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海光信息、龙芯中科等芯片公司估值问题的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4

股票投资,就算是从技术面切入,也最终一定要回归到基本面。基本面的研判是复杂的,因为他涉及到很多层面的信息,对单一标的的基本面认识也是螺旋迭代上升的,而不是一蹴而就,一锤定音的。随着信息的不断增加,会对公司的认识不断加深。当然这里面必须要弄清楚的是公司标的的性质判断。

所谓性质判断的最底层判断,就是周期、成长与价值的判断。

而显然海光信息龙芯中科以及寒武纪等芯片股票均是成长股。

1、国内CPU的市场格局

根据龙芯中科的投资者活动记录表:目前国内国产 CPU 市场的竞争格局是:目前国产 CPU 主要有6 家企业总体上分三条路线。一条是自主路线的龙芯、申威。龙芯自 2001 年开始研发,经过 20 多年的技术积累,目前龙芯的通用处理器性能已经达到了市场主流产品的水平,龙芯近期也会发布最新的 3A6000。申威是类 Alpha 的架构,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一条是 ARM 路线的飞腾、华为。华为实际上是垂直整合,可以看做整机企业,飞腾是芯片设计企业。一条是 X86 路线的海光、兆芯。海光产品主要以服务器为主,与曙光也形成了事实上的 IBM 模式;兆芯是芯片设计企业。从去年的竞争格局来看,金融领域选用 X86 的较多一些,其他领域选用龙芯及 ARM 的较多一些。

2、估值工具的选择

芯片公司是典型的成长性公司,本应该考虑用PE和PEG等指标对其进行估值研判。但是考虑到我们过目前的芯片发展阶段,用涉及利润的指标,对其进行估值研判恐怕会对其未来的成长性做出错误判断。

目前芯片在我国整体属于发展初期阶段,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很多产品在技术层面较外围产品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有着国产化的要求,很多芯片厂商也在跑马圈地,芯片的跑马圈地和医药的创新药类似,只要能够被使用上,后面就具有一定的粘性,因此在当前阶段选择使用PS作为相关公司的估值研判工具,我个人认为更加合适。

之所以对这三个公司进行估值采用PS的原因是,PS这个指标采用的是营业收入,作为估值基础。而营业收入是他们在市场当中实实在在打拼得来的结果。当然对于这类科技公司,政府是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和税收减免的,但是这部分都放在了营业外收入--并不计入营业收入。因此营业收入的多少就是反应了他们的市场开拓能力。而利润部分,由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市场占有的情况,研发投入的情况,甚至销售费用的情况,都使得他们实现盈利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当前海光是盈利的)。因此带有E(盈利金额)的指标都会失效。

全部讨论

05-05 19:01

这种高壁垒行业用能见范围内的终局市值估值,业绩天花板给个传统制造业的估值。
有定价权的机构会这么估。
散户看不到跟着行情做就行。
瞎估是自己拍脑袋不算数。ps给多少合理?20?15?10?完全没意义。

05-02 09:11

赞同,关注海光的营收增长就行 利润是可以调节的没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