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亿,今年最大芯片融资诞生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成立六年,融资近百亿。

新线中产,新消费自由打折零食,能否撑起万店规模?冲击万店,汉堡界能跑出下一个蜜雪冰城吗?

半导体的行业热度从未过去。

刚刚过去的5月,国家大基金三期宣布成立,注册资本高达3440亿人民币,并一举成为了中国成立史上规模最大半导体投资基金。再往前3月底,合肥的超级独角兽长鑫科技宣布完成108亿融资,投前估值达1399.82亿。

近日,紫光展锐被曝已经完成了新一轮股权融资,融资金额超过40亿元。投资方包括京沪两地国资平台,以及工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人保资本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弘毅投资等金融机构。

对于芯片行业来讲,可能这仅仅是一笔较大金额的融资,然而对于紫光展锐而言,这是一次阔别三年之久的输血,也是其推进上市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成立六年,融资近百亿

紫光展锐,其实应该拆分成“紫光”“展”和“锐”三部分,顾名思义,它们分别代表着“紫光集团”、“展讯通信”和“锐迪科”。

2018年,紫光集团将先后收购而来的展讯通信锐迪科这两家公司正式进行合并,组成了现在的紫光展锐。

据悉,展讯通信成立于2001年,曾于2007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创始人为陈大同、武平等人,后于2013年被紫光集团以17.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在随后的2014年,紫光集团又以同样的方式,用9.07亿美元收购了在美股上市的锐迪科

合并后,虽然两家企业开始合并产品线,共同对外经营,但在内部,依旧是展讯聚集于移动通信基带和处理器,锐迪科专注于物联网领域。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紫光展锐成立后,共进行了四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已超百亿元,其背后的资方阵容也十分豪华,包括英特尔、中关村发展集团、碧桂园资本、海尔金控、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大基金二期等。

而距离现在最近的一轮融资发生在2021年4月,当时的融资金额为53.5亿,由上海国盛资本等四家机构投资,投后估值约为600亿元。当时还传出紫光展锐正在进行上市前的股权优化

更早之前的是2020年,紫光展锐完成的50亿元的Pre-IPO融资,当时的投资方包括国家大基金二期、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诸暨闻名泉盈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值得一提的是,紫光展锐是国家大基金二期的首个投资项目。

此外,去年2月紫光展锐曾透露,公司正寻求新一轮融资,融资规模计划不超过150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资金将服务于公司发展战略,在巩固提升现有手机、物联网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汽车电子、智能显示等新兴领域。

此后这个融资金额一再降低,有消息称为100亿,最后正如我们所见,紫光展锐等来的只有40亿融资,与原计划比缩水不少。

不过,在今年3月,紫光展锐已经完成了一次银团项目签约,此次银团由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五大银行组成,授信达32亿元,据透露本次银团项目资金将用于支持展锐5G发展,助力展锐在5G领域持续攻关,取得更大突破。

国产5G芯片之光

据悉,紫光展锐之所以能够受到如此多资方和银行的信任,多半来自其行业地位。

紫光展锐是全球少数全面掌握2G/3G/4G/5G、Wi-Fi、蓝牙、电视调频、卫星通信等全场景通信技术的企业之一。在核心的5G领域,紫光展锐是全球公开市场3家5G芯片企业之一,其他两家分别是高通和联发科,也是唯一一家国产5G移动芯片公司。

紫光展锐官网显示,其具备大型芯片集成及套片能力,产品包括移动通信中央处理器,基带芯片,AI芯片,射频前端芯片,射频芯片等各类通信、计算及控制芯片等,拥有包括荣耀、realme、vivo、三星、摩托罗拉、海信、中兴京东、银联、格力在内的500多家客户。

研究机构Canalys近日公布2024年Q1全球智能手机SoC芯片厂商数据,包括出货量以及手机总营收额。紫光展锐当前市场份额在全球排名第四,市场份额达到9%,出货量在前五大厂商中增长最快,同比增长64%,达2600万颗。

而这主要得益于紫光展锐主要合作伙伴传音在亚太、欧洲、中东非以及拉美地区等新兴市场的扩张,Canalys数据显示,今年Q1紫光展锐的手机芯片订单中,传音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而按传音目前在新兴市场的破竹之势,9%不会是紫光展锐市占率的上限。

除了手机芯片这个基本盘外,在持续升温的新能源汽车赛道,紫光展锐也早已行动,其多款芯片已经得到了头部车企的青睐,旗下的智能座舱SoC芯片A7870也通过了可靠度验证,量产计划正稳步推进中。

综上,目前紫光展锐在手机、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领域已形成成熟完整的5G系列产品。

另根据其公布的业绩来看,紫光展锐的增长势头也可见一斑,2021年、2022年,紫光展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140亿元,同比增长78%、20%。

频繁换帅,等一个迟来的IPO

虽然紫光展锐在业务上实现了一定的领先,但其成立多年来,在舆论上依旧饱受争议。

首先,就是频繁的换帅,从董事长到CEO,都是短期任职。

合并当年,紫光展锐的CEO是曾学忠,但这位曾经的“中兴红人”还未能等到在新的平台大展拳脚,就于2018年12月卸任,在职仅约一年。

后经集团总部的刁石京过渡了几个月CEO之后,在2019年3月,楚庆接棒成为了紫光展锐新任CEO,并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三年后,带紫光展锐一切步入正轨后,2022年2月底,任奇伟成为代理CEO,并成为现任CEO。

与任奇伟同期,紫光展锐董事长也发生了变动,由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吴胜武接任。但其在位仅一年半,2023年6月,紫光展锐又更换了新的董事长,由马道杰代替了吴胜武。

对于这次变动,外界认为是紫光展锐进入稳定期后,向科创板IPO发起冲击的一个信号。因为紫光集团当时在公告中特意强调,紫光国微在马道杰任职期间,成功上市,并一举成为国内芯片设计龙头企业,市值历史性地突破千亿元,5年间,净利润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了57%。

谈到这,就不得不讲一下紫光展锐坎坷的上市之路。

最早在2019年5月,也就是成立一年后,紫光展锐就启动科创板上市工作,计划2020年正式申报科创板上市材料,并有消息称其最晚在2021年要登陆科创板,这也就有了上文提到的50亿Pre-IPO轮融资。

然而好景不长,2020年11月紫光集团被曝债券违约、2021年7月紫光集团宣布开始破产重组,导致紫光展锐上市计划有所延缓。

随后,北京智路资产管理、北京建广资产管理牵头组成的“智路广建联合体”成为紫光集团重整战略投资者,投入600亿元现金对紫光集团实施整体重整。

2022年7月紫光集团正式完成破产重组后,“智路建广联合体”设立的控股平台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全资控股紫光集团,而紫光展锐则由私募股权公司智路资本(Wise Road Capital)控制。

目前,紫光展锐的大股东为智路资本(紫光集团),间接持有35.23%,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一期和二期)持有17.7%,英特尔投资持有11.87%,其他均为各类资本持有。

此前市场认为,如果紫光展锐能成功登陆科创板,其市值可能会超2000亿,但依照目前的形势,紫光展锐上市时间表并不明朗。但值得庆幸的是,被看做紫光展锐上市铺路者的马道杰,已经在做努力和改变,并一手交出这份价值40亿的答卷。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