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解读三大误区:只看净利增速、无视应收账款、忽略现金流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根据相关规定,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以及一季报的公布最终截止日期是4月底。如果是季报是对上市公司摸底测试,那么中报和年报则代表着大考,其成绩必然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其股价走势,那些经营良好,业绩超预期的个股很容易获得资金青睐,从而推动股价走高。

随着五一黄金周的临近,绝大多数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数据已经披露完毕,但围绕财报展开的个股行情还将会持续。首先,对于偏向于基本面研究的投资者而言,特别是机构,他们建仓的时机往往是在目标公司发布财报以后,以排除潜在的风险。就像巴菲特在苹果公司成为手机厂商巨头以后,才开始买入苹果的股票一般,寻求的是确定性大的投资机会,而非赌博。其次,下一轮财报的炒作行情则是围绕中报和三季报展开,还有一段时间。

行情在演变,机会往往伴随着风险,把握机会、规避风险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所必备的技能,下面是个人认为研究财报的应关注的三大风险。

净利润增速和营收不匹配,小心进入雷区。很多公司在公布财报数据,特别是监管审核不严格的一季报和三季报,乍一看公司净利增速50%、100%,甚至10倍20倍,实际上仔细一看,是公司变卖了旗下资产(例如土地、房产)、收到政府补助等才获得的盈利,而主营业务处于下滑状态,甚至亏损,一旦盲目买入,亏损的几率非常之大。对于此类情况,对比一下净利增速和营收增速就可以了,比如一家公司净利增速100%,营收增速30%,说明这是一只潜力股,值得去关注。

净利和营收双增长,需警惕应收账款占比太多。一些公司业绩非常亮眼,但大致翻看一下财务数据就可以发现,全年的营业收入中有50%以上是应收账款,这很可能是企业以赊账3的方式换取市场。针对客户、经销商先货后款,来获得一时的爆发式增长,并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真正优质的企业除了在行业内具备竞争优势,对于上下游企业也有一定的话语权,对于上游供货商而言,能够先拿货再付款;对于下游经销商而言,需要先付款再提货;这两点在茅台苹果等巨头上面体现得淋漓尽致。预付账款合理、应收账款较低是这类企业的特质,而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比过高,一旦收不回欠款,很容易引发债务危机而致使股价崩溃,2017年前后众多参与PPP项目的环保类公司,业绩大幅增长,股价经历巅峰之后下跌至今,近乎全部腰斩,正式这方面的原因。

合理充裕的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保障,留意现金流贫乏的企业。就货币政策而言,既然、能够降准加杠杆等方式释放流动性,同样能够收紧流动性,2017年开始的金融去杠杆政策,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债务占比高、现金流量少的高科技企业扎堆的创业板板块指数2017年全年表现低迷、不断创新低,相对而言债务占比较低、现金流量充裕的蓝筹、白马集中地的主板上证指数不断创阶段新高。除此以外,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现金流充足的企业往往能够熬过困境、迎来新生,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多少家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近乎爆仓,而榨菜、酱油却能屹立不倒。对于企业的现金流量表,首先看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是否长期为正,其次看期末现金等价物余额,个人认为占比总市值5%左右较为合适,当然越高越好。

投资是一门学问,研究上市公司财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本人所讲的仅是财报研究的一些皮毛,若有时间下次再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