开店选址正确,运营顺利,新店的翻台率能保持目前远高于同行的5倍左右,且不会影响老店的翻台率(周黑鸭的前车之签);

3.海底捞的管理能同步跟上,毕竟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目前海底捞有5.3万员工,店均150人左右,1000家店就是15万员工,配套的管理人员能够跟上,服务能够继续标准化、制度化;

4.管理层不出老千,不动歪脑筋,跟员工、小股东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对团队的激励到位;

5.供应链体系运作良好,不出重大安全事故,比如颐海不能出大问题,当然一家两家店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影响不会太大。

当然还有其他影响因素,但如果以上5点海底捞都能做到,目前的估值也可以说是合理的,但是换句话说,当前价格的海底捞是没有太高安全边际的。巴菲特曾说过,对安全边际要求的高低来自企业的确定性程度。而现在海底捞的估值建立在充分乐观的情况下,是否值这个价就看大家对于海底捞未来的确定性判断如何了。至于个人判断,对于海底捞,只能说一句,谨慎前行吧。

$海底捞(06862)$ $颐海国际(01579)$ $呷哺呷哺(00520)$ 

@今日话题 @静逸投资 @林奇法则 @greatsoup @没干货不废话 @管我财 @jiancai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红阳资本2018-10-10 10:41

非常感谢告知

greatsoup2018-10-09 23:53

有人抄你的文章,請知悉:

网页链接

今日,本人閱讀am730 洪龍荃大作,文章如下:
「海底撈(6862)當下市值約高達約940億元,以2017年全年盈利10億元(人民幣,下同)計算,市盈率(PE)高達80倍,就算參考今年上半年的增速50%,假設全年盈利增速保持相同水平,今年PE依然高達50倍以上,同業呷哺呷哺(520)最貴時也不過30多倍,難道前者品牌真的更值錢?
上半年計,海底撈店舖數目為341家,估計今年全年開店180至220家。招股書曾提及,其單店年均收入在5,000萬元左右,如果以整年計算,這450至500家店大約能夠貢獻225億至250億元之間的收入,同時假設淨利潤率保持在12%,2019年的淨利潤或達27億至30億元之間。若考慮來年仍有新店貢獻,盈利或達到100%的增長,明年PE就只有25倍。這或許是市場認可海底撈高估值的理據。
但是,上述估值邏輯存在一定疑問:
1)海底撈不斷開店同時,是否能夠保持相關的營收和利潤率?
2)火鍋現在佔中餐已經高達兩成多的市場份額,是否還能夠進一步提升?
3)在大幅開店的同時,是否還能夠保持質素?
4)大眾消費者對品牌會否出現疲勞,或者有後來競爭者取代等;
5)不發生任何重大事故,包括食品安全等。
筆者從來對高估值股票甚有戒心,少少瑕疵出現,股價隨時大幅下滑。以類似估值去選擇投資目標,更傾向選擇頤海(1579)。頤海估值相對上較低,潛在風險較少,確定性更高,雖然某程度上與海底撈的成敗連於一線。
頤海昨日收市報17.42港元,瀉5.4%,成交額逾5,000萬港元;海底撈報17.42港元,下滑1.6%,成交1.2億港元。 」
筆者覺得非常眼熟,想起之前雪球網有類似文章:
「目前投资者对于海底捞估值的分歧比较大,一方面是基石投资者给出了17.8港币/股,940亿港币的总体估值,国际配售超20倍超额认购,十分火爆,上市三天股价依然维持在发行价,市场对于发行价的认可度似乎也比较高;而另一方面,940亿港币的估值对应17年10亿净利润,PE高达80倍,即使算上18年上半年海底捞的营收、净利均增长50%+,对应18年底依然有50倍以上的PE,看上去也实在是高不可攀,难道市场真的错了?
这几天雪球上对于海底捞估值的争论也比较多,本文接之前两篇海底捞的分析,海底捞价值分析(上)和海底捞价值分析(下),继续来探讨一下目前海底捞估值的逻辑。

看下海底捞的开店数,2015年146家,2016年176家,2017年273家,2018年H1是341家,招股书估计18年开店180-220家,即2018年底预计总店数达到450-500家。如果按照招股书里海底捞单店年均收入5000万左右来算,如果这450-500家店正常经营一年,海底捞的营收能达到200亿以上,按照12%的净利润,即使不算当年新开店,19年也有25亿以上的净利润,比起18年依然有50%以上的增长,估值就只有30倍PE了。
当然19年30倍PE依然很贵,但比之前的50、80PE就合理多了,而且如果按照海底捞的开店计划,未来3-5年每年新开200家店左右,5年内达到1000家店,完全正常经营的话营收500亿,净利润60亿以上,估值就只有不到15倍PE了。这应该是市场给予海底捞如此高估值的原因。
但是,这个估值逻辑建立在以下几点的基础上:
1.作为竞争最激烈的餐饮行业,海底捞未来依然能保持目前的竞争力和客户忠诚度,客户对海底捞的口味不变;
2.新开店选址正确,运营顺利,新店的翻台率能保持目前远高于同行的5倍左右,且不会影响老店的翻台率(周黑鸭的前车之签);
3.海底捞的管理能同步跟上,毕竟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目前海底捞有5.3万员工,店均150人左右,1000家店就是15万员工,配套的管理人员能够跟上,服务能够继续标准化、制度化;
4.管理层不出老千,不动歪脑筋,跟员工、小股东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对团队的激励到位;
5.供应链体系运作良好,不出重大安全事故,比如颐海不能出大问题,当然一家两家店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影响不会太大。
当然还有其他影响因素,但如果以上5点海底捞都能做到,目前的估值也可以说是合理的,但是换句话说,当前价格的海底捞是没有太高安全边际的。巴菲特曾说过,对安全边际要求的高低来自企业的确定性程度。而现在海底捞的估值建立在充分乐观的情况下,是否值这个价就看大家对于海底捞未来的确定性判断如何了。至于个人判断,对于海底捞,只能说一句,谨慎前行吧。」

根據資料,雪球網原作者紅陽資本為在無錫市的一個投資機構,和洪先生無任何關係。洪先生基本上只是搬字過紙,把少量數字略改,連結構都是差不多,而成為自己的文章,實在是一些無恥的「洗稿行為」,他甚至抄襲筆者建議購買頣海國際(6862)結論的言論,行為實在非常無恥,道德低至極點。本人認為某人一些知識產權和聲明都沒有,就把創見據為己有,本人實在對作者和am730非常失望。
如遇上此人,我一定會嚴正地警示此人的質素低劣,對於編輯的走漏眼和低劣的工作態度感到非常失望。就是這些不知所謂、欺世盜名的人,才會使得香港投資者的水平低落,本人不能容忍這樣低劣的作者在香港存在,特著此文,如果是有心寫,麻煩不要抄襲人的文章,應從多方找尋資料,不要群在一些自己圈子去找答案,和多些非投資界朋友結交一下,多體驗一下,才好寫出一些有用的文章。這些文章連創見都稱不上,徒浪費報紙空間,本人也不明白為何這些欺世盜名可以上到報紙,希望am730正視此問題,使問題得以改善。

适者生存七月七日2018-10-03 14:36

最后接盘的是海底捞月亮

Parcels2018-10-02 08:47

目前海底捞大多是24小时营业,翻台率应该是已经见顶了。我倒是觉得高估值的出发点在于海底捞这管理制度和团队,一旦进入餐饮的其他细分行业也会做出很强势的品牌。

parabird2018-10-02 02:07

思路没错。

SW-秋水2018-10-01 18:34

123Mutter2018-10-01 00:59

海底捞价值为零

greatsoup2018-09-30 21:53

對,那我反而賭確定性高的頤海更好。

红阳资本2018-09-30 21:52

是的,但是市场给到颐海这么高的估值也是看在海底捞的份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毕竟实际还是一家人

greatsoup2018-09-30 21:47

因為店是一定會開,就算生意差都要用他的底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