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账户】收益记录与全市场估值数据记录——2020年11月7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说一下我的【私人账户】,首先是净值创历史新高了,非常高兴~


       我的【私人账户】一直都是采用定投的方式建仓,跟【每天投资10块钱】的节奏基本同步。

       现在有一个问题,随着资金量越来越大,仅靠定投的方式,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够高了,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

我初步是设想慢慢的把【私人账户】划分为三种投资方式。

【首先依然是以定投为主】

定投这种方式的长期收益率大概率是这三种投资方式中最高的,所以大部分的钱必定会配置在定投仓位上。既然明知道这种方式收益最好,为何不一直保持下去?

回答这问题,就得客观说一下定投,定投这种投资方式经常被捧到天上去,要么被一些坚持不下去的人黑得一文不值。两者都不可取,万事万物都会有优点跟缺点,不可能一种投资方式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之前说过投资存在不可能的三角,分别是风险,收益,流动性,这三者不可能同时占优。定投属于低风险,高收益,但是得牺牲流动性,得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牺牲了流动性,意味着有再多资产也很难拿出来日常消费。除了流动性之外,定投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在不断上涨的行情中,尤其是市场估值高位的时候,是不适合定投的,这样会不断的抬高持仓成本价,市场只要稍微调整一下,积累的利润一下子就得全部吐回去。

目前A股市场属于牛短熊长,大部分时间都适合采用定投的方式,但是随着A股越来越完善,会慢慢扭转为牛长熊短的走势,这种情况下只靠定投一种策略就没那么吃香了。


【其二是做一个趋势策略仓位】

我其实一直都有采用一个趋势策略,很有名的二八轮动策略,策略很简单,就是沪深300中证500货币基金,这三者谁在过去的20个交易日中涨得多,就持有谁。这个策略在暴涨暴跌的行情中如鱼得水,但是如果遇到横盘震荡行情 ,那就跟个傻子没什么区别了。二八轮动策略可以很好的解决市场估值高位建仓的问题,还有趋势突破后追涨的问题,小资金参与还是挺舒坦的,但是要把身家压在这么个傻子上,很难说服自己。所以我想在二八策略的基础上修改一下,减少牛市的收益,弥补横盘时候的劣势,以便于可以投比较大的资金量。具体怎么修改,说来话长,无法长话短说,那就改日再细说。

总之就是会有一部分钱采用趋势策略,这部分不会分配太大的仓位,仅作为定投局限性的补充。或者说,是为了解决一些心理需求。


【其三是做一个稳健仓位,可以不用择时,不断创新高,又可以随时把盈利的钱拿出来用】

这部分仓位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用盈利部分的钱来补贴生活支出,提高生活水平,包括上一期说的用来抵消买房的按揭支出。当这部分钱每年的盈利超出每年的生活总支出,那就算是完全的财富自由了,这里强调一下,财富自由的定义是被动收入大于生活支出,而不是有非常多的钱,如果生活支出巨大无上限,那么再多钱也无法达到财富自由的。假如每年生活支出10万,又假设这个稳健仓位能做到10%的年化收益,那么这部分仓位达到100万就算是达到财富自由了。

除了要补贴生活支出之外,随着账户的资金总量越来越大,我生意的收入对持仓已经开始产生钝化效应,需要更多的现金流来源。钝化效应的意思,举个例子,持有1000元,这时候下跌50%,就剩500元,这时候买入1000元,账面亏损立马从50%下降到25%。但是持有的如果是10万亏损50%,这时候买1000元进去,账面亏损是从50%下降到49.5%,杯水车薪了,这就是钝化了。

散户投资者相比起机构,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源源不断的工作收入可以买进,在这种条件下,即便知识量,信息量远不如机构,依然可以轻松战胜机构的收益率。但是随着资金量不断积累,这一种优势会越来越小,还想要在市场中获得不错的收益,就得靠真本事了。

构建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至关重要,巴菲特早期是通过收购现金奶牛公司来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比如糖果,礼品券公司等等,后来做大后以收购保险公司为主,利用保险公司的浮存金来作为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稳健仓位也是有这样的效果,可以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有源源不断的钱投进股市,这就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了。

稳健仓位的策略我还没想好,到时考虑一下要不要趋势仓位跟稳健仓位都做一个实盘记录出来,就是工作量可能有点大,先考虑考虑~


       最后还是得提醒一下:资金量如果不够大的话,是没必要过度控制风险的,也没必要搞太复杂,好好工作,坚持定投,量入为出,是最实用的致富方法,人人都适合。




       仓位是依据A股均权全指的历史分位及分布进行划分。最低值0%,最高值100%,风险类占比越多说明市场价值越高,反之亦然。这个数值是动态的,作为一个调整参考值,尽量让自己的仓位慢慢调整到这个比例,但不刻意去追求,毕竟不成熟的A股市场很容易出现结构化行情【数据是客观的,操作是主观的】。我列出2种比较常见情况的比例参考值,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再作适当调整。存量资金模式就是只打算投入一笔钱,不打算再追加投资,或少量追加投资。增量资金模式就是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最好是可以越来越多,比如工资收入,生意现金流等。我自己是做点小生意,属于第二种。中性类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不懂则可归入固收类。


       数值是通过国债,分级A等固收产品收益率转化而来,所以数值是会受资金成本影响而动态变化。市场的资金如水,会找价值洼地流过去,当风险类资产的预期收益还不如固收产品,那自然没有必要持有风险资产。可以结合仓位比例定期对持有标的进行一定调整,不断的将资产转移到预期收益最好的标的上。调整规则如下:

安全区域净买入,合理区域动态小调整,危险区域净卖出,找死区域清仓。

       可转债往往在熊市里发行,在牛市里转为股票。从历史数据可以初步认为当市场通过发行新可转债,增加到超过30只可转债的时候,价格开始进入底部区域,可以考虑开始定投。当市场热衷于转股,减少到10只可转债以下的时候,价格开始进入顶部区域,可以考虑逐步卖出。




        放一个没多大用的图,就是A股市值与GDP年度总量的比率,就是证券化率,也可以不严肃的理解为国家的经济增长挤掉股市泡沫的难度,数值越低越容易,数值越高就越难,越难就越需要依靠股市暴跌来去掉泡沫。两者还是有一定的相关性,但问题是多少算低,多少算高,这个很难确定,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最低值也会慢慢抬高,可以作为一种风险提醒,资本市场的完善需要漫长的时间,历史前值可以简单作为参考。目前A股还远远不够完善,从历史前值来看,极限低值应该是在40~50%,而超过100%则有很大的风险。另外我也考虑过统计流通市值与M2的比率,但是我认为影响因素太多,并不能起到风险提醒的作用,暂时先参考别人的数据,等以后觉得有意义再来自己统计。


       再加一个更没用的图,没有统计详细的历史参考值,不知道多少是低,多少是高,也是随着资本市场完善会影响极限值。先记录几年的数据等下一轮牛熊周期参考。目前知道的几个重要点位的数值:2005年6月6日破净有184家,占比13.65%。2008年10月28日破净有180只,占比11.24%。2013年6月25日破净有158只,占比6.32%。


       技术分析的缺点是滞后性,就好比看后视镜开车,一直盯着后视镜开车是不可取的,但是偶尔瞄一下后视镜佐证下判断还是很不错的,有助于校正行驶路线。技术分析的招式太多了,只要是招,就一定有破绽,就会有争议被人骂傻逼,所以我就不展开解释我是怎么用的,就展示计算后的结果。反正就是把一些点位走势的历史数据进行整理,得出一些规律后,继续往前推导预估出当前股市在历史趋势下可以到达的高点跟低点。只用价格的历史趋势数据,不涉及价值因子,听说在很多技术派眼里,价格已经包含了市场的所有信息,所以只看价格就可以了,大概这么个意思。【仅供娱乐,切勿轻信】

       我喜欢采用动态的数值,因为钱是像水一样会流动的,水位的高低会严重影响水流的去向。然后不断的把钱配置到预期回报率最高的标的上。

      再次声明:本人投资只是业余爱好,非职业,也不是实力派,所以不给别人投资建议。所有内容是根据我自己投资体系的需求记录一些数据,发布网上便于与好友数据共享跟记录。因为是自用目的,数据没有进行严格核对,如有偏差,以国家发布的为准,不建议网友依此做出投资决策,可以参考,但不能轻信。如有网友恰巧看到,觉得投资策略志同道合,欢迎搜索『喊破喉咙ETF』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在公众号上闲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