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的投资逻辑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2
猎豹是我投资的第一支美股,去年年底开始买入,到现在已经9个月了,仍然没有盈利,买入的最高价是18.75,后来补了几次,成本仍然接近16块钱。

先说说我的基本逻辑。按照我理解,股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按照时间序列分解的方法来拆解成 「长期趋势 + 周期波动 + 随机波动」。

随机波动是普通人很难去把握的,比如政策(可以用货币政策来看待这个问题),比如灾难。就个股来说,随机因素的影响确实是非常大,但幸运的是时间的长度是可以消弭掉随机波动的影响。

周期可以分为经济大周期和行业的小周期。因为互联网世界瞬息万变,大多数细分产业可能都还没来得及经历一个完整的产业周期,所以行业小周期的把握难度也很大,但有有些信息还是能够窥得的,比如互联网金融就处在成长期,比如电商就已经进入成熟期。经济的大周期时间可能会很长很长,比如中国经济就已经经历了30年的高速成长期,目前来看,实体经济已经进入下行通道,但要下多久,下到什么程度,没有人知道。

最后是长期趋势,长期趋势是我认为是对投资最重要的参考。我是这么来看长期趋势的,一个是方向,即往哪走,一个是人,即谁走。方向其实是一个商业判断的东西,商业判断说白了也就是个逻辑判断,如果是 toC 的,用户是不是真的有这个需求,这个需求有多大,这个需求是在增加还是减少。人的因素很复杂,而且很多时候能够获取到的信息也是有限的。

再来看看猎豹这个例子。

方向

我看好猎豹的方向主要是两点。

内容

在移动互联网上,其实现在的趋势是大家都在抢夺用户的时间,用户的时间是什么,我觉得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时间就是 PC 时代的流量。我们可以看到在 PC 时代称王称霸的百度、腾讯、360其实都是把握住了用户的流量。

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取流量的难度其实更大了,因为有微信,在通信和社交的基础上一个APP 就占用了用户60%-70%的时间,剩下的30%,还要跟成千上万的 APP 来抢。现在大家那么重视内容,就是因为用户会因为内容而来,掌握了用户的时间,变现方式可以很多,广告平台还是最基础的一种变现方式。

出海

中国现在可以说已经是互联网第二大国了,2016年中国的手机出货量已经达到一定的瓶颈,俗话说你已经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就不可能再业绩翻倍了。对于众多国内互联网公司来说,出海几乎成了一致的选择。而出海找用户就要投广告,一个在中国并且业务在国外的广告公司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



傅盛在互联网圈子的名声还是比较好的。一方面,在360的经历,起码可以认为他的基础产品能力是过关的;另外一方面,张泉灵这样的大佬愿意加盟,相信傅盛也是有一定的「帅才」的。

除了傅盛之外,我更加看重的是雷军。雷军是60后,比国内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创业者都要老,我认为在这个圈子里的这份「经验」是非常非常宝贵的,小米的大器晚成,也说明雷军具备捕捉机会的能力。在国内除了 BAT 的几位大佬,可能只有王兴和周鸿祎有这样的份量。

雷军之外,还有雷军系,YY、金山都具备协同作战的想象力。另外,还有不得不提的股东腾讯。

最后说说对财报的看法,财报确实对股价影响很大,但涨跌都要看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测对比,财报只是结果,我觉得可以拿来纠偏,却没办法作为投资的主要参考依据。

全部讨论

2016-09-20 06:24

主要是人

2016-09-17 16:15

认可这个逻辑。不过我想的更简单。第一,猎豹有实打实的6亿多MAU,这让猎豹有了成为一家百亿级公司的基础(或说可能性)。这也是猎豹估值的底线,再怎么差,折腾下这6亿多MAU都死不了。第二,如果是别人拥有这6亿MAU,虽然死不了,但能不能变现是大问号(参考久邦数码)。但我相信傅盛及其团队是一个能够打硬仗的团队,能在6亿多的MAU上玩出花来,不管是不是直播,内容还是帮助中国广告主出海,总之,傅盛及其团队能在这6亿MAU上实现更好的变现,哪怕暂时遇到挫折,调整/执行力也是到位的。