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研究思路(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引言:为什么更关注基本面研究

为什么我更关注基本面,或者说,为什么标的选择的基础是基本面。

比如说,我是一个基金经理,手上握有相当数量的资金。我手下的研究员,通过研究给我推荐一个股票AAAA,推荐理由是,目前这个标的很热,他有些朋友也在买入;或者他说AAAA的k 线走势很不错,目前正在上升,是有突破的极限。这个时候,我就要考虑一下它的技术趋势还能否延续,也许我会进入,但是很可能就资金量的配置比较小。

而另一个研究员,给我说BBBB股,推荐理由是,经过调研发现,公司的盈利模式不错,目前处于行业龙头,行业属于国家扶持,消费潜力大,市场规模也不错,这两个季度的增长也非常高,公司自身的管理制度也很好,产品供不应求,未来有进一步提价空间,那么我就会觉得他未来增长的确性比较大。这个时候我就会更多地配置他。

所以说,股价是由资金推动的,但归根到底是由基本面决定的。

 

第一篇:基本面的研究框架是什么

当我们拿到一个标的的时候,我们都要对其基本面进行研究,那我们如何进行基本面研究呢。以下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一些总结。

一、了解主营收入

当我们拿到一个标的的时候,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弄清楚这个公司做什么的。有很多地方可以找到答案。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快速的方法是查看年报。

年报的第三节会用文字概况、数据和列表的方式告诉我们他们的经营项目及其占比。对于行业不了解的,建议先看他的营业收入列表。

从产品出发,有助于我们对该公司的产品有个质的感觉。如果你对列表中所列出的产品不太了解,你可以百度一下,看看图片。如果你对这个产品的功能不太了解,你可以百度一下,同时也可以回到上面的文字说明,其中会大致介绍其所在的行业及其产业链的相关情况。如果更加细致的情况,可以回到他的招股说明书中看一下。

了解他的业务和产品,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Ø  这个公司的产品是什么?有哪些?

Ø  这些产品有什么用?他的上下游产品是什么(他可以作为哪些产品的上游原材料,以及他要采购哪些产品为原材料)?

Ø  他作为下游产品的原材料,在成本中占比多少?采购的原材料在其成本占比有多少?

通过回答上述几个问题,我们可以对其业务和产品有一个具象化的感性认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不止一项,我们就需要考虑他各项的营收占比和毛利润占比。营业收入占比好理解,毛利润占比其实也很重要。毛利润占比如果很高,那就说明,虽然可能营收占比不大,但是由于其毛利率水平较高,且营业也占一定比例,因此对于最终的利润影响是很大的。并且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很有可能,他在未来的经营中会逐渐转型到毛利率大的业务中。所以毛利润的占比是我们在观察这个公司的经营情况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二、勾画产业链

在了解其主营业务的时候,我们会同时了解到他的上下游的产品形态,及其所对应的上市公司。基于此,我们就够大致勾画出他的上下游的产品链、技术链以及产业链。其中技术链是比较专业的,可以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如果碰到经营多个行业的公司,还需要分别勾画出每一项业务的产品链,技术链以及产业链情况。

关于产品链、技术链和产业链的解释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

而事实上,这种产业链的图我们通常可以从年报和招股说明书或者券商的深度研报(研报页数在20页以上)中也可以找到。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我们需要在这个图中标记出每一种产品所对应的上市公司即可。

上市公司已经将产品链整理出来,我们需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找到每一个产品的主要厂商,及其产量和市场份额(营业收入及其占比),以及毛利率情况。

毛利率较高代表他在这个环节中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营业成本/营业收入,但是生产数量和销售数量差不多的时候,影响毛利率的其实是件均生产成本和件均售价的比值。毛利率高就意味着你的成本低或者售价高。造成成本低的原因可能是技术进步、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的能力强;而售价高的原因,则是产品有竞争优势(品牌和质量)。或者是他在行业中涉及的环节较多,参与的深度比较深:销售价格可以是终端价格,而成本则可以最初的原材料价格。

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你的毛利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或者超过行业第二水平太多,甚至是超过国外同行业龙头的毛利率水平较多,则有可能财务造假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