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账户】收益记录与全市场估值数据记录——2021年1月9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补上2020年的年度收益走势图~


       仓位是依据A股均权全指的历史分位及分布进行划分。最低值0%,最高值100%,风险类占比越多说明市场价值越高,反之亦然。这个数值是动态的,作为一个调整参考值,尽量让自己的仓位慢慢调整到这个比例,但不刻意去追求,毕竟不成熟的A股市场很容易出现结构化行情【数据是客观的,操作是主观的】。我列出2种比较常见情况的比例参考值,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再作适当调整。存量资金模式就是只打算投入一笔钱,不打算再追加投资,或少量追加投资。增量资金模式就是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最好是可以越来越多,比如工资收入,生意现金流等。我自己是做点小生意,属于第二种。中性类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不懂则可归入固收类。

       数值是通过国债,分级A等固收产品收益率转化而来,所以数值是会受资金成本影响而动态变化。市场的资金如水,会找价值洼地流过去,当风险类资产的预期收益还不如固收产品,那自然没有必要持有风险资产。可以结合仓位比例定期对持有标的进行一定调整,不断的将资产转移到预期收益最好的标的上。调整规则如下:

安全区域净买入,合理区域动态小调整,危险区域净卖出,找死区域清仓。

       可转债往往在熊市里发行,在牛市里转为股票。从历史数据可以初步认为当市场通过发行新可转债,增加到超过30只可转债的时候,价格开始进入底部区域,可以考虑开始定投。当市场热衷于转股,减少到10只可转债以下的时候,价格开始进入顶部区域,可以考虑逐步卖出。

        放一个没多大用的图,就是A股市值与GDP年度总量的比率,就是证券化率,也可以不严肃的理解为国家的经济增长挤掉股市泡沫的难度,数值越低越容易,数值越高就越难,越难就越需要依靠股市暴跌来去掉泡沫。两者还是有一定的相关性,但问题是多少算低,多少算高,这个很难确定,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最低值也会慢慢抬高,可以作为一种风险提醒,资本市场的完善需要漫长的时间,历史前值可以简单作为参考。目前A股还远远不够完善,从历史前值来看,极限低值应该是在40~50%,而超过100%则有很大的风险。另外我也考虑过统计流通市值与M2的比率,但是我认为影响因素太多,并不能起到风险提醒的作用,暂时先参考别人的数据,等以后觉得有意义再来自己统计。

       再加一个更没用的图,没有统计详细的历史参考值,不知道多少是低,多少是高,也是随着资本市场完善会影响极限值。先记录几年的数据等下一轮牛熊周期参考。目前知道的几个重要点位的数值:2005年6月6日破净有184家,占比13.65%。2008年10月28日破净有180只,占比11.24%。2013年6月25日破净有158只,占比6.32%。

       技术分析的缺点是滞后性,就好比看后视镜开车,一直盯着后视镜开车是不可取的,但是偶尔瞄一下后视镜佐证下判断还是很不错的,有助于校正行驶路线。技术分析的招式太多了,只要是招,就一定有破绽,就会有争议被人骂傻逼,所以我就不展开解释我是怎么用的,就展示计算后的结果。反正就是把一些点位走势的历史数据进行整理,得出一些规律后,继续往前推导预估出当前股市在历史趋势下可以到达的高点跟低点。只用价格的历史趋势数据,不涉及价值因子,听说在很多技术派眼里,价格已经包含了市场的所有信息,所以只看价格就可以了,大概这么个意思。【仅供娱乐,切勿轻信】

       我喜欢采用动态的数值,因为钱是像水一样会流动的,水位的高低会严重影响水流的去向。然后不断的把钱配置到预期回报率最高的标的上。

      再次声明:本人投资只是业余爱好,非职业,也不是实力派,所以不给别人投资建议。所有内容是根据我自己投资体系的需求记录一些数据,发布网上便于与好友数据共享跟记录。因为是自用目的,数据没有进行严格核对,如有偏差,以国家发布的为准,不建议网友依此做出投资决策,可以参考,但不能轻信。如有网友恰巧看到,觉得投资策略志同道合,欢迎搜索『喊破喉咙ETF』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在公众号上闲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