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胡咧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1

到了AI行情第一阶段总结的时候了,周末建投的陈果重新发了四象限的题材模型,从高频数据和业绩兑现两个维度进行勾勒,认为拥挤度过高是因为认知差迅速收窄导致,回调之后再出发要结合季报数据进行验证了。

按照陈果的观点来看,大概率会进入高频数据保持不动,业绩兑现落空的第三象限,此时高度依赖两个宏观变量,第一就是社会风险偏好起不来;第二就是央行继续呵护市场。

先来解释第一个,什么是社会风险偏好,简单理解,排队开户就叫风险偏好高,相反韭菜含泪补仓就是风险偏好极差,当下是补仓都不补,直接选择国债和存款,怂到了极致。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可以说三年,也可以说是结构调整,还可以说更刺激的那个原因,印尼最近的行动。总之造成一个现象,公募基金手里没有子弹了,市场活跃资金判断出了这个之后,理智选择就是远离新能源大消费等公募重仓板块,因为你买进去,公募净值提升,基民一看,嚯,正想回笼资金呢,恰好挣钱了,赶紧赎回,公募卖股票套现……

公募前几年配置最低的是谁?传媒肯定算一个,因为经常有段子说传媒分析师送外卖去了,其实大基建也是(果然逻辑都是趋同的),在一众公募低配的板块中,随着GPT的点火,TMT迅速崛起。之前TMT的明星,歌尔和立讯反而没怎么表现,因为公募在里面。

以我有限的理性认为,市场顺着阻力最小的方向流动,在没有公募压力的地方,顺着人工智能的方向选择了TMT,如果按照陈果老师的观点,季报好看的应该是游戏和出版(其实过去一直还行),主要是解决了桎梏,游戏不是鸦片了,出版的内容和数据算资产了。

再来解释第二个,央行对市场的呵护,这个市场不是说为了股市,而是为了整体经济的运行,三重压力喊了一年多之后,三月份的净出口和PPI还行。央行统计司的发言人在一季度的总结会上说,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准备结束了。

有一个流行在民科群里的段子,说给老百姓发数字货币,规定时间规定用途的消费,比如年底之前必须买手机,否则数字货币自动消失。这是太不了解数字货币了,数字货币本质是电子现金,和纸币、硬币并列,怎么可能消失?

但是过去确实在这么做,具体就是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互动,举个简单例子,专项债就是规定了用途,专款专用。央行在2022年四季度还对信创进行了定向宽松,没有具体统计过总数,总之货财联动之下实现了精准调控,过去一说宽松都戏称大水漫灌,如今是用不同的管道定向流到目标地方,管道与管道之间可能交叉但是并不混合。

这就回答了最近热炒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看社融和M2都是蒸蒸日上,低头看看身边没感觉到呢?因为不是大水漫灌啊,如果你不在各个管子里,也没在管道的最终方向,你就是感受不到水在哪里。

但是水释放出去之后,一定会汇集到一起的,到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感觉到了,社会风险偏好也提升了,你要问我具体的时间,我应该说点赞点在看再告诉你们(其实我也不确定)。但是央行的态度是,已经不远了,技术官僚的优势就是能通过数据看到未来。

央行的态度就是大概两个季度就会过热了,所以现在就吹风踩刹车,以免急转弯散到腰。所以,我认为第二个问题,央妈已经准备收手了。

大部分观点都在对比新能源和GPT的投资机会,也不能说是刻舟求剑,但是新能源的机会恰好是美联储史诗级的大宽松。如今联储矛盾并纠结着,通胀居高不下,本想加息阻止大家加杠杆,但是经济韧性太强,没阻止住,如果5月份鲍威尔强硬到底,可能整体逻辑又要变了。

今天先写关于TMT的想法和未来观点,一切都在变化,根据变化来应对;下个休息日写一带一路的想法和未来观点,我对一带一路更有信心。$国统股份(SZ002205)$ $华友钴业(SH603799)$ $四方精创(SZ300468)$ 股票是瞎加的,跟文章没什么关系……

全部讨论

2023-04-23 02:35

去年四月暴跌也是这样说的,结果新能源还是有新高出现了

2023-04-22 19:54

就是骗,用国外开源项目 直接拿来套壳,一下几百家都ai。 科技行业就是骗子满地, 当初 AR,VR,元宇宙,纳米科技,碳纳米管,黑磷。 骗子年年有,傻瓜却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