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12读书笔记《股市长线法宝》(2)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1、作者在第7章提到:尽管使用轨道线与趋势线预测未来收益的方法比较诱人,但这一方法也会让人误入歧途。长期趋势线已经由于经济景气的原因发生突破。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从基本面和技术面两个角度来说。基本面上,如果出现了重大的基本面拐点,长期趋势线就会被突破,这自不必说,现在大家都很担心会走日本的老路;指数成分股的变动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复利先生举国两个例子,一是在2008年之前英国股市的代表指数富时100与美股代表指数标普500,高度相关,走势趋同,但在2008年之后,英股被美股远远甩在身后背后的原因在于,2008年之后,互联网行业走向成熟,营收与利润快速增长,互联网巨头的股价开始持续腾飞,它们大多在美股上市,而英股的权重股中却没有互联网巨头,二是恒指连跌4年,重要原因之一是2020年的高点有大量的互联网巨头被纳入了恒指,事实上,如果保持恒指2016年的持仓,在今年4月份应该是会创出历史新高的。

技术面上,在2023年下半年的时候,有不少投资者都根据上证指数画出了长期的支撑线,叫做“国运线”,上证从2005年就没有跌破这根线,18年都在上面,当时是第四次触及这条线,许多人都拿这个作为抄底的依据。年底老刘说筹发视频分析过,说实际上这条线不是15年确认的,而是18年确认的,到当时只有5年。12年K线撑住,所以线被修正了,13年后,国运线才能画出来,如果18年和12年一样没有撑住,线还会被修正,所以18年后大家才确认这根线是有效的,所以23年年底时正常人的思维是以前这么多次都没有跌下去,这次还跌不下去。而股市最大的规律是不能存在规律,这是一个博弈的、少数人胜利的市场,如果大家都发现了同样的规律并且按照规律操作,那这个规律大概率会被打破。18年以前是没有这个国运线的,现在随着网络普及,大家都在说这个支撑线,那这个支撑线就大概率支撑不住必然被击破。所以画线时,前两个点确认一条线,第三个点确认线是否有效,第四个点信的人越多越不靠谱。前两个点都是事后才能看出来,不能成为买点,三没有确定性,有效无效需要试错,是个很好的博弈点,四点往往是个坑。A股无论是短线还是长线,都会表现出反规律。大叔老刘说他不用画线来炒股,因为最好的机会是前两个点,第三个点就已经是有输有赢。他认为用均线看趋势更好一些。

2、第8章提到,过去半个世纪,标普500的成分股发生了深刻变化,钢铁、化学、汽车和石油轮番坐庄,现在是医疗健康、科技、金融和其他消费服务大显身手。这让我想起了《全球股市启示录》里面关于日本股市的分析,日经指数在1989年时的金融和地产占比很大,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其实也只是金融地产行业失去的三十年,消费、医疗、科技这三十年涨的都不错。所以要谨慎的进行指数投资。

3、作者说利空消息往往利好长期持股者,这我不认同,因为利空也分短期、中期和长期利空,出现利空消息时股价、估值都是不相同,不能见了利空就跑,或者见了利空就买。A股内卷得很厉害,大家都在博弈,出了利空或者利好,怎么解读,市场怎么走,更是难以预测。

4、关于宏观。宏观分析能不能直到股票投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两方都既有案例,又有分析。比如最近公布了4月的经济数据,4月CPI同比 0.3%,前值 0.1%;4月PPI同比-2.5%,前值-2.8%;4月住户中长期贷款减少1666亿,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4100亿,狭义货币(M1)同比下降1.4%,广义货币(M2)增长7.2%。公众号和雪球上各种解读的都有,看空的与看好的并存,我读书少,也看不懂,但我认为做股票投资离不开宏观分析,尤其是人口变化、技术演进、资本周期、经济增速等中长期变量。随着通缩到来和社会风险偏好下降,市场整体的估值中枢可能会永久性的下移。股票的价值来自于未来企业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如果未来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因为宏观因素越来越少,那么企业的价值也就在逐渐消失。比如巴菲特投资的鞋业因为全球低成本的竞争而惨败,制造牛奶瓶的撒切尔玻璃商因为婴儿荒走下坡路,这些都是价值毁灭的案例。模糊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在宏观的分析下做好对企业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的分析,是困难但必要的。

第10章分析了股东价值的来源,有企业盈利、股息、企业回购、自由现金流的折现,等等。第11章则用股息率和债券收益率的对比来衡量股票投资的风险,A股高股息策略23年全年都在投投得跑赢市场,23年年底和24年年初随着大盘暴跌,更凸显了高股息策略的赚钱能力,导致新增资金进入,涨幅更大了。但最重要的不是股息率等静态因素,而是分红的持续性,这取决于公司的长期分红能力和分红意愿。结果24年一季报公布后,高股息板块回调,部分原因是市场情绪的变化,更重要的原因是多个“高股息”类公司的业绩被证伪,一季度业绩出现了超预期的下降。哎,年大说的不错,在A股,先信的吃肉,后信的喝汤,最后信的接盘,要信就早信。本章还分析了市场估值的历史标准,并说只有在基本的经济与金融环境保持不变时,价值评估标准才有效。这些标准包括:周期性可调整市盈率、市盈率的倒数、美联储模型、公司利润与GDP比率、账面价值、市场价值、托宾Q、利润率等等。小结中说确保超额收益的最佳途径依然是低估时买入。

好,今天到这里,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